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2022-12-01由 北京青年週刊 發表于 林業

楊字代表什麼屬性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居住之所藏著一個人的靈魂。走進畫家楊明義的家,彷彿走進了一座極具品味的博物館。看著一件件精美的畫作與藏品,楊明義不斷髮出感嘆,中國傳統文化的高階審美令他沉迷其中。楊明義身上有著很多標籤——“發現周莊第一人”“江南水鄉第一人”“中外藝術品收藏家”⋯⋯他讓江南水鄉的風吹向世界,讓江南精神在世界民族之林迴盪。還有不得不提及的,楊明義熠熠生輝的“朋友圈”著實令人欽羨。在這個秋日午後,一段經過時間封印的歷史正在徐徐展開,且聽他娓娓道來。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楊明義:

出生在江蘇蘇州,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專科學校,又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1987年赴美留學,後畢業於紐約青年藝術學生同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他是蘇州水印木刻的領軍人物,其後在繪畫上繼承發展了中國水墨畫傳統,開創了吳門繪畫的現代新生面,創造了水墨水鄉畫的新體式,生動地表現江南水鄉的濃郁韻味,形成了鮮明、獨特的個人畫風,具有留住鄉愁和傳承人文的重要屬性,其意義已遠遠超越了江南景物的本身。他獨特的個人畫風深受國內外藝術界的高度評價和讚譽,影響巨大。

吳冠中稱楊明義為“創新派中國畫家”, 黃永玉稱讚他為“在森林中發現金鹿的人”。

今年4月,楊明義在中國國家美術館 1、8、9 號廳舉辦盛大個展,曾在俄羅斯國家美術館、紐約、華盛頓、香港、蘇州博物館、蘇州金雞湖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金陵美術館等各地舉辦個人畫展近 40 餘次。

1982年作品《江南漁村》《白蘭飄香》入選中國首次赴法國春季沙龍畫展,1989年他創作的水墨畫《杭州西湖》被選印成特種小型張郵票在華盛頓舉辦的二十屆世界郵政博覽會和中國杭州同時發行。並先後獲得“中日書畫交流展金獎”“20世紀亞太藝術大展銀獎”“世界華人藝術大獎”,2000 年又獲美國亞太藝術中心頒發的“20 世紀藝術貢獻獎勳章”,獲“第五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1978年因創作《水鄉的節日》一畫在寫生中發現周莊,並把周莊介紹給世人 , 被評論界稱譽為“發現周莊第一人”,獲得周莊榮譽鎮民的稱號。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江蘇省美術館、蘇州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倫敦大英帝國博物館等諸多中外美術館、美術學院和美國前總統布什和夫人及社會名人等私人收藏家收藏了他的作品。2006 年4 月15日,在法國朗布依埃市博物館舉行的“巴黎·中國美術周”開幕式上,楊明義代表中國美術家代表團把他的江南水鄉作品送給巴黎朗布依埃市市長。2008 年《姑蘇瑞雪夜》入選法國盧浮宮國際藝術沙龍展,經法國美術家協會嚴格評選榮獲特別獨立藝術家大獎。並將此畫捐贈給自己的家鄉蘇州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0年榮獲藝術之巔中國畫十大年度人物,2018 年獲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和文聯頒發的最高藝術成就獎,2020 年獲得法國巴黎藝術學院 ESLAP 學術委員會嚴格評選的終身藝術成就勳章。自 1989 年起,楊明義曾出版《心帆飛揚 - 楊明義的江河湖海》《大義》《楊明義的藝術世界》《蘇州漁歌》《楊明義畫周莊》《絕版的江南》《江南百橋圖》《楊明義寫生作品集》《水墨水鄉》《近日樓散記》《“葉茂”楊明義書法集》《詩畫江南》等四十餘集。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到生活中尋找藝術

古橋水鎮、小楫輕舟,無數畫家筆下的江南水鄉充滿著不同的韻味。但真正在傳統繪畫基礎上探究用水墨語言表現江南水鄉的畫家卻寥寥無幾,而畫家楊明義用他幾十年的藝術實踐,創造性地找到了水墨畫表現水鄉的藝術鑰匙。

