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元世祖時期:潛邸幕僚中的“先驅者”

2023-01-05由 長恭史者 發表于 林業

1260角等於多少元

前言

元世祖潛邸時

,透過徵召、推薦及主動依附等多種途徑,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幕僚集團。在這個集團中,“晉籍”成員佔了很大的比重。《趙公神道碑銘》開篇即雲:“國朝肇造區字,起自朔方,一時豪傑,多出雲代間。”“雲代”就是現在山西北部大同周圍的地區。

學界對潛邸幕僚的研究

,較多關注邢臺地區及三大世侯府中的成員,而對來自“晉籍”幕僚成員作為一個團體很少關注。其實,潛邸時“晉籍”的幕僚成員無論是數量還是所做的貢獻,都非常值得關注。

元世祖時期:潛邸幕僚中的“先驅者”

元世祖潛邸時的用人以憲宗繼位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前期以

1242年元世祖邀請晉地的印簡法師到王府始,至1250年晉地魏璠父子入潛邸,約9年的時間。這期間,1244年徵聘王鶚是元世祖用人觀念轉折的標誌。在1244年徵聘王鶚之前,世祖忽必烈用人觀念基本處於同當時大多數上層蒙古統治者用人觀念一致時期,主要是徵用佛、道宗教人士和一些具有實用技能的人才。

1244年徵聘王鶚,到後來陸續徵召一些儒士

,世祖的用人標準開始轉變。因此,前期的用人又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242年至1244年,第二階段1244年至1250年。在第一階段,王府中僅有的幾位漢人幕僚,除劉秉忠之外多數是“晉籍”人。印簡大師應徵入王府,對世祖用人政策的改變及世祖潛邸幕僚集團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印簡(1202—1257),

字海雲,嵐谷寧遠(今山西五寨)人。印簡師父的“祖世奉佛不仕”。印簡幼年就極為聰慧,七歲時,父親為他講解《孝經》的開宗明義章。他反問:“開者何宗?明者何義?”其父對他的反問非常驚異,於是帶他去見當地有名的僧人顏公,顏公觀其慧根不淺,推薦印簡拜當地中觀沼公為師。

《山西通志》

“仙釋一”載:“印簡,俗姓宋,世業儒。年十一祝髮,佛書無所不通,及王公問治民道,必以儒術為先。後遊雲中,住華嚴寺。”印簡13歲時(1214),蒙古軍南伐,寧遠城陷,印簡得以“親面聖顏”;18歲時,國王木華黎領軍進攻嵐州,嵐州百姓四處逃散,印簡侍奉的中觀師,年事已高,無力逃離,勸印簡逃生,印簡堅持留在師父身邊。城破後,元帥史天澤禮遇印簡,並與其結為“金石友”。

在徵聘印簡大師的同一年,

雲中人趙璧應召入王府。趙璧

(1220—1276),字寶臣,雲中懷仁(今山西懷仁縣)人。張之翰《神道碑銘》載:“年二十三,有薦聞於上,召至行宮,愛其精敏,但以秀才呼。”趙璧入王府後,世祖命其馳驛四方,招募人才。1244年趙璧與許國禎曾受命到保州徵聘名儒王鶚入府,1250年趙璧又與闊闊召姚樞入潛邸。

元世祖時期:潛邸幕僚中的“先驅者”

趙璧所召的這兩位人物

,都是王府幕僚集團中的核心人物。趙璧入王府後開始自學蒙古語,把《大學衍義》翻譯為蒙古文,世祖常在馬背上聽趙璧講解儒家的理論,並以“秀才”稱趙璧。蒙哥汗二年(1252),忽必烈治理河南時,趙璧任經略使。中統元年(1260),任燕京宣慰使。

至元十三年(1276)卒。

與趙璧一同去保州召王鶚的許國禎也是晉地人。許國禎父子共同服務於潛邸王府。許國禎(約1200—約1275),字進之,絳州曲沃(今山西聞喜)人。許國禎祖、父皆業醫。他繼承祖業,精於醫術,由此在世祖潛邸時被徵召。《山西通志》平陽府的“人物”類載:“世祖在潛邸,以醫徵至瀚海,留掌醫藥,治莊聖太后(世祖之母),刻期而愈,乃張宴賜坐。”顯然,許國禎被召入王府,是因為他高超的醫術。

由1244年許國禎曾與趙璧一同去保州召王鶚這件事

,可知許國禎入潛邸時間,應在1244年之前。後跟隨世祖徵雲南、徵鄂州。世祖繼位後授榮祿大夫,後進階光祿大夫。許國禎進見世祖時,世祖常呼其為“許光祿”,而不呼名。足見許國禎與世祖之間所具有的特殊親近關係。由是其他諸王大臣皆呼其“許光祿”。

許國禎之子許扆

,字君輔,另有蒙古名字忽魯火孫。許扆是跟隨父親入王府為幕的。《山西通志》載:“從父侍潛邸。進退莊重,世祖喜之,賜今名。”許扆為人仁厚謹慎,世祖甚為喜歡,所以賜其蒙古名“忽魯火孫”,並贈其白玉帶,以喻許扆明潔無瑕的品格類似白玉。潛邸時許扆入備為宿衛。成宗即位後,命以中書右臣署太常事,後改陝西行中書右丞。

《元史》卷一百六十八《許國禎傳》附有《許扆傳》

,《山西通志》卷一百十“人物”有具體記載。在1244年忽必烈召金代狀元王鶚入府後,中間三年的時間,即從1244年至1247年,王府中再沒有引進人才。大概是因為這段時間乃馬真後攝政,整個蒙古國的政權由蒙古貴族中的保守派掌控,排漢的勢力很大。

