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天目有約:讓“煩心事”變“暖心事”

2023-01-04由 中國藍新聞 發表于 林業

楊梅屬於種子中的什麼

“今年的楊梅有病害,唉,影響收成啊!”“產量越來越大,銷路還跟得上嗎?”“一到旅遊旺季,公交車就乘不上了。”……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老百姓的每一個難題,皆是一份“為人民謀幸福”的責任。

今年以來,臨安區人大常委會聚焦“五大行動”,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創新謀劃“天目有約•民主匯”品牌,認真迴應民眾期盼,奮力寫好民生答卷,用民心民意澆築起“幸福臨安”的基石。

0

1

“天目有約日”

種糧大戶吃下“定心丸”

每個月的20日,對臨安人來說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

天目有約:讓“煩心事”變“暖心事”

在這一天,全區所有人大代表聯絡站都會集中組織代表進站,約選民問需問計、約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問策問效,集中解決群眾普遍關注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

來自龍馬村的種糧大戶老鍾夫妻就在這天“把一顆懸著的心放進了肚子裡”。

“龍馬區域連片種植面積不多,農業設施用房和生活用房還沒有配備到位,糧食儲存和粗加工場地問題急需得到解決。”

“這一季稻穀收割之後,我們打算種一部分的油菜,但是又擔心銷路問題……”

在錦北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天目有約日”選民接待活動現場,老鍾夫妻倆開門見山,迫不及待地丟擲了他們經營中遇到的困難。

聯絡站代表當場就給老鍾夫妻吃下了一顆“定心丸”,第一時間聯絡了街道區域發展辦和區有關部門進行了點對點對接,明確了龍馬區塊農業配套設施用房相關政策及流程,瞭解到目前龍馬村已提交了相關申請材料,得到了會盡快落實的答覆。

人大代表一頭連著群眾,一頭代表責任,離他們越近,帶來的獲得感越實。第一個問題得以迎刃而解的老鍾還注意到,在場人大代表也紛紛就“訂單農業”新模式、“鄉村振興”等問題為農民發聲。

“這樣的場景讓我感到很安心。”老鍾回憶道,“當時就覺得第二個問題已經不成問題了。”

果不其然,在錦北街道人大代表的牽線搭橋下,老鍾夫妻很快就和糧油公司簽訂了保底收購的合同。至此,他們發愁的兩件難事都得到了解決。老鍾激動地說:“感謝人大代表把我反映的問題放在心上,在這裡種糧就兩字,‘放心’!”

天目有約:讓“煩心事”變“暖心事”

金秋下的臨安,洋溢著農人豐收後的喜悅盛景,老鍾夫妻則已在田間灑下油菜種子,靜待明年的花開。

而離民心民意更近的人大代表們,同樣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挺快樂的,只要事情辦成了,老百姓就會給你豎個大拇指,真棒。這個時候,其實心裡美滋滋,無形之中,感覺又多了幾個粉絲。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老百姓對我們人大工作的肯定。”

0

2

創新工作載體

打造臨安樣板

人大代表聯絡站是聯絡群眾的重要平臺和依託。如何保證聯絡站點不成擺設?關鍵是創新工作載體。而這樣的創新土壤,臨安早已有之。

天目有約:讓“煩心事”變“暖心事”

如此類“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集中反映“難事、愁事、心頭事”的場景,就經常出現在近幾年河橋鎮“週五有約”、太湖源鎮“源頭有約”、青山湖街道“青和議”圓桌匯等基層代表聯絡站的特色實踐中——

“早晚高峰時段,很多大車會停在路兩邊用餐,嚴重影響了安置小區老百姓的出行,還存在很大的交通隱患,能不能幫我們解決一下?”

“小區附近流動攤販多,管理難,但是這些流動攤販又確實方便了百姓的生活,有沒有一個折中的辦法?”

現今的“天目有約日”,完全可以看做是這些基層實踐的全面升級版本。

天目有約:讓“煩心事”變“暖心事”

但光靠“固定日”,其覆蓋面顯然是有限的,人大代表聯絡站“聽民意、察民情、匯民智、解民憂”的效力還有待進一步突顯。

“曾有村民向我反映訴求,我問他為什麼不直接找鎮上的人大代表,他說他不知道。” 區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此可見,想要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必須不斷豐富人大代表聯絡人民群眾的內容和形式。”

為此,在結合基層實踐的基礎上,區人大常委會又做了兩點創新。一是構建“一核+多星” 工作架構,總站以“專班+輪值”模式執行,轄區內20個代表聯絡站按照“月月有安排” “季季有監督” “年年有評議”的工作要求常態化執行,讓代表聯絡站煥發生機活力。

據介紹,截至目前,區人大代表聯絡總站已開展輪值活動38次,進站輪值代表300多人次。

其次是充分運用數字技術賦能代表聯絡站建設,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建立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主體”民意收集渠道。

除了組織代表開展“群眾家裡坐一坐”“田間地頭走一走”的線下走訪外,線上還專門開發了代表碼,方便群眾“一鍵找代表”,隨時隨地向代表反映問題。全區還選聘了400多名民情觀察員,與人大代表隨時聯絡,反映民情民意,延伸民意彙集的觸角。

天目有約:讓“煩心事”變“暖心事”

自5月起,已開展集中接待選民88次共727人次,走訪選民305次共2142人次,召開部門約見會103次,線上線下收集民情民意3397件,辦結3280件。這一連串的資料聯結著一樁樁一件件的“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而“天目有約•民主匯”的臨安樣板,也正在人大代表和群眾緊密相連的心中逐漸成型。

短評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幸福臨安的建設,需要廣泛凝聚起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人大代表自人民群眾中來,與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血肉聯絡。如何充分發揮代表作用,更好地把人大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和治理效能,以務實之舉凝聚民心,顯得尤為關鍵。

“天目有約•民主匯”歸根結底就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初心之舉,讓社會各環節、各方面都體現人民意願、聽到人民聲音。而每件惠及民生的“所應”,又必然會收穫人民的信任與建設幸福臨安的信心。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幸福確實是看得見的!田園鄉村美麗如畫、社群里老人悠閒漫步、年輕人步履堅定、孩子們書聲琅琅……幸福臨安的刻度就在這鮮活的民生畫卷中標註。

藍媒聯盟·臨安融媒體中心 臨安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