楊明義本是江蘇蘇州人,曾經的蘇州,出門就是水,抬頭就見橋。在楊明義的印象中,江南水鄉之美是刻在骨子裡的。即便他輾轉國內各地,又旅居國外學習生活,但這種鄉愁卻是日益濃厚的。

那麼,楊明義筆下江南水鄉系列繪畫是怎樣一步步形成的?他為此進行了怎樣的嘗試與探索?“我的創作都是從生活中來的,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和老師。”這句話並不是隨口拈來,而是楊明義的切實體會。下面的兩個小故事能夠讓我們對這句話有更為深刻的感受。

時間回到1967年9月7日的夜晚,楊明義被一聲槍響驚醒,但睜眼一看,卻被滿屋明亮如縷的月光打動了。他頓時激動起來,爬起來摸黑找出了畫具和紙張,用水墨畫下了一張《月光》圖。第二天,睡在一板之隔的父親問他 :“昨天半夜你在做什麼?怎麼老是有響聲發出。” 他回答說:“我在畫畫嘛。”“畫畫怎麼不開燈?”父親犯疑了。

要知道,一開燈,就會趕走這滿屋明亮的月光的,月光使他暫時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沉醉於深夜特定的藝術境界之中。後來楊明義遷入了新居,將這張《月光》圖懸掛在新居的會客室中,把一個奇妙的夜晚永遠留下了。

那晚的月光是楊明義對朦朧之境有所感悟的第一個瞬間,但這樣的感受是初出萌芽的,也是不成體系的。第二個故事則要從一次“糟糕”的行程講起。

當時,在蘇州,楊明義陪同一位美國朋友開著摩托車到太湖畔的鄉村中去尋找中國傳統傢俱。但行至中途,公路突然大霧瀰漫,能見度幾乎為零,無奈二人只能停車在路邊等著霧散去。

本以為是天不遂人願,但卻有驚喜發現。楊明義望著前方,不知何時才能再度啟程。此時,突然眼前的霧氣散開一部分,遠方一座山頂顯現,瞬間,山頂又消失,兩旁的小河中船隻外形漸漸顯露出來,過一會兒,道路又忽然出現。就這樣,在濃霧的“創作”下,一直苦於如何用水墨展現水鄉之美的楊明義驚呼感嘆,霧中的景色變化,真是一張活生生的水墨畫。這是大自然給他上了一課!隨後,他的創作靈感源源不竭,在探究水墨畫展現江南水鄉的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在生活的“指導”之下,楊明義不斷探究,首創了新一代風格的水墨水鄉中國畫。他創造性地表現江南水鄉的濃郁韻味,形成了鮮明、獨特的個人畫風,深得國內外藝術界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讚譽,影響巨大。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楊明義創作了著名的《水鄉的節日》一畫,畫中的地方就是現在人盡皆知的周莊。周莊是楊明義創作靈感的來源,楊明義也幫助周莊走向世界。因此,楊明義被稱譽為“發現周莊第一人”。

實際上,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楊明義在國內外均受到眾多藝術家的認可與欣賞。他的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和國際重要展覽,並在亞、美、歐各地舉辦個人畫展近40次,出版各類畫冊、文集40餘種。1982年,楊明義的作品入選中國首次赴法國春季沙龍畫展。1988年起,他的作品進入世界知名的紐約佳士得、蘇富比國際拍賣行,成為國內少數幾位最早進入國際知名拍賣行的畫家。

探尋楊明義的人生軌跡不難發現,他不僅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參與者,更是中國現代藝術的見證者。即便在眾多的榮譽與光環之下,楊明義依舊一心希望將中國傳統之美表現到極致,並對此不斷探究,不停思考,毫無懈怠,直至今日。楊明義的這份堅持初心的毅力讓人敬佩。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看明義的畫,

上了橋,忘了下來。”

“橋”是江南水鄉經常出現的元素,這也是楊明義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楊明義筆下,“橋”有著旺盛的表現力,有古樸雅緻的橋,也有熱鬧沸騰的橋,還有孤獨寂寞的橋,“橋”的命運像“人”一樣,充滿故事與內涵。著名藝術家黃永玉先生在為楊明義創作的“百橋圖”撰寫的序言中有這麼經典的一句話 :“看明義的畫,上了橋,忘了下來。”

