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古代香包藝術形式及審美化的演變

2021-08-31由 君山梵靜 發表于 林業

叩叩是什麼意思

香包,又稱為香囊,香袋,在古代則稱為

容臭

。作為中國傳統物品之一,香包的藝術形式也伴隨著中國歷史的發展而演變,隨著古代人民對精神文明的不斷追求,香包也由最初的實用性逐漸升級為

象徵性與審美性

,因此,香包的藝術形式也趨於多樣化,不僅表現在圖案、外觀上,更表現在蘊含的文化中,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的藝術圖樣,更極大地弘揚了

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古代香包藝術形式及審美化的演變

一、香包在我國的起源與發展

1、起源

香包的起源可以

追溯到黃帝時期

,而關於香包的

最早記載是在3000多年前的《詩經》中

,在《禮記》中,有“五采謂之繡”,“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鹹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臭”以及“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的記載,可見,香包在當時被稱為“容臭”或“香囊”,除此之外,還可得知香囊在當時的用途已經非常廣泛,它應當

具有更加長遠的歷史

,並不是當時的新興產物。

2、發展歷程

除了上古時期,

戰國時期,秦,漢,魏晉,唐宋都是香包藝術形式發展的關鍵節點朝代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的句子,在這句話中

“佩”

就是香囊的意思,也折射出香包在當時已經成為飾品的現象。到了秦漢時期,佩戴香囊稱為

待人接物的一種禮儀

,特別體現在晚輩與長輩的關係上,因此才有《禮記》中“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的說法。

進入唐宋時期,優秀手工藝品在這一時期爆發,香包同樣得到了高度的發展,由於絲綢之路的開通,唐朝得以於外國政權交流,而唐宋時期的香包則

融合了波斯王朝的藝術風格

,發展出了新穎的樣式,除此之外,香囊也從士大夫階層逐漸走向

市民階層

,變成了中國古代的尋常物件。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古代香包藝術形式及審美化的演變

二、古代香包的用途

之前提及,中國古代香包的作用無非就是帶

有使用目的實用作用;單純的在藝術審美方面的觀賞作用;或者透過圖樣表達祝福的象徵作用

。其中,使用目的是香包誕生的初衷,古代對於芳香物質的使用就是出於香囊,古人將香草之類的物質採摘後陰乾,並裝進小袋子中,佩戴於身上,以此來

“香體”

,此外,香囊還有

驅趕蚊蟲

的作用。

後來,隨著人們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香囊變得越來越精緻,也衍生出了另外兩個用途,精緻的香囊能使佩戴者的形象更加美好,成為許多“志趣之人”所喜愛的物件,可以說是當時的

“時尚單品”

,元明清一段時期,香包早已是“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一時期,人們大量

透過香包上的圖案表達祝福

,此外,香包上所繡的圖樣還可以作為一些人

表達志向,情操的手段。

三、香包藝術形式的演變

香包藝術形式在我國古代的發展歷程中,以

外觀圖樣,構圖模式,色彩搭配,材質結構

這四個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香包從最初產生時的對外觀不予要求,逐漸融合了古代美術,刺繡,以及繪畫藝術,於是,在多個朝代形成了不同的藝術形式。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古代香包藝術形式及審美化的演變

1、外觀圖樣

外觀圖樣是香包藝術形式的最直觀體現,香包上的圖樣有的透過繪畫,有的透過刺繡的方式產生,這也使得圖樣或多或少地

受到了繪畫與刺繡藝術的影響

,所以,與古代繪畫與刺繡描繪的物件相似,古代香囊上繪有的圖樣多為

原始的簡單幾何紋樣

,從秦漢至明清時期都大多以

人物,象徵吉祥的動物,花草

等為主。

在簡單的幾何圖樣方面,這一時期的藝術形式在圖樣的表現方面多以簡單點線結合的原始社會人面魚紋或獸面魚紋為主,這一時期的中華文明還處於原始時代,其紋樣也大多是以

原始宗教紋樣

為主,可以說是“原始社會圖案”的代表。

在人物圖樣以及動植物圖樣方面,古代香包的人物圖樣多以八仙,牧童,仙子,高僧或者傳統的福娃娃為主,透過這一類圖樣也較為直觀地突出了

“福”、“壽”、“喜”

這一類祝福的精神內涵;在動物圖樣方面,多以鳳凰,麒麟送子,二龍戲珠,這一類象徵吉祥的圖樣或者牛羊等普通家牲為主,它們不僅展現了上文提及的吉祥寓意,更是“接地氣”與古代民間藝術的體現;在植物圖樣方面,則多以“梅蘭竹菊”為主,除了代表吉祥如意的祝福,更多的是一個人志向的代表,比如屈原。

