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連續398次地震中的雲南漾濞:我們要活下去 廢墟中運糧食與百家飯

2023-01-04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林業

核桃樹流水怎麼了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李佳雨 楊博 雲南漾濞採訪報道

連續398次地震中的雲南漾濞:我們要活下去 廢墟中運糧食與百家飯

86歲的彝族阿媽阿良坐在核桃樹下,她突然上前,一把拉住武警戰士的手,一遍遍重複喃喃,“太嚇人了太嚇人了,我活了80多年都沒見過這種,地拱起來了,房子要垮了,人站都站不穩。”

這是5月22日,在雲南大理漾濞縣城外山上的安置點。作為此次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村鎮之一,秀嶺村的村民們被就近安置在帳篷房,很明顯,前一晚的“餘震”,依然在他們心中。

據中國地震臺網訊息,5月21日21時48分34秒,雲南大理州漾濞縣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併發生多次餘震。另據大理州官方統計,5月21日20時56分起至5月22日07時00分,漾濞縣連續發生地震398次,其中4。0級以上13次,最大震級6。4級。

原本,這個從蒼山延展出的小城,流水蜿蜒,青山蒼翠,如今,經歷難眠的一夜,他們要在猝不及防的地震後,重新把握生活的秩序。

5月22日,記者在從大理到漾濞的路上,並未看見亂石、塌方,在縣城,安置點已佈置有序,即使住在帳篷中,也有人仍不忘擺上一束嬌豔的小紅花。

—— 天災猝不及防,人心終歸充滿力量。

連續398次地震中的雲南漾濞:我們要活下去 廢墟中運糧食與百家飯

早有準備、被嚇暈的村民

小滿之後,雲南漾濞,正是滿目蒼翠的好季節。作為“中國核桃之鄉”,這裡漫山的核桃樹都結出了鵪鶉蛋大小的青翠果實,沉甸甸掛在枝頭,再過三個月,這些小果實將被孕育成一年的好收成。

地震來臨時,走在漾濞郊外的山路上,村民趙春軍覺得,石頭從山上滾下來,砸到地上,就跟爆炸了一樣。

“我們村的房子好多都塌了裂了,但村裡沒有一個人員傷亡。”儘管受到驚嚇,但在一天之後,他的語氣仍相對平靜。在他看來,這次的地震撤離,是已經預演過多次的實戰演習。

連續398次地震中的雲南漾濞:我們要活下去 廢墟中運糧食與百家飯

從5月中旬開始,村幹部們挨家挨戶進行防震救災的宣傳,5月18日,漾濞遭遇了一次4級以上的地震,第二天,村裡就上門為一些位置沿山的村民組裝帳篷,放在空地上,叮囑他們晚上住在帳篷裡。

“我們雖然沒有傷亡,但是還是有4位村民被嚇暈了,他們都是本身心臟就不大好的。” 作為秀嶺村的黨總支副書記,趙新紅的忙碌早就開始了。在漾濞,村莊地廣人稀是常態,震後他們被就近安置在了22處,每天挨家挨戶看情況,是趙新紅的必備工作,為此,來不及詢問自己家的情況,他圍著一座座山,爬上爬下。

事實上,被嚇暈也並不誇張。據云南省地震局訊息,1900年以來,震中100公里範圍內發生5級以上地震34次,其中5。0~5。9級29次,6。0~6。9級4次,最大地震為1925年3月16日的大理7級地震。

“我們就揹著,扶著,把每位村民都送到安全的地方。”趙新紅覺得很欣慰,當晚強地震爆發時,村民撤離的速度還算快,秩序也並不亂,“大家扶老攜幼,沒有落下一個人。”

連續398次地震中的雲南漾濞:我們要活下去 廢墟中運糧食與百家飯

安置點的百家飯

22日下午5點半,秀嶺村的一個安置點,炊煙升起,在凹凸不平的黃土上,架起的四口大鍋,兩口炒菜,兩口煮湯。彝族阿媽阿良坐在旁邊,拿著一個饃饃吃得咂咂有味,眼前村裡的年輕媳婦們正聚在一起,利索地將臘肉切成小塊丟進鍋裡,今天的晚飯,有肉有湯。

