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2021-11-07由 歷史俠客 發表于 林業

梭梭樹種在哪裡

漫天黃沙裡,他們種下5000萬棵“荒漠保護神”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奧藍攝

對於熱衷於戶外穿越探險的人而言,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是“生命禁區”,更是荒涼神秘又浩瀚的寶藏。

對於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阿拉善的人而言,這裡的大部分地方都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沙窩子,缺水多沙塵暴、生存不易。據官方統計,阿拉善2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人口僅僅只有24萬人。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對於關心環境和生態的人而言,阿拉善自然環境惡劣,是內蒙古自治區沙漠最多、土地沙化最嚴重的地區,而內蒙古又是我國沙化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在這裡進行生態修復,無疑是一場硬仗。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阿拉善SEE基金會供圖。

阿拉善SEE基金會是一家環保公益組織。2014年,為了改善環境,他們在阿拉善啟動了“一億棵梭梭專案”。截至目前,已有超過5000萬棵人工梭梭樹在阿拉善生根發芽,僅2019年新增數量就超千萬棵。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圖為三歲的梭梭林。阿拉善SEE基金會供圖。

“荒漠化防治不是沙漠治理,不是把沙漠變綠洲這樣的概念。沙漠是固有的生態系統,它存在是有他的合理性的。而且阿拉善的降雨量特別小,我們也不可能把沙漠全部變成綠洲。我們所做的,是在那些地表植被被破壞、正在逐漸荒漠化土地上開展生態保護專案,以此來恢復當地生態。”楊鳳群是“一億棵梭梭”的專案官員,她告訴小新,“生態關鍵區,這才是我們‘一億棵梭梭樹’專案”,就目前來看,我們主要致力於在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這三大沙漠‘握手’區的植被恢復。”

梭梭們不僅給當地的漫天黃沙帶來一抹綠色,也慢慢改變著當地農牧民的生活。工作人員楊子強跟當地種梭梭的農牧民打了三年交道,很有感觸。“種樹難、種活更難。我們驗收專案看到梭梭的成果率特別高時,走路都覺得輕快了。”

阿拉善農民王思兵:

背井離鄉20多年,我因為種梭梭又回來了!

王思兵是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吉蘭泰鎮的牧民。因為自然環境惡劣,他和媳婦 1992年就離開家鄉外出打工了。2016年,他們重返家鄉,並在2年多的時間裡種下7500餘畝梭梭。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圖為王思兵家的梭梭林。奧藍 攝

“當年都是活不下去才走的,現在因為種梭梭我們又回來了。我種樹不全是為掙錢,梭梭死一棵我都要難受好半天。現在看著家裡一年比一年綠,我高興!”王思兵媳婦告訴小新,她隔三差五就要把所有梭梭林走一遍,看看哪裡需要管護。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圖為王思兵媳婦在巡邏之餘,與自家梭梭自拍合影。王思兵提供

阿拉善牧民嘎拉巴依爾:

幾十年了!我家終於有黃羊來做客了!

家在騰格裡沙漠的嘎拉巴依爾是個80後,之前因為一段小影片而被當地人羨慕不已。自打出生以來,他頭一回在自家地界看到了野生黃羊。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嘎拉巴依爾和梭梭林。阿拉善SEE基金會供圖

在他看來,這都是因為自家的梭梭林。據瞭解,嘎拉巴依爾和爸爸馬西達來自2013年起在自家已經沙化的草場上種梭梭,至今已種1。3萬餘畝。嘎拉巴依爾以前在外跑車搞運輸,現在賣掉陪他跑了多年的車,專心種梭梭。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嘎拉巴依爾家的梭梭林。阿拉善SEE基金會供圖

馬西達來老人曾說過:“蒙古族是生從自然中來,死又回到自然中去,蒙古族從祖先到現在都是崇拜自然,山上的敖包就是祭奠大自然,祈求大自然賜予雨水,讓我們更好的生存下去,蒙古族為什麼不在草原上蓋房子,不是不會蓋,是怕破壞自然,蒙古包只是把周圍固定住就行了,不會對自然造成破壞,所以蒙古族對自然相當愛護,從小就教育孩子不能破壞自然,所以我們現在也想對自然做點貢獻,重新拾起蒙古族的傳統信念,人、動物、自然和諧相處,也是蒙古族文化的傳承。”

