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世人只知離騷天問,卻不知屈原筆下的橘頌,託物言志更是自勉

2021-08-28由 靈雨閱詩詞 發表于 林業

橘樹的什麼特質最能代表屈原的品格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任道兮。紛縕宜脩,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願歲並謝,與長友兮。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

橘頌

屈原

世人只知離騷天問,卻不知屈原筆下的橘頌,託物言志更是自勉

又逢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來臨,每每吃著粽子,看著電視裡面的賽龍舟,靈雨總會想起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正是這一天,屈原投河自盡,了結了自己的一生。關於屈原的評價,梁啟超先生說過一句話可謂是相當精妙,

“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

是先生為屈原戴上的桂冠。這個說法其實絲毫不誇張,正是因為屈原的出現,整個中國的文化歷史上才有了以文學著名的作家,細看在屈原以前的作品,也就只剩下詩經了,而詩經裡是收錄的總集,每一章單篇是沒有作家名字的。

世人只知離騷天問,卻不知屈原筆下的橘頌,託物言志更是自勉

除此之外,屈原還開創了一種文體,那就是楚辭,不過更多情況下我更喜歡稱呼為騷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是我們熟悉的《離騷》中的名句,長路漫漫且狹窄又無邊無際,但我任要付出努力尋找我心中的太陽。而屈原正是抱著這種“求索”的心態寫下了一篇篇動人的篇章。據前人與後人統計,屈原一生留下下了二十五首作品,且每篇作品篇幅都不算短,我們最熟悉的《離騷》其實在課本之中也只是節選而已,《離騷》真正的篇幅長達三百七十多句,文字更是長達兩千五百字。

世人只知離騷天問,卻不知屈原筆下的橘頌,託物言志更是自勉

是問這樣的篇幅在史上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若不是滿腹才華,如何才能揮揮灑灑寫出這樣的壯闊詩篇。不過除開這一點,靈雨最為欣賞的還是屈原的浪漫主義情懷。說到浪漫主義這可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所謂的浪漫的情節、浪漫的驚喜之類的,屈原的浪漫主義還是要和他的寫作手法扯上關係。讀過屈原作品的朋友應該都會知道,在屈原的作品中最常見的就是出現神話故事,比如《九歌》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是以神話人物為中心。

世人只知離騷天問,卻不知屈原筆下的橘頌,託物言志更是自勉

而這種寫法也正是屈原開創的先河,無論是男女情思還是奇人異事,人神之戀,遠古傳說之類都是屈原寫詩的材料。在他的筆下,神變得血肉豐滿,一切人所具備的特性具備的喜怒哀樂都能在他筆下的神上看到。神與我們之間沒有遙遠的距離,他們不過只是超出常人而已,除此之外與常人並無差異。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寫作手法,整個作品變得色澤豔麗、氣勢奔放。而也正是這一寫作方法的出現,才有之後同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出現。

世人只知離騷天問,卻不知屈原筆下的橘頌,託物言志更是自勉

拋開這些不談,其實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屈原的作品,發現很多都是以神話故事為引子,引出當時社會上的矛盾,也更是揭露了楚國政治上的黑暗,因為時代相近,所以我們也可以在屈原的作品中看到大量的“比”“興”的用法,也可以說是沿襲了詩經的一貫手法。屈原喜歡用“香草”、“美人”來比喻正人君子,所以到現在“香草美人”這個詞依舊被我們所沿用,與之相對的,臭物就被用來形容一些奸佞或者小人。美醜、善惡、忠奸的鮮明對比大大加強了作品的藝術色彩。

世人只知離騷天問,卻不知屈原筆下的橘頌,託物言志更是自勉

屈原一生作品不在少數,而今天靈雨為大家帶來的《橘頌》則是屈原筆下難得的託物言志的的詩篇。所謂的託物言志就是透過描寫某個物品來表達一些情感或者主旨,而屈原在這首詩中,就藉助了橘樹來表達了自己的愛國主義的高尚節操以及自身堅強的意志,也可以說是難得的一篇傳世之作。

