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2021-09-24由 靜雅中書 發表于 林業

蟐蛾五號是什麼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區現場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國家航天局)

可能會有人問,我們為什麼要費這麼大力氣採集月壤,研究月壤呢?在嫦娥五號之前,中國還沒有去月球採過樣,是不是一直沒研究過月壤?

其實不然,我們已經對月壤開展了不少研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顧。

月壤與地球土壤有何不同?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圖1。嫦娥四號著陸月面(動圖,素材來源見水印)

在記錄嫦娥四號著陸過程的影片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著陸瞬間著陸器正下方被吹跑的塵土(圖1);玉兔二號月球車緩緩從著陸器駛下,開始了在月球背面的巡視探測,在月球背面刻下了第一道醒目的車轍(圖2)。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圖2。玉兔二號倩影和月表上的車轍(圖片來源:中國國家航天局)

這條車轍已長達600多米,還在隨著玉兔的腳步不斷向前延伸。從影片和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月球的表面不是堅硬的岩石,而是覆蓋了一層鬆散的土壤,科學家稱之為“月壤”。

網上有個很有趣的問題,“當年各國收到美國贈送的月壤後,是如何確認月壤真的來自月球的?”

圖3。問題描述(圖片來源:知乎)

從嫦娥四號的著陸影片中,大家很難看出月壤與地球土壤的不同,但其實只要對月壤樣品進行研究,就會發現它們差別很大。

人類目前擁有的月壤,均來自9次任務。阿波羅登月計劃的6次任務,一共從月球正面的6個不同地點採集並帶回了382公斤的月球樣品,其中約1/3是月壤;蘇聯的3次月球號任務,也採回了300克左右的月壤樣品。(當然,嫦娥五號任務順利開展後,這些資料都將增長。)

透過對這些樣品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除了粒度都很細小之外,月球與地球上的土壤有很大的差異。

地球上的土壤大家都很熟悉,是一層疏鬆的物質,是由岩石風化形成的細粒礦物質,添加了有機質和水,含有微生物等。地球上土壤的形成,除了化學、物理作用之外,生物的活動是其最重要的特徵。此外,我國西北地區廣泛分佈的黃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土壤,主要由風力搬運、沉積形成。黃土逐年堆積,因此還記錄了長達200多萬年的氣候變化歷史。

月球沒有大氣、沒有水、更沒有生物。那麼月壤又是怎樣形成的?

由於沒有大氣,月壤被直接暴露在太陽輻射和微隕石的轟擊之下,組成和物理性質發生改變,科學家們將這個過程稱為“太空風化”,從而與地球上在大氣、水和生物共同作用下的“地表風化”相區別。

月壤的形成過程沒有生物活動參與,沒有有機質,還極度缺水乾燥;組成月壤的礦物粉末基本是由隕石撞擊破碎形成,因此,粉末顆粒的銳角十分鋒利。

不僅如此,月球沒有磁場保護,太陽風(主要由氫離子等組成)會注入到粉塵顆粒表面,將礦物中的二價鐵離子還原成奈米金屬鐵微粒,從而改變其電磁特徵、光譜特徵(顏色)等。

另外,月球表面經常被隕石以每秒10多公里的速度撞擊,巨大的能量會使月表一部分物質熔融,形成玻璃,還有一部分物質氣化,再重新凝結,成為月壤組成的一部分。

所以,想用地球土壤“冒充”月壤,幾乎是不可能的。

有讀者可能會產生疑問,月壤只不過是月球表面的塵土,為什麼還要研究它呢?其實,研究月壤不僅對探月非常重要,還能幫助我們瞭解太陽系、瞭解地球。

要想探月,必須研究月壤

可以這麼說,月壤對於探月工程的實施非常重要。

前面我們提到,月球表面幾乎完全被月壤所覆蓋。這就意味著,環繞月球軌道上的所有探測器直接探測的物件並非岩石,而是月壤。但是,由於太空風化作用,月壤的物質組成和光譜性質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

很顯然,如果不瞭解這種影響,得到的結果很可能存在偏差。

月壤的特點導致它對探月儀器和宇航員都形成了不小的威脅。開展無人著陸和巡視探測時,從月壤表面揚起的月塵,會覆蓋在各種載荷的感測器表面,以及充填在儀器和機械的運動機構縫隙,直接對工程的實施構成安全威脅。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圖4。宇航服上粘滿月塵的阿波羅宇航員(NASA)

月表重力僅是地球重力的1/6,而且月壤顆粒的電磁性發生了改變,因此月壤的粘附力很強,宇航員出艙進行科學考察時,全身極易粘滿月壤顆粒(圖4)。

這些月壤顆粒雖然極微細,卻像刀尖一樣銳利,很可能給宇航員的安全帶來重大威脅。

因此,對月壤的認識和研究是月球探測,以及未來建立月球基地、利用月球等不可或缺的基礎。

月壤還是未來月球資源的首選利用物件

除了對探月工程意義重大,月壤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我國已經成功實施了月球探測“繞、落、回”三步曲的前兩步,今年即將完成第三步。下一階段月球探測的新趨勢,就是從相對單純的“科學探測”向“科學與應用並重”轉變,月球資源利用已成為預先研究的重要內容。