元世祖時期:潛邸幕僚中的“先驅者”

1246年貴由汗即位,同年劉秉忠南歸中原奔父喪

。藉此機會,劉秉忠進一步深入瞭解中原的形勢,歲丁未(1247),劉秉忠推薦自己最親近的朋友張易、張文謙、李德輝入王府,三人中最重要的人物張易是晉籍人。

張易(約1215?—1282),

字仲一,太原交城(今山西交城縣)人。張易因牽連謀殺阿合馬事後被誅,因此記載張易的文字資料幾乎沒有留下來。根據他與元代一些重要人物的交往記載、相關文獻及今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確知張易大致的生平行蹤。元人王惲《中堂事記》載:“參知政事張易,字仲一,太原交城人。”

齊履謙《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載:“

時,太保劉文貞公(劉秉忠)、左丞張忠宣公、樞密張公易、贊善王公恂,同學於州西紫金山。”由此知張易與劉秉忠是同學關係。今人白鋼在《論元初傑出政治家張易》一文中考證,張易是在“歲丁未”(1247)由劉秉忠推薦進入忽必烈王府的。張易在潛邸時曾做書記官。

幕府中的書記官是很重要的一個職位

,所以王府中許多重大事情,張易都參與其中。他曾扈從忽必烈徵雲南,徵南宋,這是潛邸時期重大的兩次戰役。在潛邸時期張易與劉秉忠幾乎處於同樣重要的位置。大理學家許衡,在要求辭去京兆提學一職時,寫信給劉秉忠和張易———《與仲晦仲一》書,求他們兩人在世祖面前為他辭去提學一職。

此事可以旁證張易與劉秉忠的親近關係及在世祖面前的同等重要的地位

。若不如此,許衡不會把同一封信寄予兩人。忽必烈在開平即位後,張易先後任參知政事、中書右丞、平章政事、樞密副使等職位。張易曾任職政務、財務到軍機事務之最高職位,直到至元十九年(1282)因參與謀殺阿合馬被誅。

元世祖時期:潛邸幕僚中的“先驅者”

1247年,“晉籍”的另一位重要幕僚成員張德輝也從真定府入潛邸王府。張德輝(1195—1274),字耀卿,號頤齋,冀寧交城人(冀寧本是太原路,元大德九年地震後改為冀寧路)。在金朝時,張德輝已聲聞科場,史天澤聞其名,聘為經歷官。後升為真定府參議,在府中政績非凡,“由是聲望隆於諸鎮”,忽必烈聞其名,“上歲丁未(1247),遣使來召”。

張德輝與忽必烈首次相見

,主要討論聖人之道及關於“遼以釋廢,金以儒亡”的問題。張德輝期望忽必烈能夠重用儒士,並能夠接受和重視具體的祭孔儀式。張德輝入潛邸的第二年春天,在王府舉行了祭祀孔子的釋奠禮。這一行為意義重大,在蒙古王庭舉行祭祀孔子的儀式,意味著當時儒家文化在蒙古最高統治者中已被接受。

當忽必烈訪問到中原人才時

,張德輝舉薦了魏璠、元好問、白文舉、趙元德、李進之、高鳴、李槃、李濤等人。忽必烈繼位後,張德輝被任命為河東宣撫使。至元三年,參議中書省事。至元十一年卒。同一時間段,“晉籍”人士魏璠父子也被薦入潛邸。魏璠,生卒年不詳,字邦彥,渾源(今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人。

《元史》無傳

,《山西通志》“人物”類“一七”中載:“魏璠,字邦彥,渾源人。貞祐二年進士。天興元年,哀宗走歸德,時璠為翰林修撰,遣問道召參知政事、河南行省。”張德輝、李治等人都曾在世祖面前推薦魏璠。

虞集的《翰林學士承旨董公行狀》中載:

“丁巳,世祖令授皇子經,是為北平王、雲南王也。而太師竇默、左丞姚公樞、鶴鳴李公俊民、敬齋李公治、玉峰魏公璠偕至,於是王府得人為盛。”可知丁巳(1250),魏璠被忽必烈已徵至王府。魏璠向忽必烈推薦名士六十餘人。之後,魏璠因疾卒於和林王府中,年七十,賜諡“靖肅”。

元世祖時期:潛邸幕僚中的“先驅者”

魏璠在潛邸時期的具體業績,目前不可考

。由於魏璠在王府,其侄子魏祥卿在這段時間也服務於王府,魏璠無子,以侄子魏祥卿為子。魏祥卿在潛邸的活動,《元史》卷六十八《志》中有一段記載

說明

1252年魏祥卿已經服務於王府。魏璠入王府時,年齡較大,猜測魏祥卿可能陪同魏璠一道去王府。

魏璠、魏祥卿在《元史》無記載

,《山西通志》卷一百十六“人物類”中有記載。世祖前期在王府中的幕僚成員,晉地人有8位。八個人的身份角色各異,職責地位不同;但無論是披著僧衣的印簡還是行醫的許國禎,他們都關心著王府的同一個問題———引進人才。

他們都積極為潛邸推薦人才、招募賢才

。尤其是前期第一階段的幾位重要的晉地幕僚成員,他們是入世祖潛邸最早的幕僚成員,他們的言行、思想對世祖影響很大,對幕僚集團的形成起了關鍵的作用,他們可以被視為世祖潛邸幕僚集團的先驅者。

元世祖時期:潛邸幕僚中的“先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