世人只知離騷天問,卻不知屈原筆下的橘頌,託物言志更是自勉

詩意大略

:橘樹啊,你是這天地間的最為輝煌的樹木,生下來就適應了這一方水土。接受了永不遷徙的使命,永遠地紮根在南楚中。根部深深扎植在土中難以遷移,那正是因為你堅定不移的意志啊。你的葉片碧綠花兒素潔,是何其的繽紛喜人。層層的樹葉之間雖然長有尖刺,但結出的果實卻是如此的圓潤。青色與黃色交錯相映,色彩簡約卻燦若霞輝。

世人只知離騷天問,卻不知屈原筆下的橘頌,託物言志更是自勉

表皮的顏色鮮明,內瓤雪白瑩潔,如同那可以賦予重任的人。氣韻芬芳儀度瀟灑,顯示著何其脫俗的良好品質。讚歎你呀年輕人,幼年時立志的你就已經與眾不同。你志向堅定不肯遷移,這等志節豈不令人欣喜。你如同橘樹深固其根,不肯遷徙,你心胸廓落,不謀求私利。面對世事你始終保持著清醒,高尚不羈,不媚時俗,如同橫渡江河但不隨波逐流。

世人只知離騷天問,卻不知屈原筆下的橘頌,託物言志更是自勉

你堅守著清心如一,秉持著謹慎自重,這何曾有過什麼罪愆過失。看到你那無私的品行,尚可與天地相比與日月同輝。但我願與橘樹同心並志,一起度過漫長的歲月,做一個長久的朋友。橘樹本性善良美麗而不淫,性格剛強而又不失文理。即使你現在的年歲還比較小,卻已經可以做我尊敬的師長。橘樹的道德品行完全可以與伯夷相比,我要把橘樹種在自己的園中,作為自己的榜樣。

世人只知離騷天問,卻不知屈原筆下的橘頌,託物言志更是自勉

細說全詩:

通讀整首詩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首《橘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來理解,而這三個層次也是相當的分明。比如第一層,就是描寫的橘樹的特徵與形象,而這也是詠物詩的慣用手法,透過外物的特徵來烘托出人的性格品質。而第一層就是透過描寫橘樹的栽種位置以及橘樹的外表形象,而在這描寫之中我們就可以明顯的看到屈原是突顯了自己對於橘樹的喜愛之情。也正是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所以橘樹的整體形象也是在文章一開頭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世人只知離騷天問,卻不知屈原筆下的橘頌,託物言志更是自勉

第一次寫橘樹的形象特徵,而第二層就是屈原對於橘樹品質的歌頌,而進行歌頌的方面也正是基於第一層寫到的橘樹本身的特徵。比如橘樹“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不隨意遷徙,意志堅定,“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

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更是寫到了橘樹不隨波逐流,公平無私的特點。總的來說這一層的描寫已經開始漸漸引出“言志”的含義,之所以說不是全部,是因為屈原在描寫這個的時候只是單純的根據橘樹的習性來訴說它們分別代表的含義,而到了第三層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真正意義上的“言志。”

世人只知離騷天問,卻不知屈原筆下的橘頌,託物言志更是自勉

而到了第三層描寫的時候,詩人因為在前一層已經講述了橘樹的特徵,所以在第三層的時候,他也是之言想與橘樹成為朋友,而且坦言更是要尊為師長。同時他還引出了另一個人物——伯夷。而也是另一個故事,傳說殷被商滅後,伯夷逃難,但因為沒有吃一粒周粟,最後被餓死。這也是屈原在讚美伯夷個性堅強的同時,也是對於自己的自勉。而這一句與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世人只知離騷天問,卻不知屈原筆下的橘頌,託物言志更是自勉

閱千古詩詞,品百味人生,靈雨帶你讀好詩,品好詩。關於屈原這首《橘頌》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見解歡迎置評討論,我們下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