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宋太宗自知不夠格,經過運作決定封禪,老天一個雷劈,取消封禪

2022-12-29由 歷史經典匯萃 發表于 林業

大山在五行中屬什麼

從太平興國六年開始,宋太宗在清理趙廷美之後,對中書省和樞密院這兩個國家重要部門進行了頗有意味的調整,由此構建了一個新的執政格局。這樣一來,太祖朝與太宗朝新舊官員的交替徹底完成,這標誌著宋太宗在登基八年後,真正進入了自己的時代。

在古代中國,一個新的統治開始往往會有一個重大標誌,那就是封禪。因此,大宋的文武百官也開始忙活著封禪之事。

封禪首先是一個祭天地的活動,對於中國古代的帝王來說,它首先是一項宗教活動,同時還是一個政治活動和國家的大典,歷代帝王都非常看重這一點。從歷史上來看,只有君王才有資格進行封禪,並且意義非凡,它表明你是正統的,你的繼位是認同的,還證明你的權威性,所以這個活動對帝王本身來說意義太大了,所以中國古代的歷代帝王都想舉行封禪大典,但實際上我們看歷史記載,真正舉行封禪大典的皇帝是非常少的。

帝王為什麼熱衷於封禪呢?

第一、神化帝王。歷代帝王都有一個特點,他是奉天承運,奉天就是奉上天的旨意來治理天下子民百姓的,所以歷代帝王為了證明自己繼承皇位的合法性,都要說明自己是奉昭天地的旨意來治理子民,為了印證和坐實這種關係,封禪是最好的一種儀式,它是神話帝王。

第二、粉飾太平。因為封禪大典的舉行,它有一個前提,一定是太平盛世。如果不是太平盛世,你沒有資格舉行封禪大典,所以舉行封禪大典的時候,就意味著天下太平了。

第三、張皇功德。封禪大典實際上就是明目張膽地公開為皇帝加冠加冕,就是自己表揚自己。

第四、誇示夷狄。因為舉行封禪大典,不光皇帝大臣參加,還要帶著很多少數民族的首領參加,在這樣一個大典中間,像少數民族的首領宣稱我是中華民族的最高統治者,你們這些番邦夷狄都是我們的附屬。

第五、長壽成仙。在我國的古書記載中,黃帝封禪後成仙了,這只是一個傳說,但帝王門都清楚,成仙很不容易,但最起碼可以長壽,所以封禪往往成為帝王追求長壽、成仙的一個重要場所。

我們看古代文獻的記載,所有的封禪大典都在泰山舉行,為什麼選擇泰山?有兩大原因:

一、泰山是東部的第一大山。

二、東方崇拜的觀念。東方是太陽昇起的地方,太陽昇起的地方就是崇拜的地方,就應當是祭祀的地方,東方最高的山是泰山,選泰山作為封禪之地也就順理成章了。另一方面,認為東方主生,中國古代最早產生的是陰陽學說,在陰陽學說之後產生的是五行學說,在五行中間,東方屬木,木為五行之首,所以認為東方是主生的地方,所以,東方崇拜就成為先民對泰山崇敬的一個依據,導致封禪泰山成為一種慣用的做法。

自古受命的帝王,沒有一個不想封禪的,封禪需要什麼條件呢?概括起來有三個條件:

一、統一 一定是統一天下的帝王才有資格去泰山封禪。

二、興盛 國家一定要興盛,如果不是太平盛世、國家不興盛,你沒有資格舉行封禪大典。

三、祥瑞 祥瑞要出現,就是要出現一些平時看不到的東西,比如說麒麟、鳳凰出現,禾生雙苗或者枯木重生,所有這一切都叫祥瑞。古人認為祥瑞出現,等於是領導肯定你的工作了,領導是老天,肯定代天統治天下的皇帝,皇帝天下治理的好。

這就是帝王去封禪的三個最重要的條件,缺一不可!

