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設施草莓紅中柱根腐病的識別與防治,看這一篇就夠!(實戰必備)

2021-08-25由 溫室園藝 發表于 林業

根腐菌如何分子鑑定

設施草莓紅中柱根腐病的識別與防治

導讀:紅中柱根腐病由於其致病微生物較多,且防治效果有限,病害一旦發生對草莓栽培影響巨大,正確辨識紅中柱根腐病有利於預防及開展防治措施,從而提升設施草莓產量及品質。

紅中柱根腐病是草莓栽培過程中主要根系病害,在育苗及栽培各個階段均有發生且防治難度較大,輕則降低草莓產量及品質,重則植株死亡,造成絕產。

症狀描述

紅中柱根腐病發病症狀可分為急性萎蔫型和慢性萎蔫型2種。

01

急性萎蔫型

急性萎蔫型主要危害葉片及植株,受害症狀表現為:葉尖突然萎蔫,不久呈青枯狀,引起全株迅速枯死。

02

慢性萎蔫型

慢性萎蔫型主要危害新莖、葉片及植株。新莖受害症狀表現:發病初期新莖韌皮部產生紅褐色或黑褐色小斑點(圖1),中期病斑逐漸擴大並連成片,此時韌皮部及維管束大部分被侵染,病部呈紅褐色,嚴重時形成環形黑褐色病斑,侵染整個韌皮部,阻斷植株養分和水分的運輸(圖2)。葉片受害症狀表現:發病初期新葉葉緣微卷,葉尖萎蔫(圖3);老葉褪綠、黃化;中期葉片顏色加深,呈深綠色,植株萎蔫時間拉長(圖4);隨著危害程度增加,新葉變褐、乾枯,老葉失水、乾枯且表面變紅(圖5),植株萎蔫後不恢復;嚴重時植株乾枯死亡(圖6)。

設施草莓紅中柱根腐病的識別與防治,看這一篇就夠!(實戰必備)

設施草莓紅中柱根腐病的識別與防治,看這一篇就夠!(實戰必備)

紅中柱根腐病慢性型主要症狀是植株萎蔫,且萎蔫時間從中午向早晚拉長,正確辨識紅中柱根腐病和其他引起植株萎蔫的原因,有利於及時分辨病害並針對性解決問題。

①草莓青枯病:

葉色不變、葉片失水萎蔫、似燙傷狀,葉柄呈紫紅色下垂,隨危害程度增加萎蔫時間從中午向早晚延長;危害嚴重時植物萎蔫死亡。病株根莖部橫切,根冠中導管褐變,溼度高時可擠出乳白色菌液。

②高溫日灼:

葉緣呈褐色、失水性乾枯,葉片向上捲曲呈湯匙狀,植株呈失水性萎蔫;葉柄、匍匐莖失綠、呈紅色,灼傷部位呈黑褐色焦枯,嚴重時環圓形灼傷部位以上,植株乾枯死亡。

發病特點及檢測

紅中柱根腐病是低溫病害,土壤溫度10℃是發病最適溫度,土壤溼度大發病加重;當土壤溫度超過25℃時,即使溼度再大,該病也很少發生。

紅中柱根腐病是由多種致病微生物綜合危害的結果,主要是由卵菌綱、疫黴屬的疫黴菌引發,但其主要致病、致死菌為半知菌綱、尖鐮孢菌屬的尖鐮孢菌。顯微鏡下疫黴菌的孢子囊呈卵形或倒洋梨形,孢子囊有明顯的孢子梗,孢子梗單一或假軸式分枝。尖鐮孢菌子囊殼群生,子囊圓形或棍棒型,子囊孢子卵圓或橢圓形;無性世代中小型分生孢子腎形或卵形,大型分生孢子紡錘形或鐮刀形。

發病原因

導致紅中柱根腐病發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歸結於以下方面:

