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讓我們隨著作家的筆尖,“品味”他們那份獨特的年夜飯

2023-01-04由 南京江北新區 發表于 林業

荀菜是什麼菜

梁實秋筆下的春節是小孩子“吐槽”的物件,老舍眼中的春節充滿了京味兒,周友斌回憶著空氣中灶糖那甜滋滋的味道,沈從文家鄉湘西的焰火最為著名,莫言憧憬著喝一碗臘八粥……在這些文學名家的妙筆之下,過年的場景有了獨特的意蘊,令人回味。

今年七天長假,我們為大家呈現“我們的節日·筆尖上的春節”系列文章,讓我們隨著作家的筆尖,走進他們的老家,探入他們的童年,體悟他們筆下那份獨特的“年味兒”,一起細細品味年的滋味、年的氣氛、年的願景。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自古就有貼年紅、祭祖、團年飯、守歲等習俗。

除夕之夜,有些人已經和家人團聚;而有些人卻依然焦急地等待列車進站的那一刻……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和家人團聚,吃上一頓團圓飯。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農曆除夕(每年最後一天)的一餐。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一家相聚,共進晚餐。

在作家的筆下,年夜飯會呈現出一派怎樣的景象呢?

最小資——張愛玲

在張愛玲眼中,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魚,寓意是年年有餘。在《小艾》裡面,她寫道,過年的時候吃年夜飯,照例有一尾魚,取“富貴有餘”的意思。同時在另一部短篇小說《相見歡》中,主人公荀太太也提及過年吃魚的景象:“我在想著,去年年三十晚上不該吃白魚,’白餘‘了,今年吃青魚。”

讓我們隨著作家的筆尖,“品味”他們那份獨特的年夜飯

最熱鬧——老舍

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一文中再現了老北京熱鬧非凡的過年情景,年夜飯瀰漫著濃濃的年味氣息。他是這樣描述大年三十這一天的:“除夕真熱鬧。家家趕作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作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讓我們隨著作家的筆尖,“品味”他們那份獨特的年夜飯

最生活——梁實秋

梁實秋記憶中的年夜飯是尋常百姓家的年夜飯菜,普通菜色卻不乏活色活香,生活氣息滿面撲來,他在《北平年景》散文中用飽滿深情的筆觸懷念著兒時的年夜飯:“吃是過年的主要節目。年菜是標準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進全豬,連下水帶豬頭,分別處理下嚥。一鍋純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絲又是一碗,加上山藥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兒,魚凍兒,內皮辣醬,成缸的大醃白菜,芥菜疙瘩,一一管夠,初一不動刀,初五以前不開市,年菜非囤集不可,結果是年菜等於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後已。”

讓我們隨著作家的筆尖,“品味”他們那份獨特的年夜飯

最冷清——魯迅

魯迅過年顯得“冷清”了很多,甚少涉及到年夜飯,只略微提及。在有一年春節,年底得來一筆的稿費,魯迅很高興,所以對過年格外珍視:為慶舊曆除夕,由夫人治少許餚,邀老友馮雪峰和自己一家人吃年夜飯。隔年過年時,魯迅寫了一篇《過年》,充分肯定了過年及其習俗,對爆竹格外喜歡,“我不過舊曆年已經二十三年了,這回卻連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國人也‘噓’了起來,這卻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僅有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