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上海各家公園夜遊報名全靠“秒殺”,除了好玩還有如此豐富的現實意義

2021-10-22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林業

布袋蛾是什麼目

上海各家公園夜遊報名全靠“秒殺”,除了好玩還有如此豐富的現實意義

微風輕拂的夏夜,世紀公園荷花池內大片荷花已經綻放,籠罩在夜色中的公園卻並不像表面顯示的那樣安靜,夜蛾、鰓金龜、天牛、蜘蛛、獨角仙、蚰蜒……都在夜色中悄無聲息地忙碌著,遠處還不時傳來一陣陣蛙鳴聲。

在這樣一個涼爽的夜晚,一場名為“夜貓子行動”的科普夜遊在世紀公園正式開啟。形形色色的夜間小精靈,給了到訪的人們各種驚喜。

【一場妙趣橫生的夜訪】

7月4日晚19點,在簡單的預熱環節後,城市荒野工作室創始人郭陶然和另外幾名志願者,分別帶著幾路參加夜遊活動的家長和孩子出發,開啟夜遊行動。

夜遊隊伍首先來到了一株楓樹旁,郭陶然指著樹上掛著的白色塑膠筒和紅色布袋連線而成的裝置問:“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捕蟲子的!”有小朋友大聲回答。郭陶然肯定了這個答案,並拆開塑膠筒為孩子們講解具體的捕蟲原理。原來,外表看似普通的塑膠筒內暗藏“機關”,筒蓋延伸的部分塗上了人工合成的雌蛾性誘素,吸引雄蛾前來。當雄蛾被吸引,從塑膠筒的縫隙中飛入時,就再也無法逃出去了,塑膠筒下方的布袋就是用來裝這些雄蛾的。“

這是一種生物防治蟲害的方式

,世紀公園一直在做這樣的實踐,待會我們還可以看到類似的防蟲措施。”郭陶然說。

生物防蟲設施

接下去給夜遊的人們帶來驚喜的,是一隻在樹幹上緩緩爬行的咖啡色獨角仙。讓眾人興奮的是,這隻獨角仙的個頭非常大,大到幾乎可以佔據成年人的半隻手掌!即使是以往曾經參加過公園夜遊的遊客也表示,之前看到的獨角仙個頭通常只有眼前這隻的一半。郭陶然解釋說,世紀公園一直採用腐葉堆肥,而這些腐葉正是獨角仙幼蟲生長的“沃土”,這種有利環境令世紀公園內的獨角仙數量更多。在隨後的探訪中,夜遊隊伍果然不止一次地看到了這種個頭龐大的甲蟲。

一隻巨大的獨角仙

在路邊的灌木叢中,孩子們的頭燈照到了不少種類不同的蜘蛛,它們有的正在忙著織網,有的剛剛用大團的絲捆住了一隻小甲蟲。

即使是司空見慣的蜘蛛網,也頗有講究。

郭陶然用手指輕輕碰了下一隻空蜘蛛網的橫向絲,然後輕輕抽回,可以看到蜘蛛網粘住他的手指,稍微彎曲了一下;他又用手指碰了碰連線蜘蛛網和灌木的看起來更粗一點的縱向絲,可以發現縱向絲並沒有粘住他的手指。“為什麼會有這個區別?這也是為了方便蜘蛛捕食。橫線絲有粘性,是為了粘住小蟲子等獵物;縱向絲相當於蜘蛛網的‘梁’,用來支撐整張蜘蛛網,所以要儘量減少干擾,不要粘東西對它造成破壞。實際上,蜘蛛在網上來回的時候,走的正是沒有粘性的 縱向絲。”聽郭陶然解釋完,幾位陪著孩子夜遊的家長也不禁發出了“原來如此!”“長知識!”的感嘆。

兩個小時的夜遊中,孩子們還在講解老師的帶領下認識了螳螂、蚰蜒、天牛、蛞蝓、西瓜蟲、夜蛾等蟲子,也知道了很多平時不知道的冷知識。

比如,看起來挺噁心的蛞蝓,也就是俗稱的鼻涕蟲,其實從自然角度來說是一種進化得很成功的生物。這種爬行速度極慢、既沒有盔甲保護、也沒有有毒汁液保護自己的蟲子,為何卻不時能看到?原來它保護自己的“武器”,正是那層亮晶晶的黏液,一是令其他生物覺得噁心不願意吃掉它,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從危險地帶滑落;到處可見的夜蛾可以吃的食物多達300多種,涉獵極其廣泛,很多植物都躲不開它的啃噬,因此是必須防控的害蟲……