阿拉善農民楊世龍:

今年300畝梭梭林嫁接了蓯蓉,明年就能掙錢了!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叔叔楊付元。阿拉善SEE基金會供圖。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侄子楊世龍。阿拉善SEE基金會供圖。

楊付元、楊世龍叔侄是“阿拉善SEE一億棵梭梭專案”的“大戶”,2015年至今已種植梭梭林超9000畝。今年開始,叔侄倆嘗試在梭梭樹上接種肉蓯蓉,搞了300畝的“試驗田”。如果順利,2年後他就能靠著蓯蓉取得經濟效益了。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圖為在梭梭一旁嫁接的肉蓯蓉。阿拉善盟委宣傳部供圖。

蓯蓉是阿拉善常見的沙生經濟作物,富含纈氨酸、賴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等17中氨基酸;每百克幹樣中,總氨基酸含量4。8%以上,粗糖2%以上。2012年8月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阿拉善肉蓯蓉”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小科普:

被駱駝啃、被沙子埋、被老鼠刨根

一棵梭梭苗能長大真的不容易!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阿拉善SEE基金會供圖。

因為發達的根系和固沙能力,梭梭在阿拉善被譽為“荒漠保護神”。

然而,小新在採訪中瞭解到,

一棵梭梭想要長大,

真的很不容易!!!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圖為剛被種到沙漠裡的梭梭苗。 阿拉善SEE基金會供圖。

在王思兵家,之前種梭梭的大部分工序依靠人工來進行。他家數千畝的梭梭林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種出來的。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王思兵供圖。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王思兵供圖。

馬西達來父子的數千畝梭梭林也傾注了無數心血。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阿拉善SEE基金會供圖。

梭梭苗被插到地裡之後,需要水來灌溉。在這裡,澆水也是大工程,需要用車把水拉進來,工人拿著水管一株一株地澆。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王思兵供圖。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王思兵供圖。

即使有機械化工具來幫忙,種梭梭、接種肉蓯蓉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圖為在梭梭林下種蓯蓉。阿拉善盟委宣傳部 供圖。

作業條件很艱苦。人們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裡休息,吃喝都是湊合著來。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王思兵供圖。

經過人們的努力,梭梭即使成活了,也不一定能順利長大。一場沙塵暴、一隻駱駝的無心一口、亦或是春天的蟲災,都可能是梭梭的滅頂之災。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圖為遭了蟲災、未能長大的梭梭苗。王思兵 供圖。

即使長大了,也不一定能順利活下去。小新在實地走訪時在不少長勢良好的梭梭樹下面看到了老鼠洞。

當地牧民告訴小新,如果梭梭長得特別好,老鼠就愛在下面打洞、刨根。這樣一來,再好的梭梭也都不容易活了。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圖為老鼠在梭梭樹下打的洞。奧藍 攝

“我們不是為了追求種的數量,而是希望能種一片、活一片,希望這片綠色能持續下來。”楊鳳群告訴小新,“一億棵梭梭”與牧民合作的週期一般在三年左右,這也就保證了這片土地上的梭梭頭三年的成活率。從最初土地的光禿禿、到被種上梭梭苗、再到第三年的生機勃勃,她們心中的激動無以言表。“真的,這是一份有成就感的工作。”

“像現在和春天,是補植的好時候。天一冷,牧民也會輕鬆多了,除了警惕周邊的牛羊前來啃梭梭樹之後,不需要特別的管護。”冬天馬上就要到了,天氣也漸漸冷了。楊鳳群告訴小新,梭梭現在要自然落葉進入休眠期了,待到明年它們會更高、更大、更加鬱鬱蔥蔥!

“未來我們也會做規劃調整,將‘一億棵梭梭’專案向外延,基於阿拉善、但不限於阿拉善。”楊鳳群認真說道。

作者:奧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