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一週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

2021-10-22由 杭冷娛樂 發表于 林業

甲蟲的前翅屬於鞘翅嗎

科技前沿

邊飛邊學!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

一週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

隨著我國深空探測活動的深入開展,運載火箭在發射後,有可能會遇到沒有預測到的環境、沒有預測的事件發生等各種複雜問題。

這就需要火箭自己“會學習”、自己解決一些問題。作為一枚成熟的火箭,這是很有必要噠。

我國正在研製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目前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團隊已開始著手對我國在役運載火箭進行改進,力爭在2025年使我國在役主要運載火箭初步具備學習能力。

http://www。stdaily。com/kjrb/kjrbbm/2020-10/21/content_1030556。shtml

首張人類蛋白質組測序草圖繪成

一週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

在人類基因組圖譜(人類生命的基因“藍圖”)釋出二十年後,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宣佈,他們繪製出了人類蛋白質組首張測序草圖。

最新蛋白質組草圖囊括了人體約90%的蛋白質,有望幫助科學家更深入地瞭解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影響人類健康,從而為疾病預防和個性化醫學提供重要資訊具有里程碑意義。

http://www。cas。cn/kj/202010/t20201021_4763766。shtml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首次達到臨界狀態

一週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

華龍一號是我國完全具備自主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是我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10月21日15時09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達到臨界狀態,標誌著機組正式進入帶功率執行狀態,向建成投產邁出了重要一步。

文章連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0/447312。shtm

人類有望根治“痘痘”

一週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

臉上長“痘痘”一直是很多人的困擾,尤其是愛美的女生。

“痘痘”就是痤瘡,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面板病,但由於痤瘡發展的分子機制並未得到充分理解,導致人們一直都無法真正根治這一“小小”的面板疾病。

不過,現在可能有希望了!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0日發表一項衛生領域最新研究稱,英國研究團隊發現GATA6蛋白在痤瘡中的表達會減少,科學家建立起了人皮脂腺類器官最新模型,而GATA6蛋白這一新靶標的出現意味著新療法的開發和新研究方向的出現,或為人類根治這一常見面板病奠定基礎。

文章連結:

http://www。cas。cn/kj/202010/t20201022_4763885。shtml

2025年,機器將替代8500萬工作崗位

一週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裝置代替人工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

近日,世界經濟論壇(WEF)《未來就業報告》顯示,到2025年,“機器人革命”將使8500萬個人工工作崗位被機器取代,我們正一步步走進“科幻大片”裡。

不過大家不必太恐慌,被機器取代並不意味著大量失業,因為新的就業崗位將被創造出來。

一週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

美國《神經學》雜誌近日刊載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重度冷漠的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風險可能更大。

當老人不再想和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不再對他們的愛好感興趣,這些跡象可能表明老人有患痴呆症的風險,儘早採取干預措施將有益於這類老人的健康。

一週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

近日,荷蘭科學家意外在人體喉嚨上部深處發現了一組秘密的唾液腺。新器官平均長約3。9釐米,由於它們位於一塊被稱為咽鼓管隆凸的軟骨之上,因此研究人員將其稱為咽鼓管唾液腺,這個新器官對於癌症治療中減少副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看來人類對自身的探索還有很長路要走啊!

一週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

鐵定甲蟲能,這是一種棲息在橡樹上的物種,主要發現於北美西海岸。他們雖然看起來不起眼,卻自帶堅硬的外骨骼前翅,即使被汽車碾過都安然無恙。

真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有了人類夢寐以求的鎧甲。

近日,科研人員在它們的鞘翅中央觀察到了一連串形似拼圖的聯鎖關節。研究發現,這些關節的幾何結構以及它們的層狀微結構讓鐵定甲蟲的外骨骼實現了極其出色的機械聯鎖和堅韌性。這種鞘翅的結構特徵和物質組成,能讓鐵定甲蟲承受最大149牛頓的力(約為其體重的3。9萬倍)。

一週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

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恆溫動物,倖存下來的它們,是如何獲得這種自動保持體溫穩定的能力的?

據一項《岡瓦納研究》上的文章,科學家認為正是在這次滅絕之後,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同時開始了從變溫動物到恆溫動物的轉變。

一週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

簡單類比一下,如果把1仄秒時間當成我們熟悉的一秒鐘,那麼真實的一秒鐘又變成了多久呢?差不多要2。8億億年!

日前,德國科學家首次研究了一個發生時長比飛秒短得多的過程——他們測量出光子穿過氫分子所花費的平均時間為247仄秒,這是迄今科學家成功測量的最短時間,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轉瞬即逝”。

一週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新器官

【來源:北京科協】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