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明清時代,人們眼中“鬼”的相貌是什麼樣子的?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2021-08-29由 七色火花樹 發表于 林業

鬼是什麼樣子的

古人認為“鬼,歸也”,人死為鬼,指人回到原來的地方。後來把鬼看做人的異化,如屈原《九歌·國殤》“魂魄毅兮為鬼雄”,為讚美之辭。現代漢語的“鬼”常用於指邪惡、恐怖的東西

無數的小夥伴和我一樣,小時候對“鬼”這個詞充滿好奇,一邊是怕得連去廁所都要哆哆嗦嗦、風馳電掣,一邊是忍不住看鬼片、聽鬼故事。

今天本文不討論鬼這種事物到底是迷信還是人的思維跳躍,我們就說說鬼在明清人眼中的樣子(本文不宣揚封建迷信,僅就古人的鬼文化略作整理,以饗讀者)。

我們的影視劇中鬼的基本形象都是如同人形、臉色蒼白或者黝黑、披頭散髮、有的還長

獠牙。那麼在明清人眼中鬼又是什麼樣子呢?

明清時代,人們眼中“鬼”的相貌是什麼樣子的?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頭髮

“如燭而軟,若黑牛皮,刀斫火焚不壞”,這是清袁枚《子不語》卷二十四對鬼的頭髮的描述,給人的感覺不像是頭髮,更像是頭皮附著的一層“鎧甲”,和我們印象的批頭散發天壤之別。

清代沈起鳳《諧鐸》卷三中說,鬼的臉皮特別厚,如同牛皮,敲起來有敲鼓的聲音。不知道沈先生是用牛皮來諷刺人類,還是真是如此。

眼睛

古人認為鬼的眼睛有三隻,而且眼光非常有神。《夷堅志》就記載鬼的眼睛有三隻,如同三足鼎立之形狀。清朝人李慶辰曾經在《醉餘志怪》中記載:有一個人在一天晚上發現有一個鬼在房間內透過窗戶的破洞(古代的窗戶都是紙窗)向外窺視,“炯炯射人、朗如明鏡” ,這就比較厲害了,黑夜裡,鬼的目光還能閃人眼睛,明亮的如同明鏡,估計比人類的視力好多了,怪不得都夜晚出來,黑夜對他們來說完全不是事。

明清時代,人們眼中“鬼”的相貌是什麼樣子的?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鼻子

在清朝人看來,鬼的鼻子外形和人類最接近,幾乎沒什麼兩樣。但是古人認為鬼的鼻子有和嘴巴同樣的功能,這是人類沒有的。清吳半僧《半僧談鬼錄》中說人和鬼同席吃飯看不到鬼咀嚼吃飯,卻發現飯菜逐漸無味,就是鬼用鼻子將飯菜之香全部攝入體內。(話說誰敢和鬼同席吃飯啊?膽大撐的?)

嘴、牙、舌

在明清人眼中,鬼也有嘴,和人相仿,但是比人的嘴要大得多。明人錢希言《獪園》中記載,鬼的嘴張開時可以張到腦門處,非常大,常用來做恐怖嚇人之用,大概做鬼臉就是從此而來的。但是滑稽的是,如此大的嘴,發出的聲音卻是輕小的啾啾之聲,如同小鳥,讓人覺得好生奇怪。

在明清時代的人看來,鬼也是有牙和舌頭,牙如鋸齒,除了吃人類常吃的食物以外,也常吃土坷垃、枯樹葉之類(伙食有點差啊),但是翻遍記錄,唯獨不見鬼吃人的記錄,古人相信妖怪可以吃人,但是唯獨不信鬼會吃人。蒲松齡《聊齋志異》中說鬼有津液,而且非常黏稠,如同蛋清、冷如冰雪,嚥下一口,則飽腹滿足,可頂一年。(如此看來鬼不吃東西也能存活,隔段時間嚥下一口唾液就行了)。

明清時代,人們眼中“鬼”的相貌是什麼樣子的?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耳朵

《獪園》中也有關於鬼的耳朵的記載,《獪園》中說鬼也有耳朵,外形和人相差無幾,但是卻靈敏得多,大概是因為鬼常在幽暗中生活所以聽覺異常靈敏。這既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弱點。為什麼說也是弱點呢?鬼非常怕聲音,尤其是糟雜的響聲。《獪園》記載在松江青浦縣(今天的上海啊!)有鬼化作人形強迫伶人唱戲且不得敲鑼,多日不得休息,伶人們不堪忍受故意敲響鑼鼓,鬼們只得倉皇而逃。

不管怎麼說,鬼這個東西不是現代人杜撰出來的古代人就有這個說法,長而久之也成了一種鬼文化。當然,我們更多的是將其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看待。如果把它看成真的,那就誤入封建迷信的歧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