連續398次地震中的雲南漾濞:我們要活下去 廢墟中運糧食與百家飯

在帳篷裡睡了一晚後,22日上午,村裡的媳婦們把撤離時帶出的鍋碗瓢盆聚在了一起,這家的碗筷,那家的蔥蒜,還有臘肉蔬菜,調料水果,就地搭了個簡易灶臺,忙碌一個上午,所有人都吃到了地震以來的第一頓家常飯菜。“走到哪兒都要吃飯,沒條件就創造條件嘛。”麻利收拾著灶臺,張映陸爽朗笑道。

“我們要先自救,讓救援力量去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46歲的趙海濤原本在縣城打工,地震後一路逆行趕回家,看見眼前的帳篷早就搭好,全家7口人全部安全轉移,“人都在就好,吃飯這種事,我們湊合湊合一起來。”

目前,漾濞全縣共設定集中安置點380個,透過集中安置及分散安置85802人;縣城所在地群眾已有序撤離到指定的3個應急避難點,已撤離6400餘戶、2。2萬餘人;各鄉鎮群眾均已撤離到安全地帶。

連續398次地震中的雲南漾濞:我們要活下去 廢墟中運糧食與百家飯

最重要的東西

事實上,由於縣城地處山間小盆地,大片空地區域並不多,安置帳篷佔地12平米,有些需容納十餘人,較為擁擠。

但儘管如此,人們都帶出了自己最重要的東西。

一位獨居的男士,在連連餘震的夜晚,抱著自己的兩隻小狗跑到了安置點,他睡在帳篷裡,小狗就守在帳篷外,他跟家人影片報平安,小狗就搖著尾巴一直往鏡頭前湊。

也有年輕的夫妻,帶出的是一大摞孩子的玩具,顏色豔麗的積木和塑膠小馬,吸引了一幫孩子圍在旁邊。不遠處,醫療救助點的醫生們正在討論,哪個位置合適作為醫療點,聞言,孩子的爸爸不聲不響地將玩具都挪到一邊,空出空間。

“只要和爸媽在一起,哪兒都是一家人。”15歲的初中生陳曉林即將迎來自己的中考,在地震來臨時,他條件反射地一把抓住了自己的書包,如今,看著安靜坐在一邊看書的他,帳篷裡的其他人都默默走了出去。

在這裡,所有人都期待早日安全後,能迅速回歸家園;在此之前,他們帶著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搭起灶臺做起飯,即使住在帳篷裡,也要擺上一束盛開的鮮花。

連續398次地震中的雲南漾濞:我們要活下去 廢墟中運糧食與百家飯

活下去、糧食和房子

22日上午,在武警戰士的幫助下,趙春軍和趙海濤回到了村裡,他們要一起,幫助別的村民,把房子裡的糧食轉移到別處。

就在這一天,這條滿是灰塵的狹窄小道,他們走了至少四次。重新回到村裡,家裡牆上,粗細不一的裂痕如同蜘蛛網,昔日精美的飛簷花雕,突兀得少了一大片,瓦片在地上已經砸得粉碎。豬圈裡,豬還在哼哼叫,滿山跑的黑雞仍和從前一般。

來不及嗟嘆,他們這次的任務,是幫助村裡的其他鄉親,將放在屋內的糧食轉移到更開闊的地方,再用竹筐蓋住。

“活著是最重要的事,但是活著還要吃飯,他們捨不得這些糧食。”趙春軍和趙海濤沒有太在意自家的糧食,但他們無比理解別人的“在意”,因為村裡再三叮囑震後不要回去,看出他們糾結的武警戰士們主動幫他們去完成這份牽掛。糧食的主人家侷促站在一邊,實在不知道怎麼表達感謝,從凌亂的院子裡找出一包瓜子,追著請大家吃。

“真的很謝謝大家。”十多年了,這個彝族漢子一點一滴把自家的房子裝點得繁花盛開、青山門前。如今,家裡有一面牆垮了,他準備先在安置點住下來,等確認安全後,就開始重建家園,“花花草草都要重新種。”

【版權宣告】本作品的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歸【封面深鏡】所有,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資訊網路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來源:封面深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