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農戶賣生豬玉米小麥等農產品時,總是“賣跌不賣漲”,做法好嗎?

2023-01-09由 老傅生活觀 發表于 林業

怎樣種植甘庶才最甜

我是農民,有親身的經歷和體會,在賣農產品的時候,如賣生豬、玉米、小麥、水稻、花生、大豆等農產品的時候,總是使用傳統老方法,在賣的時候“賣跌不賣漲”。

為什麼絕大多數農民,都喜歡“賣跌不賣漲”呢?究竟是什麼原因?因為,農戶在賣農產品的時候,價格逐漸降低的時候,自己所生產的農產品,遲也是要賣的,早還是要賣的,反正遲早都是要出手,所以,農產品的價格在下跌的時候,再不賣,到後來價格更低,不賣就會受到非常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出現虧本的現象。

這個時候,農產品價格在下跌,再不賣掉,到後來是更加不划算,損失就會更大。如今年上年的生豬價格一樣,當2月份以後,生豬價格直線下跌,開始豬價下跌的時候,若是不賣,到後來生豬價已經下跌到生豬養殖成本臨界線之下的時候,再出欄生豬,就會掉本。

今年上半年生豬價格下跌到生豬養殖成本臨界線之下的時候,養豬戶每出欄生豬,要虧本1000元左右,若是在生豬價格開始下跌的時候出欄,那麼所養的生豬雖然價格下降了一些,但總體上是盈利,有錢可賺,並沒有虧本,到後來出欄生豬,不僅不盈利,反而掉本,這是任何養豬戶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更不願這樣做。

農戶賣生豬玉米小麥等農產品時,總是“賣跌不賣漲”,做法好嗎?

例如,今年上年玉米最高價1。55元一斤的時候,已經到達最高價的時候,後來因市場的變化,玉米價格開始下跌,農戶便大量賣玉米,玉米上市量越多,玉米價格下跌速度就越快,加速了玉米價格的下跌。

若是市場上農產品價格在快速上漲的時候,農戶的農產品總是滯後賣,先讓農產品價格上漲,持續一段時間後,等到價格不漲反跌的時候再賣。

這樣就能使自己所要賣的農產品,價格能夠達到最高化程度,就能使產值最高化,就會提高經濟效益,多賺錢。

若是在農產品價格正在上漲的時候,先賣掉的農產品,不如後賣掉的農產品,所賺到的錢多,因此,農戶都是在農產品價格快速上漲的時候,都是靜觀市場,不會在這個時候去賣農產品。

其實,農戶在賣農產品的時候,“賣跌不賣漲”的做法並不好,因為,當農產品價格開始下跌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想出售手中的農產品,使更多的農產品,都集中在同一段時間之內賣掉,使農產品的上市量快速增大,必然引起價格的快速下降。

農戶賣生豬玉米小麥等農產品時,總是“賣跌不賣漲”,做法好嗎?

當農產品價格快速下跌的時候,後賣農產品的人,價格更低,更難賺到錢,更不划算,甚至還要虧本。

農戶賣農產品的時候,“賣跌不賣漲”的好處是,所養殖的生豬、肉羊、玉米、小麥、水稻、花生、大豆,能夠審時度勢,觀察市場的變化,捕捉農產品的市場行情資訊,使自己的農產品能夠賣到好價格,多賺錢。

農戶賣農產品的時候,“賣跌不賣漲”的最大弊端是,使農戶的農產品集中在一段時間之內上市,使市場上的上市量更加豐富充足,使供給量出現變化,逐漸增大,供求量逐漸,逐漸促使價格的快速下跌。

農戶“賣跌不賣漲”的做法,必然會引起市場供給和需求關係,發生巨大的變化,使供求關係失衡,從而促使農產品價格的快速下跌,造成市場上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使價格震盪幅度逐漸增大,對農產品是沒有好處的,對農戶同樣沒有好處,造成市場行情非常不穩定的主要因素。

農戶賣生豬玉米小麥等農產品時,總是“賣跌不賣漲”,做法好嗎?

若是農戶的農產品,實現隨行就市,使市場供給量保持恆定,供求關係同樣保持相對平衡,必然會使市場處於相對穩定,農產品價格不會出現大起大落,大幅度的上漲,大幅度的下跌,市場震盪厲害。

這樣即使市場有一些變化,行情變化也不會大起大落變化無常,總是保持平穩微量震盪狀態,農產品價格也相對平穩,對普遍農戶和消費者都是有非常大的好處,但是,對一心一意刻守“賣跌不賣漲”的人有影響。因此,建議農戶在出售生豬、玉米、小麥、水稻等農產品的時候,要儘量不要老眼光都做法去賣農產品,造成農產品市場出現逐漸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