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日本水果為什麼這麼貴?從“天價”水果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2023-01-12由 新農鳴 發表于 林業

松樹一般什麼價

如果到過日本,你會對外觀精美的水果垂涎三尺,但當你再看看價格標籤時,你一定會因水果價格望而卻步!有人說日本水果價格高是因為歷史文化形成的,也有人說是因為日本土地資源稀缺、可種水果的面積小,物以稀為貴…不可否認,這都是日本天價水果形成的原因之一,但這不是我們所關注的重點。在國內一邊是果農的水果賣不出去,一邊是消費者花費了大價錢卻吃不到稱心的水果。我們不妨在同一緯度和國內的水果進行對比,我們究竟和人家的差距在哪裡?從日本的天價水果中我們又能學到什麼?

日本水果為什麼這麼貴?從“天價”水果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在日本,“天價”水果屢見不鮮

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物價水平差距,我們將以不同地區的價格做對比。有人曾做過一項調查,東京販售的蘋果大約每斤15塊錢,在歐洲大約8~10塊錢,在中國大約5~8塊錢;桃子大約每斤20塊錢,在歐洲大約每斤10塊錢,在我國每斤大約8塊錢;葡萄每斤大約35塊錢左右,在歐洲和我國大約13塊錢左右;櫻桃大約每斤70塊錢,在歐洲大約每斤25塊錢,在我國大約20塊錢。

當然,這只是普通水果的價格,對於一些名貴品種,價格更是高得令人目瞪口呆。比如石川縣種植的紅寶石羅馬葡萄,一串售價高達500~3000元;宮崎縣種植的“太陽之蛋”芒果,都是按個來賣,一顆售價就幾百元;靜岡縣的皇冠蜜瓜,一顆高達1500塊錢左右…而每年的水果拍賣會上,一串葡萄、一顆芒果、一顆蜜瓜的最終拍賣價隨便就幾十萬,簡直無法想象。

總之,血淋淋的事實證明,對比歐洲和我國的物價,日本水果的價格的確不怎麼親切。那麼,同一緯度相比,日本的水果為什麼這麼貴?我們又能學到什麼?

日本水果為什麼這麼貴?從“天價”水果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同一緯度對比:日本水果價格為什麼這麼貴?

的確,影響水果價格的因素有很多,但為了突出重點,我們可以從同一緯度去做對比,然後尋找差距。

高附加價值的技術改良

日本很多天價水果並不是當地特有,比如前面提到的芒果、蜜瓜、葡萄等等,實際上很常見,在世界其它地方也有種植,而且價格也要低得多。但日本卻很重視透過技術進行品種改良,為了培育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可能要花費十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有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價值,售價是想低都很難。

反觀國內,現在市場上流行的水果品種,大多都是舶來品,比如富士蘋果,陽光玫瑰、夏黑、巨峰葡萄,紅顏、章姬草莓,秋月梨,耙耙柑、醜橘等,這些每天我們都在吃的水果品種,雖然都在中國生,卻是“日本種”。隨著品種保護引入越來越嚴格,我們只能任由品種退化,在爛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日本水果為什麼這麼貴?從“天價”水果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精細化的栽培管理

日本的水果是用時間和奉獻精神種植的,可以說,每一顆果實都是農民付出了很大努力才換來的。

一個著名的例子是靜岡的皇冠蜜瓜,這些瓜在果農的眼中,就像孩子一樣。它們生長在溫室中,溫度、溼度、光照和水肥供給都和蜜瓜生長所需完美結合。為了確保它們具有完美的外形,農民們用手要對每個甜瓜進行拋光和按摩,這樣做也使得蜜瓜具有額外的甜味。

另外一個例子是日本的 Sekai-ichi蘋果,售價高達一百多。每一顆 Sekai-ichi蘋果都由農民提供個性化的照顧,比如在開花授粉時,都是由人工輔助完成授粉,成熟後為了使得這些蘋果更甜,還要用蜂蜜清洗它們。

反觀國內,在水果種植時隨意使用化肥、農藥,催熟劑,甚至為了保鮮,在表皮打工業蠟的事件屢見不鮮。

日本水果為什麼這麼貴?從“天價”水果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嚴格的分級處理

在日本,水果成熟後,果農的大部分水果都是先賣給國家監管機構日本農業合作社(JA),JA對水果的分級處理有著嚴格的規定。JA會根據大小、顏色和糖度等對其進行分類。

以前面提到的“太陽之蛋”芒果為例,精細化栽培管理已經讓每顆芒果無可挑剔,但仍要經歷重重篩選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在分揀時,第一次檢查由人工完成,檢驗員要仔細檢查每個芒果的外觀,以確保它們著色均勻;然後才會由機器根據糖度、重量和大小等將這些芒果分揀為5個等級。其中等級最高的一年之中只有1~2顆,第二級也僅有10%左右,剩餘大部分都屬於較低的等級。

所以,你看不到傷痕累累的畸形果到達消費者的手中,它們在篩選環節就已經被扔掉或者加工成果汁等產品。反觀國內,由於缺乏相應的組織,果農組織鬆散,在失去定價權的同時,在利益驅動下,往往會過早採摘、以次充好甚至是“掛羊頭賣狗肉”,在失去消費者信任度的同時也在反噬行業的健康迴圈發展。

日本水果為什麼這麼貴?從“天價”水果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地方品牌加持

我們常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的水果,對不同的土壤、氣候環境等的適應性千差萬別。雖說種植水果和蔬菜不是火箭技術,但它確實需要考慮土壤和氣候,以確保植物能夠正常健康生長。因此,日本大多數農產品都強調品牌價值,比如青森的蘋果、山形的櫻桃、石川縣的葡萄、宮崎縣的芒果、靜岡縣的蜜瓜…

簡單來說,在日本吃的不只是水果,還有地方品牌。有關品牌背後的價值,依然是需要靠消費者來買單的。這也讓許多當地的果農以他們所在的地區為榮,也有動力種植讓家鄉引以為豪的華麗水果。

反觀國內,只要一種水果在市場上價格高、暢銷,不管適合不適合當地種植,就會一窩蜂地去種植,從不考慮品牌和地方特色,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日本水果為什麼這麼貴?從“天價”水果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總之,我國的水果生產早已過了追求產量的時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上不缺水果,但是缺好水果。如果你依然在原地踏步,被市場淘汰是必然結果。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