這些以人物,動物,植物圖樣為主的香包藝術形式,之所以可以成為中國古代香包藝術中的“典型圖樣”,是因為這些形式的圖樣

不僅在古代香囊中普遍存在,同時也對現代香包產生了深遠影響。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古代香包藝術形式及審美化的演變

2、構圖形式

在構圖形式方面,以漢代在香包構圖形式上為代表,漢代香囊構圖多

以柔和的線條為主

,筆法流暢,筆觸縹緲,同時又是大多

關於花鳥等其他自然景觀的描繪

,給人以舒適,清新之感。比如,作為我國迄今為止出土的年代最久遠的古代香囊漢代信期繡香囊,它的構圖形式則是透過柔和的曲線構成流雲及小鳥的組合,除此之外,東漢時期的彩繡雲紋香囊的構圖也同樣是以線條刻畫花朵與變形雲紋的組合。

除了線條的以外,中國古代的許多香包還出現了

符合中國傳統審美的對稱結構

,在許多香包中都採用了對稱的構圖方式,在中國古代傳統審美中,對稱的圖形容易給人以一種井然有序的秩序感,加之以以上提到的柔和線條的運用,在維持秩序感的同時又不至於顯得死板,相反,更體現出一種

流動自然,均勻和諧的藝術美感

3、色彩搭配

在色彩搭配上,同樣可以舉出東漢時期香囊的例子,在香囊的藝術形式未真正走向百姓,還流行於士大夫階層時,香囊

豐富的色彩搭配就展現出一定的藝術形式

。正是由於為了顯示士大夫階層人員等級地位的不同,香囊在色彩形式上的搭配也跟著不同,在《隋書》中記載,“ 鞶囊, 二品已上金縷, 三品金銀縷, 四品銀縷, 五品、六品彩縷”,其中的“鞶囊”指的就是香囊。

起初香囊的不同色彩是為了士大夫階層者為了體現官階不同所創,但到後來,隨著士大夫們的審美水平不斷提升,香包的色彩又變得更為多樣化,在這之後,又出現了湖色、杏黃色等更富有層次感的色彩,這時候,香囊的作用也不單單只是體現官階的不同,

更是一種個人性格,喜好的體現。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古代香包藝術形式及審美化的演變

後來香囊逐漸被平民化,也就是說進入了百姓中,在色彩的搭配上也不想社會高階階層中那樣具有“高雅”的韻味,而是在相當程度上與民俗文化融合,

多用鮮豔醒目的色彩搭配

,比如為表達喜慶的龍,就借鑑了中國傳統的舞龍形象,多用鮮豔的紅色與高亮的黃色結合。

4、材質結構

在材質與香囊設計結構方面,中國古代傳統香包多用

布料或獸皮為材質

,而到了後來,則出現了更多不同形式的材料,在這些材料中又以銅居多,因此香囊的藝術形式建立基礎得以由柔軟的布料轉為硬質材料,也

使得鏤空和雕花這類藝術形式得以在香包上有所展現。

以國寶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為例子,該香囊用的是銀料,因此工匠得以在設立結構上採用鏤空以及捶揲的技法,該香囊通體呈圓球形,以

鏤空的方式

將葡萄花和鳥作為裝飾雕在了香囊上,同樣的,設計這個香囊的工匠同樣考慮了對稱的構圖手法,花紋以頂點和底點為中心,均勻分佈在球體上,

體現了對稱的形式之美

四、唐宋元時期香包的藝術特色

之所以單獨提及香包在唐宋元這三個時期的藝術特色,是因為在這段時間內,大量優秀的藝術形式得以展現,不管是詩詞曲的興盛還是繪畫的進步,都在思想層面上為香囊的藝術形式指了更多條出路,唐宋時期的香囊受繪畫,詩詞作品的影響,香包上的藝術形象更為豐富,浪漫,擁有

外觀大氣、紋飾寫實、結構複雜

等特點。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古代香包藝術形式及審美化的演變

同時,唐朝由於與周邊國家交流密切,得以吸收各個國家的優秀藝術形式,之前提到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就是透過結合波斯王朝的藝術風格而構成的球狀金銀香囊:宋元時期的香囊作為裝飾品的地位也愈發明顯,這一時期的香囊多為

精緻的水滴狀

,給人以優雅之感。

五、總結

中國古代香包由最初的使用價值逐漸上升為

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

,香囊藝術形式發展過程中的圖樣變化,構圖形式的變化,色彩與結構上的變化,體現的是中華民族藝術文化的一步步前進,可以說香囊作為一條線索或者代表,貫穿了了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人們關於小型物件的審美體驗。

參考文獻:

1.《詩經》

2.《禮記》

3.《離騷》

4.《隋書·禮儀制》

5.《民間刺繡》

6.《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