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畝均利潤近乎翻倍!一度跌下神壇的奉賢黃桃,如何重新崛起?

2022-12-27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林業

黃桃冷藏多少度最合適

畝均利潤近乎翻倍!一度跌下神壇的奉賢黃桃,如何重新崛起?

今年黃桃季,“低調”了兩三年的奉賢錦繡黃桃突然強勢迴歸,打出了久違的漂亮成績。市場上,主打高階的禮盒裝黃桃得到消費者認可,在來伊份等平臺上預售期內就被一掃而空。走量的產品也廣受好評,老饕們覺得這季黃桃軟糯多汁,“找回了以前的口感”。權威賽事上,來自奉賢的黃桃企業在“上海地產優質葡萄、黃桃品鑑評優和宣傳推介”活動中包攬全市前三。黃桃汽水等衍生產品也銷售火爆,供不應求。

畝均利潤近乎翻倍!一度跌下神壇的奉賢黃桃,如何重新崛起?

然而前幾年,奉賢黃桃的境遇並不好——出品良莠不齊,差一點的桃尺寸縮水、表皮坑窪、堅硬酸澀。奉賢黃桃曾是當之無愧的黃桃上品,但隨著地老、樹老、人老“三老”問題顯現,皮肉金黃、芳香軟糯、汁多味甜等溢美之詞,與其漸行漸遠。2019年的專業賽事評比中,擁有“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光環的奉賢黃桃,甚至一個獎都沒評上。

“‘跌下神壇’了。”人們意識到,奉賢黃桃已經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唯有大刀闊斧地改革,這塊金字招牌才能重新閃亮。

“地力”又回來了

“桃園要規模化、管理要企業化、設施要現代化、品種要再最佳化、人員要年輕化、產品要多樣化、銷售要網路化……”黃桃主要種植地在青村鎮,副鎮長顧壹壹掰著指頭,待解決的問題兩隻手都數不盡。

三年前那次大賽慘敗後,奉賢黃桃從業者們痛定思痛,開始謀求改變。為解決地老、樹老問題,2019年,青村鎮、市農科院、奉賢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6家黃桃示範基地等聯合組建研發中心,開展新品種、新栽培模式和恢復提升土壤肥力等研究。

記者在岱柏農業合作社看到,不同於傳統的桃林,這裡的桃樹長得更高,互相之間間隙也更大。合作社負責人陳賢告訴記者,這種全新的樹種和栽培模式淘汰了原先密集種植的“開心型”樹形,能讓桃樹更多通風透光,留出的通道也便於機械化操作。

畝均利潤近乎翻倍!一度跌下神壇的奉賢黃桃,如何重新崛起?

腳下的土地也大有不同。懂農業的人都知道,南橘北枳,土地的特性很大程度上能決定作物的特性。多年竭澤而漁式的種植,讓這片本最適合黃桃生長的土地失去了魔力。但經過三年的生草栽培,土壤有機質和生物多樣性得以恢復,當年的“地力”又回來了。

怎麼說服桃農?

在政府和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幾家合作社還做了推廣物理和生物防治手段、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等努力。而最重要的變化,在於透過土地流轉,將桃農零散的土地“零存整取”集中交給有實力的龍頭企業經營。

這是一招妙棋。有些老桃農幹不動了,合作社可以集中招聘勞動力,規模化標準化的種植流程也降低了對人員經驗技巧的要求,“人老”問題迎刃而解。

合作社模式下,許多原先做不了的事情也開始推進。譬如,合作社有能力建立採收包裝物流標準,建立產品分級標準,實現多渠道、分級銷售。“大平臺收購黃桃出價高、採購量大,但要求也高。人家要求實地考察種植基地,和各種種植引數的記錄。‘散養’式的種植模式,哪來這些東西?”陳賢說,“集中收地以後,我們就能滿足這些要求。”

畝均利潤近乎翻倍!一度跌下神壇的奉賢黃桃,如何重新崛起?