①連作障礙

,多年連續種植草莓,栽培介質未消毒或消毒不徹底導致介質中病原菌積累,從而引發病害;

②前茬作物影響

,番茄、茄子、馬鈴薯、甜菜等前茬作物的栽培能加重紅中柱根腐病的發生;

③植株長勢弱

,抗性下降易發病,在草莓栽培過程中茬口交替期易發病;

④農藝操作傷口過多

,增加病原菌侵染風險;

⑤肥料管理不當

,氮肥過多、植株生長過快導致光照、通風不良,降低植株抗性;

⑥水分管理不當

,大水漫灌導致草莓根系溼度過高,易滋生病原菌。

傳播途徑及侵染過程

紅中柱根腐病主要透過栽培介質傳播或植株帶菌傳播。一般病原菌以卵孢子的形態存活,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囊,釋放出遊動孢子。遊動孢子侵入根系,根部出現菌斑,菌絲沿中柱生長,中柱受侵染逐步變成紅色。

設施草莓紅中柱根腐病的識別與防治,看這一篇就夠!(實戰必備)

防治措施

紅中柱根腐病涉及的致病微生物較多,治療效果有限,因此該病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在整個草莓生產各環節中做好預防工作,也就是說防病大於治病。具體防治共有6個步驟要嚴格注意。

01

品種選擇

近年來紅顏草莓以其濃郁的口感、靚麗的外觀、較高的產量和收益,受到廣大種植戶的喜愛,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但該品種抗病性相對較弱,尤其在育苗過程中紅中柱根腐病多發,為後期草莓栽培管理埋下隱患。因此選擇抗病性強或品種純正的無菌草莓種苗,是有效降低紅中柱根腐病侵染的方法。目前綜合口感、顏色、外觀以及品種抗性等因素,草莓在品種上多選擇‘聖誕紅’‘金藏香’‘京御香’‘京桃香’等品種。

02

育苗環節

在草莓育苗過程中特別要做好紅中柱根腐病的防治。

(1)植株整理儘量選擇晴天上午,不要一次性製造大量傷口,以免削弱植株生長勢,降低抗性,進而侵染病害。

(2)夏季雨後需及時處理種苗,注意排水,以免田間積水,影響種苗根系呼吸,從而降低植株抗性;其次,積水能增加土壤粘度,改變根系環境,易於疫黴菌的發生;最後,及時噴施藥劑,預防病害。一般使用阿米西達、百菌清、惡黴靈等藥劑;施藥時注意交替使用藥劑,避免草莓種苗產生抗藥性,增加後期病害防治難度。

03

起苗環節

(1)在草莓苗出圃之前2~3天用阿米西達對整個苗圃經行防治。施藥最好選擇在傍晚進行,以免白天溫度過高,蒸騰過快,導致藥劑濃度增加、產生藥害。

(2)起苗時提前在苗圃中澆水,即可以使土壤鬆軟利於起苗,又能保護種苗根系,避免傷根過多,定植後影響種苗成活率。

(3)人工起苗時儘可能保留較多的草莓鬚根,有利於後期草莓種苗栽培及緩苗。

(4)儘量按照種苗大小分級起苗,利於起苗後種苗運輸。

(5)起苗後種苗需放在流動的水中沖洗,一方面可以讓流水散掉草莓種苗的田間熱,利於後期運輸;另一方面可以清洗掉苗圃土壤,能有效降低土傳病害發生。

04

運輸環節

(1)預冷處理:在種苗運輸前,可提前在冷庫中對種苗進行低溫鍛鍊,以提升其抗性,降低運輸中損耗。

(2)避免種苗失水:用塑膠袋、毛巾等對種苗根系進行護根處理,以免運輸時間過長,種苗失水,降低其活力。

(3)冷藏運輸溫度溫度控制在8~13℃,以免溫度過低,導致種苗凍傷;溫度過高導致種苗失水死亡。

05

定植前環節

種苗運輸到定植地,往往需要短暫的存放,在種苗存放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項:①存放地的選擇:種苗存放地需背風、避免陽光直射,以免蒸騰作用旺盛,導致種苗失水;②種苗存放密度適中,以免種苗之前產生內熱;③存放地面需灑水。