宋太宗有資格去封禪嗎?我們按照三個條件來看,先看統一,宋太宗經過太祖、太宗兩朝把北漢滅掉,除了幽雲十六州天下統一了,所以這個統一問題,在宋太宗這兒是打了折扣的,這個折扣就是幽雲十六州沒有收復;第二個問題就更難說,興盛,什麼叫興盛?我說現在興盛,那就是興盛,這個指標比較軟,不好認定;第三個指標祥瑞,祥瑞的問題更好辦,只要你想要有,什麼時候都有。據文獻記載,就在宋太宗宣佈封禪泰山前後,這一兩年之內,各地報上來的祥瑞多如牛毛。所以宋太宗夠不夠資格,按這三條來看,說夠也夠,說不夠也不夠。誰說了算呢?皇上說了算,皇上說夠了,那就夠了。

根據史書的記載,宋太宗本人對封禪似乎沒有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宋太宗好好的皇帝坐著,為什麼突然間想起來玩封禪呢?

根據現有的文獻記載來看,大概有兩個方面的原因,或者說兩個方面的強烈的請求,一個是老百姓的強烈請求,一個是文武百官的強烈請求。

百姓請願這件事,文獻有記載。太平興國八年的六月,兗州七縣的老百姓一共是4139人,在當地官員的帶領下到京城開封進行請願,要求皇上泰山封禪,泰山當時屬於兗州境內,皇上的答覆是:不行,我不夠格。老百姓退了,第二年四月,又是泰山兗州七縣的老百姓到京城來了1000多人,進行第二次請願,皇上又沒有答應。

第二次泰山老百姓請願團到京以後不久,以宰相宋琪為首的文武百官也上表請願了,文武百官動員的人數比老百姓請願的人數多多了,達到了兩萬六千三百五十個人,包括文武百官,還包括各個少數民族的首領,甚至包括一些宗教界人士,甚至一些高齡高壽的人也被集中起來,二萬多人聯名請願,這個聯名請願有三大特點:

第一、代表性很強,各界人士都有;

第二、人員眾多。二萬六千三百五十人,這個數字在宋代來說是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第三、要求強烈。這些官員來到以後,連續三次上表,而且提出的理由讓皇帝反駁都反駁不回去。

第一次提了四個理由:一、中國統一;二、四方賓服;三、萬眾期盼;四、祥瑞頻現。結果皇上說了兩條:一、封禪需要有堯舜禹湯那樣功德的帝王才有資格,我不夠格;二、國家治理還沒有達到非常好的成就,還沒有進入盛世,安定、團結各個方面還有問題。第一次百官上表,皇上拒絕了。

文武百官又來個第二次上表,這次上表有三條理由:一是文治武功。武功指滅了北漢,文治武功都有了;二是文德化成;三是祥瑞頻現。宋太宗第二次又拒接了,拒絕的理由也很漂亮,說武功那是武將們的功勞,文德化成那是文武百官治理的功勞,至於祥瑞頻現,那是上天的垂青,都和我無關,我不能舉行這個大典。

文武百官又來個第三次上表,第三次上表更簡單,關鍵詞就一個盛,叫盛德、盛世、盛瑞,這麼一個時代,你必須舉行封禪大典。這一次文武百官第三次上表,要皇上來個自我表揚的時候,皇上答應了,而且說得非常好,先說我不夠條件,到目前為止我仍然不夠條件,但是老百姓和你們再三說,加入舉行這個封禪大典,能夠滿足天下億萬百姓的心願,能夠為天下百姓祈福,我倒願意去做這件事。言外之意是說,我舉行封禪大典,不是為了表揚我自己,而是為天下萬民祈福。

所以他在雍熙元年四月下令今年的十一月二十一號在泰山封禪,經過了兗州七縣百姓的兩次請願、文武百官的三次上表,宋太宗總算答應舉行封禪大典。

在宋太宗封禪泰山的問題上,表現出皇帝不急臣民急的狀態,泰山百姓兩次興師動眾到京師請願,文武大臣三次上表,宋太宗最終才勉強答應。宋太宗表現得似乎很不情願,這是真的嗎?其實,透過以下三點,我們就明白了:

一、封禪大典是歷代帝王夢寐以求的事情,我們看《史記封-禪書》講過兩句很有名的話:自古受命,帝王何嘗不封禪?自古以來受命於天的帝王沒哪一個不願意去封禪,所以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宋太宗,沒有一個帝王不願意舉行,因此,宋太宗的心理是願意的。

二、封禪大典可以證明你受命於天,是奉天承運,這兩句話對宋太宗來說太需要了,舉行一個封禪大典,等於說利用一個儀式證明自己是合法繼承人,可以把所有的謠言、各種悠悠眾口給堵住,你說皇上能不願意嗎?