需要在月球上開採、帶回地球的資源很少,最重要的是氦-3。氦-3是未來核聚變的可選燃料之一,但地球上的氦氣主要是放射性元素鈾、釷衰變產生的氦-4。氦-3主要存在於太陽,透過太陽風注入到月壤中(地球的磁場保護了地球,但同時也擋掉了氦-3)。

因此,未來有可能從月壤中提取氦-3,帶回地球供核聚變使用。

我國一直在論證嫦娥四期任務,計劃在月球上建一個“基本款”科研站。月球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天然空間站,是人類深空探測的前哨站。

月球資源將更多被應用於未來月球基地本身的構建和執行。例如,未來可以採用3D列印技術,利用月壤修建月球基地;從月壤中提取太陽風注入的氫,透過與鈦鐵礦反應生成水和金屬鐵;從月球南北二極永久陰影區提取凝結在月壤中的水冰等。

這些重要的資源都富集在月壤中。另外,一些重要的礦物資源(如鈦鐵礦),從月壤中分選提取是最為經濟可行的方案,能夠避免開採和破碎堅硬岩石的巨大消耗。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圖5。科幻電影中的月球基地(圖片來源:《2001太空漫遊》)

月壤是本書,藏著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秘密

研究月壤的意義不止於此。

月壤中藏著太陽的秘密。由於月壤一直受到太陽的輻射,太陽的物質以太陽風的形式被注入到月壤顆粒得到儲存。因此,從月壤顆粒可以提取、並分析太陽的樣品。完整的月壤剖面,記錄了長達30多億年的太陽輻射歷史和注入的太陽物質。

月壤中還藏著地球的秘密。月球自形成以來,一直在不斷遠離地球。在地質歷史早期,月球遠比今天更靠近地球。除了太陽風之外,月球還一直被地球風吹拂著,特別是在更早的30多億年前。因此,月球正面的月壤還注入了來自古老地球的大氣物質。科學家提出,透過比較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月壤,可以識別出來自地球大氣的成分,研究30多億年前地球大氣的組成和地球磁場(Ozima, et al, 2005; Wei, et al, 2020)。

最後,月壤中當然還藏著月球本身的秘密。月球表面不斷受到隕石的撞擊,濺射起來的物質一層一層堆積在月球表面。因此,月壤剖面記錄了30多億年以來的隕石撞擊歷史,而且,這段記錄同樣也適用於地球。與地球相比,月球是一臺完美的記錄儀,儲存了地球-月球區域最完整的隕石撞擊歷史。相反,地球上的絕大部分隕石坑都被地質作用擦除了,在地球表面發現的隕石坑僅有170多個。

嫦娥五號將帶我們尋覓更多月壤奧秘

返回月壤樣品的量並不多,如果沒有樣品,我們還能研究月壤嗎?

當然可以。

以我國的探月任務為例,嫦娥四號就帶來了關於月壤的新發現。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圖6。透過嫦娥四號的相關資料,我們發現月壤的形成是一個反覆破碎、壓實成巖、再破碎的過程(Lin, et al, 2020b)

月球車玉兔二號攜帶了3臺重要的儀器——全景相機、探月雷達、成像光譜儀,開展了多方面科學探測,得到了大量資料。科學家根據這些資料,獲得了對月球內部物質組成、早期撞擊歷史、岩漿噴發歷史、以及月壤形成機制和太空風化特性等新的認識。

雖然嫦娥四號在月球上開展的探測卓有成效,不過,我們一直期待著能拿到更多月壤樣品,在地球實驗室中開展精細的研究。

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中國科學家們的這個夢想距離實現又近了一步。

嫦娥五號是我國月球探測第一階段“繞、落、回”的最後一步,預計將從月球表面採集2公斤左右的樣品返回。這也是繼阿波羅計劃和月球號計劃之後,人類再次採集月球樣品。

而且,嫦娥五號的著陸區不同於以往的9個地點,返回不同的月球樣品,特別是最年輕的月球火山岩,將講述一個月球晚年的故事。

任務計劃在著陸地點鑽取一根2米長左右的月壤巖芯,從而帶回該地區10多億年以來所發生的各種事件記錄。

此外,還將從表面鏟取一些月壤樣品,其中很可能包含了來自相當大一片區域的岩石碎片。利用現代的微區微束分析技術,科學家將解開月球10多億年以來的火山活動和隕石撞擊歷史,理解這一區域火山活動持續如此之久的秘密。

航天人與科學家的腳步從未停歇,用智慧與勇氣將探索之心印刻在月壤之上,相信月壤也將向我們展示更多的秘密。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