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外泌體,醫美行業的噱頭還是風口?

2022-12-03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林業

植物囊泡來自哪裡

「本文來源:南方日報」

“外泌體是幹細胞技術的下一個發展方向。”世界抗衰老臨床醫學的先驅、美國抗衰老醫學研究會主席Ronald Klatz說過的這句話似乎已經得到驗證。

由於在臨床疾病治療及再生醫學領域顯示出極大前景,近年來外泌體已經成為了再生醫美領域一大熱點而受到市場追捧。市面上也推出不少外泌體產品,部分美妝博主在小紅書等平臺稱之為“抗衰聖品”、再生醫學中的“顛覆性創新技術”、愛美人士的“青春之源”云云,並宣稱它具有抗衰修復美容的功效。

外泌體作為一項新興的生物技術產品真有那麼“神”嗎?到底是部分商家為賺快錢而炒作的噱頭,還是醫美行業未來發展的新風口?

外泌體未來發展前景被看好

據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學術帶頭人、曾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過多篇外泌體研究文章的陳紅波教授介紹,外泌體是由植物或動物細胞分泌的一類粒徑分佈為30—150nm的細胞外囊泡,英文名為“exosome”,廣泛存在於體液中,它含有細胞特異的蛋白、脂質和核酸,能作為訊號分子傳遞給其他細胞,從而改變其他細胞的功能。雖然外泌體的生物學功能還未完全解析清楚,但科學家們在許多領域已對其展開了研究。

2013年,代表外泌體技術的“細胞囊泡運輸的調節機制”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從此外泌體在醫學領域體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價值。隨著近年對外泌體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意識到外泌體獨特的生物活性與藥用價值。有研究指出,外泌體可以有效治療多種疾病,包括組織損傷、神經變性疾病、組織纖維化、糖尿病,甚至腫瘤。

由於動物和人源幹細胞外泌體,已經被證明具有促進組織再生、抗衰老和免疫調節等多種功能,所以在化妝品領域及醫美領域也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面板科主任賴維教授認為,外泌體免疫原性低,還含有生長因子、抗炎成分等,除了能夠修復敏感肌,還有一定的抗衰老和面板美容的功能。“外泌體具有一定的抗炎、舒緩作用,可以促進敏感肌和衰老肌膚的修復,加快面板活力再生,未來在再生醫美方面的應用前景被十分看好。”

行業須提防過度炒作

憑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及巨大的想像空間,外泌體已然成為再生醫美及生物醫學新的風口。目前相關產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蓬勃發展,近兩三年時間內,相繼出現了近20家生物技術公司從事相關的研發,而國內該領域尚處在早期萌芽階段。

到目前為止,外泌體的來源、產量及質量,外泌體衍生產品開發相關的技術,是限制其進一步應用的重要原因。陳紅波教授指出,現階段,外泌體產業化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臨床轉化的技術難點與評審體系的標準化,目前只有少數企業能夠實現高通量、自動化、純度高、成本低的外泌體分離與純化技術。

理論上任何種類的細胞都可以分泌外泌體,不過目前在護膚領域展開研究的外泌體主要是來自人類多能誘導幹細胞(IPSC)、間充質幹細胞(MSC)和人真皮成纖維細胞(HDF)。雖然存在較高的技術門檻,但由於市場前景被看好,國內外不少醫藥巨頭及新興的生物醫藥企業都在投入重金研發,並不斷有產品面市。

賴維指出,外泌體在化妝品及醫美領域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目前醫美方面的應用以外用為主,也有一些採用水光注射,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市面上也出現了一些打著“外泌體”旗號的產品,其中不乏是商家跟風炒作的。“面板美容市場十多年前炒作幹細胞,後來也炒作過幹細胞培養液,近年來又熱炒外泌體。”賴維指出,對於新興的外泌體行業及產品需要理性看待,過度的市場炒作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專家呼籲市場規範及行業標準

由於外泌體在再生醫美領域顯示出極大前景,這也迎來產業化合作的新浪潮,眼下外泌體似乎已經成為下一個生物醫藥的黃金賽道。專家同時指出,雖然對外泌體的研究近年來發展迅速,但還有不少的機制原理還不完全清楚,相關產品的開發利用以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客觀理性的態度及更多基礎研究的支撐,防止出現一哄而上,泥沙俱下的局面。

“在我國,動物外泌體可以用於化妝品,因此市面上的外泌體產品基本都是妝字號,為了防止濫用,行業應拿出統一的規範和標準。”賴維指出,外泌體的功能是由其來源細胞決定的,所以首先要明晰用什麼細胞去來研製外泌體,分離出的外泌體要怎麼鑑定;其次需要有臨床試驗資料證明多少的濃度才能有效;另外還有製劑的使用途徑與透皮吸收問題,是外塗還是面板注射等,都還有很多標準和指引需要完善;最後,研發、生產企業必須具有相關的資質和能力來保證從生產到包裝再到運輸過程中外泌體產品的活性,而這些都需要國家、行業以及專家的共同努力,獻計獻策。

而中山大學附第三醫院面板科副主任鄭躍則建議,消費者購買外泌體相關醫美產品一定要謹慎,要看有無臨床試驗資料證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產品是不是真的有外泌體、濃度多少?另外應該儘量選擇那些可信任的、有知名度的企業和品牌,相對更有保障。”

南方日報記者 歐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