三、宋太宗本質上是一個文人,作為一個文德著稱的皇帝,他一直執行一個政策—-重文抑武,太宗皇帝的強項是文治,而封禪大典就是文治中間最高的一個典禮,剛好和他的治國理念相吻合。

看完這三點,我們就會明白,太宗皇帝心裡是非常希望搞封禪的,但是他表面上又表現出來他是最不喜歡搞封禪的,太宗皇帝為什麼表現得那麼不願意呢?

第一、不夠格。國家統一了嗎?幽雲十六州沒有收復,國家統一實際沒有完成,不夠格。

我們講封禪大典需要那麼多條件,其實概括起來就是要求皇帝的道德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標準,太宗皇帝的道德水準很高嗎?舉三個例子就可以說明他的道德水準是打了個大大的問號,而且後面還要加上一個驚歎號!

一是取得帝位有謀殺之嫌;

二是趙德昭之死有逼迫之嫌;

三是趙廷美之死有冤殺之嫌;

三大嫌疑除不掉的你,道德水準很高嗎?所以功不至德不強,他心裡頭發毛,這叫不夠格。其實宋太宗心裡非常明白,封禪的好處太多,但是自己的條件太差,他還想要封禪,所以就得上手段了。

第二、拿拿架兒,你不夠格,人家叫你來一個自我表揚的大典,人家一提你就欣然接受,那不叫人家嘲笑嗎?所以一定要裝裝樣子,拿拿架子,推一推擋一擋,然後半推半就。

前面提過的兗州百姓兩次請願、文武百官三次上表,是老百姓、文武百官自發的嗎?

不是,我們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有組織,有規模。是有組織的活動,若沒有組織,兗州的老百姓怎麼能串聯到一塊啊,而且地方官員護送,如果沒有地方官員組織,可能辦得成嗎?而且浩浩蕩蕩幾千人到京城來,京城路口沒有人查嗎?怎麼能讓幾千人浩浩蕩蕩的就進來了?不可能的事情!肯定是有組織的,而且是得到了批准的。

在一個你看一下規模,第一次是4139人,第二次是1000多人,這是老百姓組織的,官員更多,二萬多官員串聯起來,都簽上名,那容易嗎?所以,這個活動應該是一個有組織、有規模的活動,它絕不是一個自發的請願。組織者應當是當時的宰相宋琪。

為什麼說組織者是宋琪呢?很簡單,宋琪是太宗在開封府晉王府的老部下,而且是太宗部下中間第一個擔任宰相的人,所以宋琪有責任給他的老主人唱讚美詩,給它的老主人臉上貼金,而且它的權力很大,他是宰相;第二點,宋琪想用這個儀式來消除太宗北伐的意志。因為他知道宋太宗一直想舉行第二次北伐,打契丹,打幽州,宋琪在宋遼兩國都做過高官,他對兩國的實力是最清楚的,他覺得這個時候倉促北伐不合適,所以他想用這種大典把北伐的事給緩一緩。

就這樣,在宋太宗和宋琪的運作下,經過數千百姓的請願和文武百官的上表,宋太宗終於下定決心要封禪泰山,結果一個月後自我取消。為什麼要取消大典?因為發生了一場大火,這場大火能夠把宋太宗的封禪大典的念頭徹底燒掉嗎?確實燒掉了,因為這場大火來得太蹊蹺了。

四月份宣佈十一月搞封禪大典,五月份發了個大火災,這個火災的地點很蹊蹺,在京城開封皇宮裡最重要的兩個大殿,一個叫乾元殿,一個叫文德殿,乾元殿是皇帝登基大典舉行的地方,文德殿是冊封皇后、大臣和王子的地方,科舉考試殿試的地方,這兩個宮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這兩個宮殿怎麼被燒的?五月份正是開封的雷雨季節,五月的一天晚上,雷雨交加,下雷陣雨的時候,雷電擊中了這兩個宮殿起火了,在大雨滂沱之中,這兩個最重要的大殿整整燒了一宿,一直燒到第二天上午,把兩個大殿徹底燒垮。這個事情的關係就大了,因為火災意味著災疫,封禪的三大條件之一是祥瑞,現在卻出現了災役,說明上天對你治理天下不滿意,說你不合格。

這個影響太大了,所以五月的一場大火,宋太宗認為是上天再給他示警,太宗下令取消十一月的封禪大典。

宋太宗自知不夠格,經過運作決定封禪,老天一個雷劈,取消封禪

皇帝封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