草莓種苗在種植前必須經過再次人工選擇,將種苗進行分級,一方面有利於定植後種苗管理,另一方面提早去掉帶病苗,降低定植風險。注意事項:在種苗整理時儘可能少製造傷口,尤其是基部傷口,以免增加病害侵染。

種苗整理後需進行植保,降低種苗自身帶菌,提升定植後種苗成活率。一般植保環節可先用自來水沖洗種苗根系,特別是異地裸根苗;之後用阿米西達或多菌靈等殺菌劑浸泡對種苗消毒。浸泡時要先放種苗根部,然後整株沒入,浸泡時間在3~5min,之後種苗放置陰涼處晾乾。

06

定植環節

定植草莓時不要乾旱缺水,也不能長時間大水漫灌,一般水淹後的草莓苗易產生紅中柱根腐病。

除了以上環節以外,草莓發生紅中柱根腐病後,不同的危害程度其防治措施也是不同的,具體內容如下:①生長期草莓發病,可選用25%阿米西達3000倍液、70%代森錳鋅500倍液交替噴施,或選用1200~1500倍液惡黴靈灌根,7天左右防治1次,整個生育期使用3次。②對於危害嚴重的溫室,可選用50%甲霜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施或58%甲霜靈錳鋅灌根。注意對於紅中柱根腐病危害嚴重的植株可立即拔除,之後用30%防毒礬500倍液消毒病穴,避免得病植株及病土二次侵染。

草莓紅中柱根腐病急性型和慢性型的發病高峰不同,其防治方法也有差異。

◆急性萎蔫型

一般急性萎蔫型發病高峰有2個,

第1個發病高峰

是6~7月較強且持續降雨後。

發病原因:

①雨水滴濺導致土壤中病原菌大量接觸種苗,增加染病風險;②雨後排水不暢易形成田間積水,導致根系缺氧,抗性下降,嚴重時能引起根系腐爛;③雨後晴天蒸騰作用旺盛,田間易形成高溼,有利於病害發生及侵染。

第2個發病高峰

是10月草莓覆蓋地膜後。

發病原因:

①覆地膜時易產生新莖損傷,有利於病原菌侵染;②膜下溼度過高,有利於病害發生及侵染。

針對急性萎蔫型

具體防治措施

如下:①及時通風散溼,改善田間種植環境;②合理灌溉,澆小水,避免引起積水;同時注意澆水時間,選擇晴天上午澆水,避免降低根溫,影響根系生產,導致澆水後產生漚根;③增施有機肥,提升種苗抗性;④可選用青枯立克200mL+大蒜油15mL+有機矽兌水15kg進行均勻灌根,一般3天施用1次,連用2~3次。

◆慢性萎蔫型

慢性萎蔫型發病高峰有2個,

第1個發病高峰

是11月開花結果初期。

發病原因:

①花器及果實對養分有極強的調運能力,導致種苗自身抗性下降;②此時溫度較低,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第2個發病高峰

是次年2月底換茬期。

發病原因:

一茬果養分消耗過多,導致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營養失衡,從而引起種苗抗性降低。

針對慢性萎蔫型

具體防治措施

如下:①及時補充肥料,一般種苗自身消耗過大時,需選擇速效性肥料,以快速補充植株養分的缺失。每667m2可追施肥料1。5kg,選擇氮磷鉀比例為20:20:20+TE的水溶肥。②水分管理,澆小水,保持土壤溼潤。③加強日常管理。及時摘除老葉、病葉、病殘果及殘餘果柄,避免過多營養消耗,同時增加種苗透氣、透光性。及時採摘成熟果,合理疏花疏果,防止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