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汾酒引力波⑫:當仁不讓的“釀造技藝教科書”

2022-12-31由 智度名酒評論 發表于 林業

封壇酒20年清香型多少錢

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消失而延續至今的文明。

這是一個奇蹟。奇蹟背後有兩個密碼在支撐:

一個是勞動技藝,一個是思想精神。而勞動技藝是思想精神的源頭活水。

勞動是人類之本,技藝是文明之根。

中國的釀酒技藝可追溯到6000年以前,大約在製陶以後。這與山西杏花村出土的最早釀酒器——小口尖底甕有關(注:另篇專述)。

從釀造技術上來說,遠古時代的酒是工藝粗糙的汁滓混合的湯醪酒,非常渾濁,即濁酒。

汾酒引力波⑫:當仁不讓的“釀造技藝教科書”

夏朝以後,崇尚古制,夏后氏認為用渾濁的醪糟酒祭祀,是對神明的大不敬,甚至一度改為“明水”(露水)。

周朝的酒以“清”為尊。《周禮》講究六飲,以“清”為首。開始追求色清,五齊之“沈齊”又名“造清”。從此,以清為上,成為釀酒技術不斷改進的奮鬥目標。

其實,在夏朝到漢魏約2200年間,中國的釀酒技術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追求,一種是追求厚重的“濁”,一種是追求雅緻的“清”。

就整個歷史程序來看,追求“清”是大方向,是主流。因為“清”在色、香、味、格的四維體驗上更勝一籌。

以杏花村為源頭的清酒釀造,在歷史上經過了四個技術改進階段。

第一階段是商周的“沈渣法”,第二階段是春秋戰國的“酉鬲濾法”,第三階段是漢魏的“濾酒法”,第四階段是唐宋後的“蒸餾法”。

汾酒引力波⑫:當仁不讓的“釀造技藝教科書”

大家熟悉的《北齊書》中記載,武成帝高湛從晉陽給他在鄴城的侄兒推薦飲“汾清”,說明公元561年前後,山西杏花村一帶的汾酒釀造技藝已經很成熟。中國酒的清香型風格基本上從那時奠定的。

到明清時期,全中國流行一句著名的諺語——“會做山西酒,腰無分文天下走”。這個“會做”,除了指會經營汾酒買賣,主要是指會汾酒釀造技藝。學會了釀造汾酒,就可以走遍天下,風生水起,甚至一生富貴。

這一時期,汾牌走天下,汾燒遍九州。汾藝星火,勢不可擋。

中華書局出版的《汾酒通志》和《汾酒史話》裡詳實記載了明清民國500年間“汾酒釀製工藝在全國的流播”和“山西汾酒及技術傳播路線圖”,觀後令人震驚而感嘆。

汾酒引力波⑫:當仁不讓的“釀造技藝教科書”

從夏商周五齊六法的酎酒,到魏晉南北朝的羊羔濾酒,到唐宋金的乾和工藝,到元明清的蒸餾白酒;從民國時期率先科學研發的“七必秘訣”,到新中國科學公關的“汾酒試點”和“第一個全國質量管理獎”,再到新世紀“三大原料基因提升工程”和執行“嚴於國際標準”的內控標準等。可以深刻感受到,汾酒釀造技藝的本質貴在一個“清”字,其不朽貴在一個“新”字。

今天,汾酒釀造技藝已經形成了承古匠宗、科研開新的“一脈三原六工十必一控標”體系,簡稱“汾酒136101釀藝體系”:

一脈藝史——一脈相傳的中國大清香釀造技藝史。譽為“清香祖脈”。

三種原料——岩溶水、基地糧、高海拔曲。譽為“三大基因工程”。

六道工序——磨碎、潤糝、蒸糝、發酵、蒸餾、貯陳(亦稱一磨、二潤、三蒸、四酵、五餾、六陳)。譽為“六藝基本法”。

十必秘訣——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時,糧必得其實,器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溼,火必得其緩,料必得其準,工必得其細,管必得其嚴。譽為“大師道場”(注:已誕生多位名揚全國、全行業的大師、專家)。

一個控標——嚴於國際標準的內控標準。譽為“中國白酒史上最嚴標準”(注:另篇專述)。

汾酒引力波⑫:當仁不讓的“釀造技藝教科書”

從古法傳承,到嚴於現代國際標準,當一套完整的釀造技藝學科體系構建下來,並傳道授業解惑、運用到實踐中,中國白酒釀造技藝的教科書,捨我其誰?

只有汾酒。

基於此,有人曾總結,汾酒能當仁不讓成為中國白酒釀造技藝的教科書,具有不可複製、無可爭辯的四大理由:

汾酒引力波⑫:當仁不讓的“釀造技藝教科書”

1、源頭開創性:汾酒是中國白酒釀造技藝的源頭、發明者、開創者。

2、系統標準性:汾酒建立了中國白酒釀造技藝最完善、最先進的學科體系,並嚴於國際標準。

3、科學權威性:汾酒釀造技藝的完善和升級,主要由現代科學和科學家們主持操作完成,具有可信的權威性、科學性。

4、推動影響性:汾酒釀造技藝孕育並推動了全國白酒釀酒技藝的百花齊放,歷史悠久,影響廣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待續)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