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關於供銷社的那些記憶

2022-12-05由 知曉宜 發表于 林業

紅瓜子怎麼煮

我們這個年代的人,記憶裡仍留存著小時候去供銷社買東西的情景。

那時候,總是會被父母安排帶上幾毛零錢或者一塊兩塊,拿著玻璃瓶去供銷社打醬油,買鹽巴味精。要是有零錢剩下,就可以給自己買幾顆水果糖。而我比較儉省,會把錢攢下來。現在想想,人們常說的“孩子都會打醬油了”是不是從那來的。

關於供銷社的那些記憶

小時候供銷社沒留下照片,大概是這樣

那時候家裡比較困難,每天的零花錢才一毛,加上買早點的兩毛,一共三毛。而且那時買早點還需要糧票,一碗米線需要兩毛錢加二兩糧票。每次出門上學,我都把錢和糧票放在包裡捏得緊緊的,生怕丟了。要是真不小心把這三毛錢和二兩糧票弄丟,我能心疼得哭半天,然後餓著肚子去上學,回家也不敢和大人說。

關於供銷社的那些記憶

我們家找不到糧票了,應該都差不多吧

別看我那時才幾歲,也知道大人賺錢不易,好不容易攢到一塊錢都覺得好多,不捨得花。當時的環境就是那樣,沒有特別有錢的人家。周圍的同學家境都差不多,比我們家好的,大概一天五毛零花錢,過年能得五塊十塊壓歲錢。

放學後,父母還沒下班,我們肚子餓了就會在路上買嗦粉吃。嗦粉一毛錢一碗,為了省錢,只買五分的。賣粉的奶奶也知道小孩不易,稍稍抓少一點,卻又多放幾顆花生。有時候再餓也忍著,把錢存下來。找不到嗦粉圖片,也許只有那個年代的朋友才清楚吧,現在街上也幾乎沒有賣了。

自己攢的零花錢,會拿去買髮卡,紗巾,畫片,還有各種小零食,玻璃珠。學校門口的酸梅粉,供銷社裡的動物水果糖,無花果,好像都是一毛一袋。這些小零食包裝很小,一口就能吃完,我非要一點一點嚼,老感覺一口吃完很浪費,對不起那一毛錢。

各種彩色的玻璃珠對小孩有著絕對的吸引力,最開始我買了一個紅白相間的,放學後和小朋友比賽彈珠子,贏了就能得到他們的。結果到小學畢業時,我存了滿滿幾罐。這些珠子太重,搬家沒法帶,連同幾扎畫片一起,全送院子裡的小朋友了。

關於供銷社的那些記憶

差不多就是這樣的珠子

長大一些後不好意思再跟小朋友玩彈珠,畢竟那要去有泥的地面刨個小坑,誰先彈進坑裡誰贏。可還是對五彩斑斕的玻璃珠念念不忘,於是就買了玻珠跳棋,這可能是我最先學會,也是唯一會的棋類遊戲了。

那個年代零食少,糕點種類也少,嘴饞了都是去供銷社買吃的。南瓜子,西瓜子,葵花籽,還有紅糖白糖冰糖,都能當零食。嗯,好像都有一股鹹鹹的醬油味。醬油可不像現在都是小瓶裝,那會兒全是大甕,一個蓋子包著白布蓋上,誰要打醬油就拿個量勺舀。旁邊架子上掛著一大排量勺,打酒的,打醋的,打醬油的,打醬的,都分別用塑膠袋套著。

家裡來了客人,父親就拿個玻璃瓶讓我去打酒,有高粱酒和包穀酒,剩的錢歸我。所以,那時候超愛跑腿,攢下來的零錢買了好多小人書,可惜有的套書不全了,也不記得誰借走沒還。

關於供銷社的那些記憶

這是家裡最後殘存的小人書,我的寶貝

不管搬了多少次家,這些小人書一直沒扔,這是我兒時的記憶,也是陪伴我那個年代的見證。不記得供銷社是什麼時候不見了的,那時候只知道供銷社基本能買到日常所有用得到的東西,還有各種農資產品。再高大上一點的就是百貨大樓了,不過我們很少去,因為沒錢。

小時候,我還穿過外婆親手給縫製的花布襯衣和外套,可惜都沒留下照片。花布也是在供銷社按尺扯的,腦子裡還記得師傅胳膊上套著藍布袖套,拿著一把用滑膩且髒了的木尺子,黑框眼鏡用白膠布粘著眼鏡腿。

對了,我小時候還穿過爺爺做的花布鞋。花布是供銷社扯的,鞋底也是供銷社買的。那時的供銷社真是萬能啊,除了這些,還有雨靴,雨衣,斗笠,蓑衣,鋤頭等等。它承載著一個時代的記憶,是那個年代的重要存在。

在市場經濟還沒放開的中國,物資供應還沒有如今這麼豐富,品類也少,價格和供貨都由國家控制。不得不說,那是當時社會發展的必然。

現在物質豐富了,生活條件好了,經濟也放開了,各種私人商店應有盡有,想買什麼都很方便。網路的發展,使得電商如雨後春筍般潮湧,一小包針線都能網購,當年的供銷社早已被人們忘卻。有人說,現在情況特殊,還是需要有供銷社統一供應物資。或許吧,在需要的時候,它們還會悄然出現,也會悄然消失。

文中圖片除小人書是我自己手機拍攝而外,其他都來源於百度視覺中國,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