又譬如,大家都知道地老要“養”,但種個兩三年生草等“養地”的植物,只有投入,不產生即時的經濟效益,散戶桃農不願意、也沒能力這麼做。在政府引導和補貼下,合作社才能下定決心投入成本“養地”,以期在三四年後獲益。況且,前期投入這麼多,能否得到相應回報,誰也不敢打包票。所幸鎮領導一直堅信:憑藉腳下這方土地,重啟後的青村黃桃一定能重現輝煌。

妙棋落子也很難,桃農們一開始都不願接受土地流轉。2018年,農民種一畝黃桃淨利潤約1萬元。老兩口種三四畝地,一年的收入就有保障了。而接受土地流轉,一畝地只有1200元流轉費,收入差距太大。

“所以老農們年年喊黃桃不好賣、收入下滑,年年還種黃桃。”顧壹壹認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不夠的,還要予之以利。因而,流轉土地時,合作社與桃農約定:不僅有土地流轉費,桃農還能幫合作社打工,每月收入一筆不低的工資。工資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旱澇保收。這樣一算,桃農收入更多更穩定,還不用忙銷售,許多農戶一轉態度,高高興興地簽了約。

畝均利潤近乎翻倍

現今,採用合作社模式的黃桃基地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1000畝,畝產翻倍,達到了3000斤。售價也有所提高,大平臺的收購價較原先高出兩三成。陳賢算了筆賬:今年每畝黃桃能帶來15000元的淨利潤,幾年前,這個數字只有8000不到。市農科院還培育了“錦春”“錦園”等早、晚季黃桃,將每年的銷售期從兩個禮拜拉長到3個多月,進一步開拓市場。

畝均利潤近乎翻倍!一度跌下神壇的奉賢黃桃,如何重新崛起?

在記者看來,合作社模式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統合了黃桃產業最上游的零散個體,形成了輸入輸出兩端清晰的渠道。在輸出端,它能更緊密地對接各大銷售平臺,更大的體量也為開拓衍生產品帶來更多可能。而在輸入端,它也能更方便更可控地接受政府與專業院校的指導和支援。

這一點首先體現在了“養地”等前期投資的資金來源上。顧壹壹介紹,青村鎮並非簡單投錢輸血,而是將“青村黃桃”這一國家地理標誌做了品牌質押,籌得5000萬低息貸款放給各大合作社。如果還停留在“散戶模式”下,這第一步就邁不出去。

青村鎮也非常重視黃桃品牌的打造,近年來與運營公司合作推出了黃桃汽水、黃桃啤酒、黃桃咖啡、黃桃棒棒糖等新產品,並在鎮裡的“網紅村”吳房村鋪開銷售。記者一開始以為這些產品是用品質一般的黃桃加工而成,幫助降低生產損耗率。顧壹壹卻說,即使是加工產品,所用原料品質也普遍高於其他地方種植的黃桃。

畝均利潤近乎翻倍!一度跌下神壇的奉賢黃桃,如何重新崛起?

“堅持品質不走量,所以其實我們的衍生產品產能有限,線上線下銷售都供不應求。”顧壹壹說,“銷售這些產品的目的,是想透過它的優秀品質,為‘青村黃桃’這一品牌本身帶來更多流量和價值。”

“萬畝桃林”何時重現?

“三老”問題慢慢解決,只是青村鎮重振黃桃產業的起點。他們的構想很大很遠:一方面,要繼續推廣合作社模式,嘗試進一步擴大規模,重回巔峰時的“萬畝桃林”盛況。另一方面,像早晚黃桃、黃桃汽水等新點子也層出不窮。

一個被反覆提及的計劃是“黃桃+民宿”。鎮領導看中近年大熱的遠郊民宿風口,認為萬畝桃林美景、黃桃產品美味一定能為青村民宿帶來更多競爭力。

也有些更“硬核”的概念正在落地。青村鎮已經和一家高科技食品保鮮公司達成合作,創新性地將惰性氣體保鮮技術用於水果。這是一種在遠洋船舶上常見的蔬菜保鮮成熟技術,效果已初步得到驗證。兩條產線將首批落地,一旦試點成功,規模還將擴大,屆時不僅將用於黃桃,還將面向奉賢本地的火龍果、葡萄、藍莓,乃至南匯的水蜜桃等各種水果。鎮領導期待,青村鎮能依託這個保鮮加工中心,逐漸發展成南上海農副產品物流集散中心。

畝均利潤近乎翻倍!一度跌下神壇的奉賢黃桃,如何重新崛起?

能否成功尚未可知,但這種有根有據卻又有些“跳脫”的想象力與行動力,正是奉賢黃桃“重回神壇”的原因,或許也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一股源動力。

欄目主編:黃勇娣

本文作者:胡幸陽

題圖來源:青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