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胡麻花開風也香張志軍

2021-10-05由 長城文藝 發表于 林業

胡麻什麼時候開花

入了盛夏,壩上的胡麻都開花了。成片的的胡麻花齊整整,藍瑩瑩,與藍天白雲相互映襯,格外爽心悅目。

胡麻花開風也香/張志軍

胡麻的學名叫亞麻,是壩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胡麻的花朵細小規整,大不過一個指甲蓋,著生在胡麻的主莖、分枝及側枝頂端。這些花互不干擾,又不相分離,同吸一盞露,同享一片光,鋪展成一片一片花的海洋。胡麻花的五個花瓣呈淺平漏斗狀分佈,每一個花瓣上都有細小的紋路和皺褶,極富層次感和立體感。花的顏色也很特別,不紅,也不黃,也不像山藥花的粉白或淺紫,而是獨有的藍。胡麻花的藍,是一種淺淺淡淡的藍,藍的純粹柔和,藍的恬淡隨意。她既不刻意招搖,也不刻意顯擺,就那樣無懼無憂地開著,一如樸素爽朗的壩上女子。

胡麻花開,不僅讓壩上的夏天更加迷人,也展開了壩上人對幸福生活的所盼所想。

胡麻的莖整齊茁壯,隨著花開,進入快速生長期,一天變一個樣,莖稈逐漸由綠色變為褐黃,柔韌性也越來越強。胡麻秸稈的用處很廣,可以加工成纖維用於製衣,也可以用作建築材料,還可用於造紙,而碎麻渣又是農家最好的燒柴。壩上人都叫胡麻的秸稈為胡麻柴,住土坯房的那些年,一到入冬的時候,人們就會將胡麻柴捆成小捆,放上房頂披房,一冬天屋裡都會暖和很多。胡麻柴經過漚制,去掉表皮上的膠質,剝下來的纖維可以作為麻皮、麻線、麻刀使用,還可以用來織布、造紙。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壩上各縣都有國營的亞麻廠,專門加工胡麻纖維。胡麻秸稈經過加工,生產出來的瓦楞紙、箱板紙、白板紙、牛皮紙等,一直是享譽國內外的名優產品。用胡麻纖維製成的衣料更是高檔服飾,既涼爽挺括,又不粘身,亞麻時裝一直受年輕人的青睞。胡麻柴木質化程度高,還自帶油性,燒火做飯不僅火頭硬,而且經燒,做出來的飯菜也說格外地好吃。

胡麻花開風也香/張志軍

胡麻的果實是一個個的胡麻桃,一朵胡麻花只結一個桃,每個胡麻桃裡面結十顆胡麻籽兒。胡麻籽呈偏紅或偏黃的褐色,扁平卵形,形似鳥嘴,略有彎曲,光滑油潤,大小與芝麻近似。胡麻籽不僅含油量高,而且還有補五臟、益氣力、堅筋骨、明耳目、通血脈等功效,是重要的中草藥。現代科學研究還發現,胡麻油中含有豐富的α—亞麻酸,其功效近似於深海魚油,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病,降低血液粘稠度,減少血栓形成,減緩動脈硬化,還有調節免疫力,促進胰島素分泌,健腦益智,抑制衰老等作用。過去,壩上沒有專門榨油的機器,榨麻油都靠農村的“大榨子”。大榨子就是遍佈壩上鄉村的油坊。一到了村裡,不管離多遠,人們首先聞到的就是醇醇的麻油香。

榨油是技術活兒,也是重體力活兒,但也是收秋以後最吃香的營生,生產隊裡總會抽幾個年輕力壯有技術的壯勞力榨油。從胡麻籽變成胡麻油,要經過炒、磨、蒸、包、榨等幾個環節,不僅耗費體力,而且整天油漬沫黏的。但這也擋不住有人掙著搶著去,不圖別的,就圖個吃油方便。那些年,生產隊裡一年分一次油,一人分二三斤,平時都得節省著吃。在油坊做營生的,都是家裡給送飯,吃飯的時候就用勺子從缸裡舀油,榨油的那些天可算是一年當中最為奢侈的一段日子了。

每到分油的時候,就如同是過節,人們拿著油葫蘆、油罈子、玻璃瓶子,都集中到油坊前排隊等著。分回家的油就成了一家人一年僅有的油水,調菜、炒菜、熬菜、動乾鍋,甚至是照明,全指望它了。老輩人原先是用麻油照明的,燈豎子上放一個小燈盞,捻一截棉線捻子,倒一股麻油,微微的光亮陪伴人們度過了難熬的歲月。逢年過節更是少不了麻油,誰家吃上一頓油炸糕,全村人都能聞到麻油的清醇香氣。村裡某個人懶到沒法再懶了,常常有人用“油瓶子倒了也不扶”這句話來評價,可見這油金貴到了什麼程度。

大集體那些年,胡麻是生產隊的主要作物,個人家的自留地基本不種。倒不是不願種,而是地少,得緊著莜麥、山藥等糧食作物種,不然的話不夠吃。社員們在地裡幹活兒的時候,常常要摘幾個胡麻桃兒吃,散工的時候也要拿上一把胡麻邊走邊吃,回了家揉下胡麻籽。有時候割莜麥、起山藥,遇到有野生胡麻,也要把胡麻桃兒摘下來,揣進衣服兜裡,一個秋天也能攢不少。把這些胡麻籽在鐵鍋裡熯一下,用搗蒜缽子搗爛,拌點兒鹽,就成了美味的“醬面子”。在吃小米燜粥的時候,把醬面子用碗在鍋裡燉一下,舀一勺拌著粥吃,可以吃出炒菜的香味。熬山藥熬疙瘩白沒有油水不好吃,就撒一把醬面子,瞬間就香味撲鼻了。吃燜山藥蘸上一點,那油乎乎鹹滋滋的醇香,要多饞人有多饞人。

胡麻花開風也香/張志軍

胡麻抗旱,耐瘠,經濟效益好,非常適宜在壩上種植。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人們普遍將胡麻當作經濟作物來種。麻油加工也用上了現代化的機器,只是不少鄉村依然保留著傳統的油坊,守望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獨特醇香。

“胡麻壓油油更香,油新餅美爭先嚐”。一朵朵藍色的胡麻花,點綴了壩上的山樑坡地;一顆顆小小的胡麻籽,滋潤著壩上人的日出日落;從壩上走出的一個個優秀兒女,又像胡麻花一樣,把胡麻的美名一直傳到了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