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面對自己看不慣的人,最好的做法不是翻臉,而是用這三種方法對付

2022-12-28由 如風輕似雲淡 發表于 林業

梅菜有點苦是怎麼回事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你越是與眾不同,越是被當作“異類”,越是想“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就越是需要堅強的意志和不折不扣的執行力。

唯有如此,才能在面對自己看不慣的人時,不喜不怒,不辯不爭,心中不起一絲波瀾,遠離喧囂。

面對自己看不慣的人,最好的做法不是翻臉,而是用這三種方法對付

01

不要讓看不慣的人成為精神內耗的來源。

小時候,學過一篇小短文《未曾落下的靴子》,說的是樓下的住戶,對樓上的住戶,每晚脫靴子的聲音不勝其擾,就多次提醒對方,不要再發出噪音。

樓上的鄰居終於在某天想起了樓下住戶的勸告,推開家門,在習慣性地脫下一隻靴子扔在地上之後,選擇了輕手輕腳地將另一隻靴子脫下並放好。

樓下的鄰居,早已經習慣了聽到“砰砰”兩聲,可第一聲“砰”過之後,並未聽到第二聲。於是,他的心被攪得更亂了,許久過後,不堪內心掙扎的他,頹喪地走上樓,詢問鄰居,為什麼還有一隻靴子未曾落下?

看似滑稽的故事,卻折射出一個深刻的道理:能夠擾亂人心的,並不是外在那些看起來多麼糟糕的人和事,而是我們對這些人和事情的看法,一旦認定其為糟糕的、負面的,則不管他們以何種方式存在,都會成為自我批判的一把利劍,不斷向內,透過無止境的反思、假設等方式來改變自己的認知和行為。

而只要心中的“不平之氣”未曾消弭半分,就會由外及內,產生嚴重的自我內耗,從而自毀前途。

正如同李叔同先生所說:“世間萬物都在至於您,可唯獨你自己,不肯放過自己。折磨你的,從來不是任何人的情緒,而是你心存幻想的期待。”

面對自己看不慣的人,最好的做法不是翻臉,而是用這三種方法對付

02

不要讓看不慣的人打亂了節奏。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萬物應時而生,綻放過一世繁華後,欣然退場。

縱然有疾風暴雨,縱然有熾熱高溫,都無法阻擋生命的生機勃發,也留不住生命的摧枯拉朽。

人也一樣。

在這短短的一生中,每個人都在努力向上生長,想要綻放出最美的“芳華”,為生命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因此,對於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就如同旅途中遇到的荊棘、泥濘與險灘,千萬不要被其打亂了節奏,跨過去才是出路。

比如,人在職場,一個毫無背景的普通打工人,不管你能力素質多強,為人處世多麼真誠可親,在還沒有幹出一番業績之前,再多的功勞和苦勞都有可能,隨時被強勢的同事,心胸狹隘的上司全盤奪走。

還不時被當成“背鍋俠”、“替罪羊”,扣上一些“莫須有”的負面標籤。

這種被“小人”汙衊抹黑、落井下石的經歷,如同吞了一隻活蒼蠅,讓人無比噁心。

不管是當場被激怒,想要立即“懟回去”,還是事後耿耿於懷,總在琢磨“報復”,都是對自己學習、工作和生活節奏的一種破壞,得不償失。

真正厲害的人,會如同《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一樣,從此前的闊太太,轉身成為“只為業績衝第一”的售貨員,不管在面對同學的有意挖苦,還是面對前夫一家,都讓理智戰勝了情感,笑臉相迎,並抓住他們的“虧欠”心理,做成了一單單生意。

是呀,在心底裡將看不慣的人和事徹底拉黑之後,怎麼還會喜怒形於色呢?

面對自己看不慣的人,最好的做法不是翻臉,而是用這三種方法對付

03

對看不慣的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人與人之間的教養不同,如同錢鍾書先生曾說:“我人前人後不揭穿你,你張口閉口就是我的不好,這就是我們的差距,不是你的狂妄讓我沉默,而是你的無知讓我無語。”

對於那些我們打一開始就看不慣的人,其實是刻入骨髓裡的教養和認知存在巨大的差異。

從他們的身上,鮮明地折射出我們自身的不足,如同照鏡子,對於那些“醜陋的、粗糙的、低階的”部分,生怕自己還未能撫平,就連自己都無法接受。

如同剛進大學校園,來自天南地北的舍友們,各有各的“土味”生活習慣,起初,彼此嫌棄,但隨著學校對寢室做出的“規範化管理”要求,大家很快按照要求改進,實現了“蛻變”。

但步入社會以後,這種“硬性”的約束便鮮有人強制推行,更多地是靠“個人自覺”。

對自我有要求,以及要求很高的人,時時處處,都懂得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不損人利己,不給他人添麻煩;有人便以“人性的弱點”為把柄,無時無刻“鑽空子”、“耍賴皮”,用“下三濫”的手段謀求更多利益。

這樣的言行舉止,充分展示出:“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證,卑鄙是卑鄙者的墓誌銘。”

一個成熟的人,一個真正厲害的人,對此,總能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用漠視和忽視的態度,讓自己與他們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清晰界限。

並由此激勵自己,不斷努力,以穩固這種“漸行漸遠”的關係,最終得以順利地攀上新的高峰,徹底遠離那些讓自己看不慣的人。

面對自己看不慣的人,最好的做法不是翻臉,而是用這三種方法對付

04

結束語

看不慣他人的人,其實是自身有種種不足。

意識到這一點後,才能從改變自身的不足做起。

凡事不再追問他人的過錯,而只是反省自己;凡事不再向外求助,而是向內求解。

漸漸地,也就打心底裡能夠直面那些讓我們看不慣的人和事,才能真正做到“不為所擾、不為所動”,只管大踏步向前行。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