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我在南京感受了它的歷史底蘊

2022-12-29由 湘西boo少 發表于 林業

茄子裡面有尼古丁嗎

我在南京感受了它的歷史底蘊

南京明城牆

“一見如故”是指兩個素未謀面的人初見時的那種相契。但這個詞,其實也很適合用來講人和城市的相遇。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的相契,也是某種緣分。寶哥哥初見林妹妹時,很坦率地說,這個妹妹,我是見過的。我想,南京,對我,就是這麼一個曾經見過的地方。

我在南京感受了它的歷史底蘊

南京長江大橋

來到南京,我仍然為它的淡定從容的美所沉醉。站在細雨濛濛的秦淮河畔,看著烏衣巷口的那堵粉牆,有一種想要說些什麼的衝動,但是終歸於沉默。泰山大石上的那四個字“予欲無言”大概也是寫於這樣的天氣和這樣的時刻。當年李白來這裡的時候,一定也會來到這王謝故居,長衫飄飄,行走在這青色的小巷裡,想象並吟唱著成了寒煙衰草的六朝舊跡。他是否聽到了東晉計程車大夫東渡的哀怨,是否聽到謝安在淝水大戰奏捷時那從容的棋子落桌的聲音,還是會在這裡懷想著東吳的繁華和孫仲謀、周瑜們的灰飛煙滅他當然不知道,多少年後的我,也會在這裡,懷想他,並且和他一樣,追想著在他以前的歷史。

我在南京感受了它的歷史底蘊

刻字的磚牆

這個城市的歷史實在是太漫長了,曾經走過這裡的值得追想的人如滿天的星斗一樣不可計數。從三國到六朝,從南唐到大明,再到民國,這個城市興了又衰,衰了又勝,名字也一改再改,白下、秣陵、建康、建邱、江寧、金陵⋯⋯而到了今天,它還是那麼安靜地站在這裡,安靜得讓你無法想象它曾經的風雨。這曾是一個多麼風流的城市,它曾見證了六朝文人的風雅,眼見他們在《世說新語》裡的種種風流放誕的作派;也看到那個南唐皇帝,在夜色裡等待手提金鏤鞋悄悄來相會的情人,然後看他把這一切都寫在詞裡,輕輕吟唱“衩襪步香階,手提金鏤鞋”;秦淮的流水也曾目睹過王獻之在渡口見他那個叫桃葉的妾;聽到小長乾的船家們在唱和著“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它一定會記得龔自珍離開時黯然的一瞥;到明末清初,河畔的青柳,曾見證過多少佳人才子的悲歡離合,柳如是、董小婉、顧橫波、李香君們和她們深愛的男人一起,構成了那段完整的歷史。

我在南京感受了它的歷史底蘊

俯瞰玄武湖

這也是個歸隱的城市。文人們愛在這個城市裡,構築他們人生最後的一段夢想。王安石在他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後,來這裡構築了半山園。多少個日落日出,他棲息於此,像普通百姓一樣,過著平淡的日子,但是他仍然留下了詩和幾首極美麗的詞來訴說他的胸懷和這個城市,“登臨送目。

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在如今的清涼山公園裡,還有龔賢老先生的故居,那是一個叫掃葉樓的地方。拾階而上,就看到一個自然天成的石人像,長鬚飄飄,迎風而立。那個安靜的小小的院落,曾經是明末清初的畫家、詩人、戲劇家的聚會之所。就在龔賢家破人亡悲憤去世之後,這裡,也是文人常來憑弔的地方。在小院的素牆上,我看到了孔尚任的題詞:“娓娓聞前言,所嗟生最後。落日下西林,秋冷橘與柚。晚看煙滿城,早看雲滿岫。”憑欄遠眺,南京鬱郁蒼蒼,一派平和而又深沉。碧森森的竹林裡有水在流,那些蒼老的大樹上掛滿了藤蘿,看著桂花悄悄地開了又落,有一種安靜,悄悄滲進心裡。你會感到,你聽到了南京的呼吸,在這個微雨的清晨。

我在南京感受了它的歷史底蘊

兄弟張義留影

人們都說,這個城市的懷古,是和悲哀分不開的。因為它經歷了許多朝代的亡國。而那些文人的故事,不論是風流的還是悲愴的,自然也就是這部歷史大書裡的蒼涼之歌了。其實從另一方面看,它同樣經歷了許多朝代的開國。那些鼎盛的歲月裡,一定也有許多嘹亮的歌。六朝、南唐、明朝最好的歲月是從這裡開始的,民國成立時,這裡也是當時最繁華的地方,它也曾見過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觀場面。其實,這裡是中國歷史最好的一個載體,展示了起起落落中的種種玄機。人們在戰亂中來這裡尋找相通的歷史情緒,在和平的時候來這裡追尋文人的流風餘韻,就是對這些一無所知,你就來豁蒙樓喝一碗茶或是吃一碗麵吧。在多年前,朱自清也這麼建議。

我在南京感受了它的歷史底蘊

玄武湖

你不必知道這個樓是張之洞為了紀念楊銳而建的,也不必知道這個名宇是來自杜甫的一首詩。你只要來,喝一碗茶或是吃一碗麵。你就知道南京的味道了。你憑窗而坐,看到古老的長堤在雨中蜿蜒著,而玄武湖水面的霧氣彷彿一直飄到你手中的清茶裡,你安靜地聽著雨打屋簷的脆響,心裡寧靜得沒有一絲喧譁。雞鳴寺裡那些青灰的樓臺和你一起靜默著,那些墨綠的山巒和你一起呼吸著,你碗裡的面朦朧成你生傘中一種潤澤而溫暖的享受。你會在心裡悄悄對自己說:“我也許確實到了該咬一碗素面的年紀了,那麼,南京,正是這麼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安心地吃這碗麵。”

我在南京感受了它的歷史底蘊

明孝陵

南京和別的城市不同的地方就在這裡:名勝並不單單是獨立的名勝,它們和整個城市融為一體,讓你不知道名勝的高貴,也不知道城市的世俗。走到哪裡,你都可以認為這個地方沒有歷史,是你初次發現了它的美麗;但走到哪裡,你也知道,也許就是你腳下的同一方土地,曾經印著王謝子弟的腳印,曾經浸染過秦淮女子的淚珠,甚至它就是王獻之和桃葉初見的那個渡口舊地。在這個城市,層疊著的歷史沒有被封鎖陳列起來,因為有很多的東西,不是一個什麼紀念館之類的建築所能容納的。即使你不去明孝陵,不去燕子磯、雨花臺、甘熙故居,你就走吧,隨便在哪一條路上走,你知道,你腳下層疊著的,決不單單是一代人的流風餘韻。你也知道,那些歷史早已過去,這裡的陽光和別處的陽光一樣,甚至道路兩旁的商店和建築也一樣,說不上有什麼特色。而你走的路,將來也會是一段歷史。

我在南京感受了它的歷史底蘊

明孝陵

這是個可以安心的地方,如果你是遊客,不要忘了,在臨走的時候,記得雞鳴寺裡飄動的風幡上那行字“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稀處識心體之本然”,其實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就是南京,說的也是你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