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灌陽縣山區活躍著一群“紅馬甲”

2023-01-08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林業

大力桔是什麼花

灌陽縣山區活躍著一群“紅馬甲”

桂林市旅遊職業中等專業學 校教授、科技特派員李曉鐵在灌陽縣大仁村做扦插育苗試驗

近年來,在廣西灌陽縣的山區、田間地頭活躍著一群穿“紅馬甲”的人,他們下田上山、傳經送寶,運用各種手段,把先進的農業科技成果和現代理念送給農戶,用科技之光點亮鄉村振興之路,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

2022年的8月,桂北大地陽光酷烈,高溫炎熱。8月份是經濟林和中草藥材快速生長和生殖發育的旺盛階段和人工管理的關鍵時期,為了保護農戶的造林成果,為農民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11日到16日,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李曉鐵、王繼煌、肖振才、蔣生髮、王曉兵、莫天豔等人組成的服務隊巡視了灌陽縣7箇中型規模以上的油茶基地,3個林下中草藥培育基地,2個山蒼籽種植和加工基地,在基地上與基地負責人座談和交流,為基地診斷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和對策,同時,他們不斷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和產業政策,不斷加大力度推廣山蒼籽富民產業和山蒼籽造林新技術,不斷向農戶和企業宣傳林下藥材新品種選擇和種植技術,指導農戶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這批科技特派員在“夏季促增產服務”行動中,共走訪了20多個企業,為50多個農民開展了政策宣講和技術普及,3個產業和26000多畝的經濟林種植面積得到有效的技術服務,保證了企業和農戶的正常經營效益。

灌陽縣是山蒼子自然分佈地區,也是山蒼子油生產和銷售大縣, 2021 年灌陽縣把山蒼子產業作為該縣振興鄉村的戰略產業。目前,山蒼子以天然分佈為主,人工林很少,其產業發展主要存在種苗繁殖和培育困難、良種選育滯後、豐產栽培技術缺乏、果實採摘成本高、加工工藝粗放、產業鏈短等問題,為了解決種苗培育難題,2022 年 11 月2 日,灌陽縣高山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文曉進、廣西師範大學教授鄧蔭偉、李伯林和桂林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教師秦麗鳳、桂林市旅遊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授李曉鐵等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在灌陽縣大仁村匯聚一堂,提出了山蒼子快速培育種苗兩條途徑:一是採用優良單株的種子進行播種育苗;二是採用優良單株的腋芽或頂芽進行組培育苗。同時根據每個專家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分工,在現有種子的基礎上力爭明年底培育出 100 萬株優質苗木。

灌陽縣黃關鎮聯德村超級稻加再生稻高產攻關基地1000畝,是近年來袁隆平院士在廣西設立的高產攻關基地之一,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灌陽縣植物保護站推廣研究員羅標為實現水稻增產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他經常來到聯德村高產攻關基地田間調查病蟲發生規律, 及時準確釋出病蟲情報,並印發到500餘戶農民手中,還在田間開展農藥減量增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紋枯病、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蝨等對比試驗6個並樹牌明示,他先後根據水稻不同時期的病蟲發生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農民召開田間現場會議20次,進行病蟲防治技術培訓1000餘人次,面對面地實地講解、手把手示範指導農民識別病蟲與採用防治方法, 同時爭取專案資金支援, 與單位的專家團隊科技特派員孫太華等同事們進村入戶,配送統防統治農藥物質及使用配方,分發到農戶手中,還安裝太陽能殺蟲燈30多盞、性誘捕器1000多個,釋放赤眼蜂等措施捕誘殺害蟲,及時解決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難題, 確保1000畝超級稻加再生稻高產攻關基地的禾苗正常生長。聯德村種植的10多畝“彩色稻圖案”分櫱期發生嚴重稻瘟病並引起“坐蔸落窩”,羅標到現場調研後於是立即組織機防隊採用“20%稻瘟醯胺+80%乙蒜素+葉面肥”等科學配方,當天用藥噴霧防治, 兩天立馬見效。高產攻關產量第一名農戶王良富興奮地稱讚“羅標是一位高階的植物醫師,叫你什麼時候用什麼農藥殺蟲防病就會效果最好!”。

