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病原物是咋侵入作物致病的,原來和這些有關,早做預防提高產量

2021-08-12由 農村小小夢 發表于 林業

病原物有哪幾種

文/鄉土生活園藝

在種植中,農作物發生病害,是我們最常見和難以避免的情況。病原物對作物有寄生和致病性,而作物對病原物有抗病和耐病性。我們平時看到的“正常”作物也好,染病後的作物也罷,都是病原物和作物之間的相互影響、抗衡的一種表現。病原物“強”則見染病的植株,主栽作物“強”,則可見“正常”的植株或潛伏侵染的植株(即病原物潛伏在寄主體內,而不表現出病症的現象)。

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寄主作物表現出病症的過程,為作物發病的過程。在作物發病過程中,是需要很多條件在相互作用下才可完成的,條件不適,可能會延遲侵染,或停止侵染,這對指導我們田間用藥,防治病害有一定的意義。那麼,病原物是怎麼侵染作物發病的呢?它又是怎麼“選擇”寄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病原物是咋侵入作物致病的,原來和這些有關,早做預防提高產量

病原物接觸期

顧名思義,病原物接觸期即是侵入作物之前,病原物的致病體透過各種方式到達寄主感病點,與寄主建立接觸關係的時期。如真菌的孢子,黴狀物,粉狀物等。在接觸期間,病原物的致病體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識別可寄生的寄主作物,一旦適合才“決定”繼續侵染,使“自身”生存下去。

病原物與寄主作物的接觸期間,還沒有實質性的侵入發病,所以,在這一時期是防止病害,繼續侵染農作物發病的重要時期,最好是抓住這一時期,及時防治。

病原物侵入期

從病原物侵入寄主作物,到與寄主作物建立寄生關係的這一時期(此時作物並沒有病症),為病原物的潛入期。

從這一時期開始,病原物已侵入寄主作物體內,並開始寄生、致病。它侵入寄主的方式主要是寄主作物體上的傷口。傷口可分為自然孔口,如氣孔、水孔,和機械性傷口,蟲傷口,凍傷口等,都是可為病原物“提供”侵染通到的。

而大多數真菌病原物,可直接侵入寄主作物體內寄生、致病。就是說:它可在寄主作物體外,直接穿透寄主作物表層侵入。

病原物是咋侵入作物致病的,原來和這些有關,早做預防提高產量

病原物從接觸期到侵入期,受兩種因素的影響,這是決定病原物是否“成功”侵入的一個關鍵條件。

1,溫度

。田間溫度一般影響病菌孢子的萌發和侵入速度,在適合某種病原物的溫度下,其孢子的萌發率和侵入速度,都是非常高的。溫度,是病原物侵入寄主作物的一個基本要求。

2,溼度

。溼度是限制病原物侵入的一個主要因素,因為大多數孢子的萌發和細菌的繁殖,都必須在有水的條件下進行(關於水的重要性,可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寄主作物表面保持適當的溼度,是病原物侵入的必要條件。

病原物潛育期

從病原物侵入寄主作物,到寄主作物顯現出病症的時期,為病原物的潛育期。病原物在潛育期內,其在寄主體內不斷吸收養分、水分,並擴散蔓延,最終導致寄主作物出現病症。另外,在這一時期寄主作物的抗病性也是很重要的,抗性強的品種可以免疫病害、抗病和耐病。

溫度是影響潛育期的主要因素,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病原物生長髮育速度最快,潛育期也最短。如:有的寄主作物,在侵入病原物後,溫度合適時幾天就可顯出病症。若在這一時期,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病原物的侵染,顯病。

病原物是咋侵入作物致病的,原來和這些有關,早做預防提高產量

寄主發病期

從寄主作物出現病症,到病害進一步發展、加重的時期,為作物的發病期。這一時期,病原物所致的病害點病徵逐漸明顯。如真菌的粉狀物、黴狀物、絲狀物等,這是真菌產出的大量無性繁殖體;發病後期,則產生有性繁殖體,用於越冬或越夏,這些繁殖體可成為下茬作物的初染源。

防治農作物發病,從瞭解病原物侵染過程,和一些影響侵入寄主的因素開始,這些知識對我們防治作物病害有很大的幫助。另外,我們強調在播種時,對田間進行清理工作,其目的就是破壞一些病原物的環境,防止侵染寄主的管理方法。因為有時候,看似一種“正常”的作物,它也有可能是潛伏侵染,有一定的傳病性。

好,更多無公害種植技術,請關注我們的【

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講解

】專欄,我們會在裡面隨時更新最實用的種植技術、和經驗。謝謝!

病原物是咋侵入作物致病的,原來和這些有關,早做預防提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