夜遊的壓軸環節,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昆蟲大電影”。志願者們提前在空曠地帶佈置了一塊類似露天電影的幕布,在旁邊開好燈,趨光的蟲子們就會先後到來。夜遊隊伍抵達時,比蚊子還細的小飛蟲、蛾子、獨角仙已經在白色幕布上來回穿梭,好不熱鬧!郭陶然對著這幕活生生的“蟲子大聚會”,給孩子們普及起了相關知識。活動結束時,不少遊客還覺得意猶未盡。

【夜遊如此火爆,不僅僅是好玩那麼簡單】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瞭解到,此次世紀公園的夜遊報名6月28日正式開通,12場480個名額在開通第二天即全部告罄。根據活動報名情況,公園方面還在商洽是否在後期增開課程。

除了世紀公園,上海多家公園都已推出夜遊活動,並已持續數年。

其中,去年上海植物園推出的40個“暗訪夜精靈”名額上線3分鐘即被一搶而空,辰山植物園的 “辰山奇妙夜”夏令營名額要拼手速才能搶到,上海動物園的夜遊活動名額同樣供不應求。這些申城經典夜遊活動延續時間長的達十年以上,短的也有兩三年,越來越多公園加入夜遊隊伍的同時,也令更多公眾有機會參與此類活動。

郭陶然在講解中

這麼多園林推出夜遊活動,除了讓孩子和家長們“看熱鬧”之外,還有什麼意義?上海植物園經營策劃科科長趙鶯鶯告訴記者,上海植物園歷年來的夜遊體驗活動參與人數已經突破12000人次,且大家對夜遊活動熱情不減,這和人們對環保、生態理念的進步不無關係。

隨著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的普及和傳播,越來越多家長願意帶著孩子親近大自然,公園夜遊專案也成為了通識教育的重要一環。

由專業團隊帶隊,夜遊活動不僅傳授了物種方面的知識,還鍛鍊了小朋友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受到不少家長認可。

今年世紀公園夜遊活動講解老師之一的郭陶然則認為,夜遊活動之所以大受歡迎,除了因為夏季夜間相對涼爽適合出遊外,也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白天看不到的世界,有新鮮感。

更重要的是,透過一場場夜遊活動,讓孩子們看到這些活生生的小生物,認識它們、瞭解它們,甚至喜歡它們。這樣,這些生物在他們的生命中就會佔據一席之地,而不是一無所知。將來,當孩子們成為各個領域的從業者,他們會考慮為這些小生命留出更多生存的空間

,比如小區裡面的石料並不是越多越好,花草樹木的養護也絕對不是農藥噴的越多越好,而是應該考慮整個環境的和諧、照顧到整個生態的平衡。“如果他們不看到這些小生物,就不會有這些切身的感受和考慮。”郭陶然說。

昆蟲大電影

專業人士同時認為,生物防蟲這樣的措施推行,可以直接減少農藥的濫用。以蚜蟲蟲害來說,生物防治可以透過投放瓢蟲的方式來消滅蚜蟲,但現在很多小區都是打農藥來治理,導致的結果就是瓢蟲和蚜蟲一起被消滅。但蚜蟲可以產生抗藥性,繁殖能力也比瓢蟲厲害得多,農藥滅蟲的結果可能是第二年蚜蟲依然出現,瓢蟲卻寥寥無幾,需要噴灑更多的農藥才能除掉蚜蟲,形成一種惡性迴圈。比如,上海地區原有的無斑雨蛙現在蹤跡難尋,很大程度上正是農藥過度使用的結果,而它們消失也不過用了30年左右的時間。

當我們透過各種自然科普活動對這些小生物瞭解更多,就可以用相關的知識更好地解決蟲害問題,從而達到人類和自然界的和諧共存。

欄目主編:李寶花

本文作者:李寶花

文字編輯:李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