蔣運寧,系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高階農藝師,自2016年被選聘為科技特派員以來,在灌陽縣龍煉村、大竹山村、車頭村、福星村、東陽村、龍雲村,引進、推廣示範沙糖橘、沃柑、金秋沙糖橘、紐荷爾、福本臍橙、紅美人、綠美人、東方紅等柑橘優新品種10餘個。示範推廣沙糖橘、沃柑優質高效栽培技術,柑橘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柑橘營養診斷、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柑橘地膜覆蓋技術,柑橘生草栽培技術,橙皮精油助劑與農藥混配增效技術,誘蟲板防控蟲害技術,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農藥合理混配,沙糖橘結果樹“開天窗”修剪等先進技術並取得良好效應。還攻關解決了沃柑、臍橙潰瘍病防控、柑橘夏梢控梢、沃柑缺素黃化矯治,柑橘凍害等主要技術問題。建立柑橘示範基地13個,總面積5290畝,新增經濟效益3909萬元,受益人數1553人,輻射帶動面積2。5萬畝,有效促進了該縣的柑橘產業發展,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2019年,掌握高海拔仿野生種植靈芝技術的農民吳高平被科技部門選派為科技特派員。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經過三年的探索與實踐,吳高平總結出一套林下(杉樹或雜樹)雙套草珊瑚和靈芝的成功種植技術。一是套種草珊瑚,待杉樹生長到五米以上開始套種草珊瑚,草珊瑚喜歡在陰涼下生長,一畝種植2000株草珊瑚苗,長期收益,每年每畝草珊瑚增收純利達2000元。二是套種靈芝,林地先套種草珊瑚後套種靈芝或林地先套種靈芝後套種草珊瑚,一畝純收入2萬多元,平均每年每畝純增收3000多元。經有關專家測產驗收,得出結果林下(杉樹或雜樹)雙套草珊瑚和靈芝種植新模式是可行的,杉樹生長快、靈芝品質更優、草珊瑚產量高,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為此,吳高平並對自己的科研成果進行了有效保護,申請5項專利技術,其中2項已授權,還有3項在審查中。推廣林下(杉樹或雜樹)雙套草珊瑚和靈芝種植新模式取得了成功,成為廣西林下可持續發展的樣板點。

“民以食為天。我出生在農村,深知農民的艱辛。我們農民以前是餓怕了,窮怕了,我搞雜交水稻制種和優質稻種植推廣工作的目的,就是讓糧食增產增收,讓老百姓富裕,不要再過捱餓受窮的苦日子。”這是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獲得者、廣西優秀科技特派員、高階農藝師鄭雪禎經常說的一句話。鄭雪禎大學畢業後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灌陽縣,一直從事雜交水稻制種和優質稻種植推廣工作,35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獻和堅守。因此,他對水田種糧有著特殊的情懷。為了更好的保護基本耕地不受侵害,他想到了自己建立農業公司,搞雜交水稻制種和發展優質稻訂單農業來保護基本耕地。他去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拿出自己所有積蓄,還用自己的房產抵押貸款,經過多方的努力,籌款600萬元,建立了廣西日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過8年的發展,該公司承包了200畝農田進行雜交水稻制種,另外還與農民簽訂合同,發展優質稻訂單農業,面積達4000多畝。

灌陽縣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副所長,高階工程師陸超2005年被選派為廣西貧困村科技特派員,一直工作在科技扶貧和鄉村振興一線,足跡遍佈灌陽縣20多個脫貧村。為了讓灌陽水果實現高產增收,他從桂林柑桔研究所引進翠冠梨、豐水梨、六月爽、金騎士、黃花梨等新品種,在水果高新品種示範園進行引試種選優,透過新植、花芽高位嫁接和保果等對比試驗,發現了翠冠梨甜、脆、化渣、保質期長等優點,成功將翠冠梨花芽高位嫁接到灌陽本地雪梨樹上,使翠冠梨價格超越灌陽本地雪梨2倍,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自2005年以來,他積極為企業爭取了10個農業專案,先後在新街鎮龍中村建立灌陽縣水果高新品種試驗園、在黃關鎮龍吟村建立優質稻示範基地、在西山瑤族鄉北江村建立林下仿野生靈芝、草珊瑚高產優質栽培基地等高標準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示範基地11個,成功引進種植大五星枇杷、東魁楊梅、紫靈芝、翠冠梨、香脆秋桃、象恢1973、丹香優珍糧等12個優良新品種,推廣新技術5項,開展實用技術培訓135期,培訓農民5126人次,發表各類科普文章136篇,新植面積1萬多畝,新增產值超1億元。

三年以來,灌陽縣共選派225人(次)科技人才作為科技特派員,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231期次,科技培訓人數達17317人次,科技特派員下鄉服務7089天,科技服務示範基地231個,釋出資訊3396條,現場技術諮詢、技術服務達45622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4055份,為灌陽縣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灌陽縣委宣傳部 蔣人軻 李曉鐵 蔣陸娟 )

【來源:桂林文明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