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氫能熱持續:多地給出千萬補貼,超40家央企參與佈局

2023-01-05由 大眾網 發表于 林業

土地補貼幾月份發放

“氫能熱潮”從年初持續至今。

10月20日,廣東省潮州市公佈的《潮州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搶佔氫能發展跑道,促進能源與資訊融合發展,以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改造能源產業。

將氫能列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領域,已是各地規劃的“常規動作”。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過30個省市公佈了氫能發展的相關政策檔案,這條萬億賽道已經在全國主要省市掀起波瀾,成為地方搶抓“雙碳”機遇的重要抓手。

除了地方政府,共同推動產業發展的還有企業。企查查向第一財經提供的資料顯示,我國現存氫能相關企業2770家。其中,2021年新增氫能相關企業682家,2022年前十個月新增445家。

“藍海”之下,對於尚處於發展初期的氫能產業,多位受訪專家認為,當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初具條件,但仍存在關鍵材料和核心技術尚未自主、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商業化模式尚未建立等瓶頸。應當全面統籌產業發展空間和潛力,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合理掌握終端應用節奏,構建產業科學發展格局。

建設產業叢集 多地給出千萬補貼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多地出臺的氫能規劃發現,幾乎每個省市的規劃中都涵蓋了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佈局制氫、儲氫裝備,以及氫燃料電池等關鍵裝置製造。

以北京經開區日前釋出的《關於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為例,該檔案提出,到2025年,經開區能夠在氫能領域形成一批關鍵技術突破、建設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推動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推廣一批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引進一批高質量產業專案落地,經開區氫能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與產業發展相呼應的還有實打實的“資金大禮包”。例如,該檔案提出,對於近三年開工的氫能產業重大專案,單個專案的累計獎勵金額最高可達到3000萬元。對氫能領域有關鍵技術的公司,給予企業股權投資支援,對申請區內銀行貸款的公司,按照50%給予貼息。

給出真金白銀補貼支援的地方不在少數。今年9月,武漢市經信局提出16條支援氫能產業發展政策,加快打造“中國氫都”。其中明確,武漢將支援主導產業區建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園區,引導氫能相關企業在園區聚集。

對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氫能產業投資技改專案,武漢市按照其生產性裝置投資總額的8%給予一次性補貼,單個專案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

為何“補貼”成為地方吸引企業落戶丟擲的香餑餑?

山東電力工程諮詢院工程師徐廣強長期從事氫能領域的規劃和技術諮詢工作,他認為,由於於當前商業模式沒有完全打通,投資回報的確定性和收益率並不算高,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先表明發展氫能的決心。

徐廣強稱,以綠電制氫為例,如果以0。2元/kWh的電價制氫,以35~40元/kg的終端銷售價格賣氫,那麼投資者的收益率是有一定保障的。但問題在於,一方面,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大量的低成本電力用以制氫,另一方面,如果終端售價過高,當地的公共交通運營者通常會選擇經濟性更好的電動車甚至柴油車,氫能源的消費市場將被吞噬。

除了在市場端,長期以來,氫能及燃料電池行業一直呼籲,將氫氣歸類為能源而不是危化品管理。但是由於多重現實原因被擱置。兩年前,國家統計局將氫氣納入能源統計報表,表明氫氣擺脫嚴苛的危化品管理又邁進了一步。

雖然目前我國尚未將氫氣納入能源產品,但最新政策率先打破了這一藩籬。

今年8月,廣東省印發的《加快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加氫站參照城鎮燃氣加氣站管理,不核發加氫站的危化品經營許可證。住房城鄉建設部門作為加氫站行業主管部門,牽頭制定加氫站建設管理辦法。推動加氫站內電解水制氫。

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吉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取消加氫站危化品經營屬性,對於投資方來說能夠更快速地拿到加氫站運營證,儘快開始運作。同時,允許在加氫站內電解水制氫,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運輸環節的成本,提升用氫效率和經濟性。對於地方而言,儘管這種突破要克服重重困難,但大大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併為其他地方做了示範。

攻克技術難點 企業爭相佈局重點環節

實在的規劃目標和政策激勵,讓氫能產業吸引了大批投資者。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0家央企參與包括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等全產業鏈的佈局。

10月中旬,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啟募資,擬募集資金總額不低於16。25億元,擬徵集投資方數量不低於3個。該募集資金用途將主要用於燃料電池和PEM制氫裝置關鍵部件研發、生產線擴建、基地建設、原材料採購、補充流動資金等方面。

與此同時,民企也在跑步入場。趙吉詩認為,目前氫能產業發展如火如荼,資金和人才大量湧入,但是產業仍然存在關鍵材料和核心技術尚未自主、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等瓶頸。破解這些問題,國企和民企應該通力協作、各有側重,避免低水平的重複建設。

“很多央企、國企擁有煤炭、石油、天然氣、風光大基地等資源優勢,應在制氫、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發力。對於民營企業而言,創新是企業的靈魂,因此可以著力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趙吉詩說。

無論民企和國企以何種方式參與、結果如何,不可否認的是,這將是一個備受矚目的萬億級市場,且具備很大的想象力。

今年7月,落基山研究所和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聯合釋出的《開啟綠色氫能新時代之匙:中國2030年“可再生氫100”發展路線圖》提出測算:中國各行業和區域具備在2030年實現至少達到100GW可再生氫裝機量的潛力,這一目標有望為推動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落基山研究所常務董事兼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婷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綠氫是零碳、清潔能源的代表,全球多個國家都把綠氫作為實現本國能源轉型和經濟提升的戰略選擇。作為世界第一大產氫國,也是世界最大的儲氫材料產銷國,中國在近期也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檔案。“我們需要採取更有效的措施解決所面臨的挑戰,才能避免將來需要攀升更艱難的陡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