在楊明義的講述中,關於“橋”的故事有很多,他出版了《百橋圖》一書,書中展現了他筆下的百幅精品畫作。 “人們都問我怎麼畫好‘橋’,真的看過才能畫得出來。還是那句話,深入生活,反覆觀察體會,才能讓你畫出生動的畫面。”

大雨滂沱的橋邊,能看到楊明義冒雨在寫生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射的橋面,也能看到他的身影 ;那些人跡罕至的村莊周邊,只要有橋的地方,都能尋覓到楊明義的蹤影。

藝術家陳丹青如此評價楊明義 :“藝術要比自然、比記憶還要迷人。我相信有一天大家會忽然發現,到江南去,到一個小鎮去,已經找不到江南了 :這就是百橋圖的說服力!它可能比地理上的江南更有說服力。北方也可能是個反差,有情致的北方人,會對江南保留敬意和感懷。這是一個躁動的年代,像楊明義先生和一些古建保護者,在劇變中,在拆遷的塵埃中,會試圖留下什麼,轉化為繪畫,讓藝術留住記憶。”

“橋”也象徵著某種連線,讓楊明義收穫了眾多亦師亦友的朋友。

青年時代的楊明義曾與沈從文、唐雲、李可染、吳作人等大師交往,後又與黃永玉、黃胄、吳冠中等藝術大師結下了深厚友誼,遠赴美國留學期間,楊明義又結識了大收藏家王己千、王方宇……

今年4月18日,“能見大義——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 在中國美術館隆重展出,展覽除了展出楊明義歷年創作的一百多件描寫水鄉的精心之作外,還設一廳展出楊明義與各位大師交往時,他收藏了幾十年的珍貴的大師們贈之的畫作和手札、書信,同時能感受到大師們對楊明義的教誨、提示與箴言。

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看來,楊明義曾一度浸淫於西方現代文化語境,尋求形式語言的“世界性”。歸國後,再次表現姑蘇水鄉的時代新象,在其中實踐自己的藝術創作新方法、新理念,用氤氳朗潤的藝術語言,縱情暢敘著遊子的心聲。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近20年來一直見證著楊明義在藝術上的孜孜以求和創新探索。朱永新表示 :“楊明義的‘義’,一方面是他個人的符號,另一方面也是他的人格追求,他是要透過自己的努力,讓兩個‘義’在自己的身上明亮起來、彰顯出來,在自己的人生和藝術上活出來、演繹出來。明義,應該具有這樣的闡釋。”

如果人生是一座橋,那麼,楊明義則用一以貫之的求索精神不斷向著橋的另一端行進著。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月光 ,紙本水墨 ,37。5×30cm,1967 年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今日蘇州人間天堂 ,紙本水墨,145×120cm,2019 年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日出之城,紙本水墨,280×500cm,2021 年

Q-北京青年週刊

A-楊明義

道不盡的江南情

Q

很多人是透過您的畫作來體會江南文化的,您對此有何感受?

A

很幸運,我生長在江南水鄉——蘇州。家鄉的山水哺育了我,故土的父老鄉親鼓勵支援我,東方水鄉特有的風韻感染了我,深深地體會到她那種獨特的美好並立志用畫筆去表現她,謳歌她,使更多的人瞭解江南水鄉的時代風貌和她的美麗。

Q

如今,大家似乎都在過一種快節奏的生活,您覺得,“江南水鄉”的意境在當下這個時代有怎樣的新內涵?

A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每個城市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我的記憶中,江南水鄉永遠是那麼美好,是我心中的桃花源,我不僅僅是畫下真實的江南水鄉,更是想畫出每個人心中的江南水鄉。我願意把這份美好分享給每個人,更願意承擔起傳承江南美景內涵的使命。

Q

您如今的創作狀態與青年時期相比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A

現在的確沒有以前精力那麼旺盛了,但家鄉水鄉的美讓我在創作方面依舊是充滿熱情的。前段時間,為慶祝建黨百年我創作了一幅一百多平方尺的鉅作《日出之城》,粉牆黛瓦、小橋流水、一輪紅日之下顯現出蓬勃之感。當時一心投注於此,在畫室中連著一百多天的時間,由早及晚不間斷地創作,最終畫好這幅畫。把我對以前的老蘇州和現代新蘇州的感情,集中典型地在這張鉅作中表達出來了。這是我心中道不盡的江南情,無論什麼時候,畫好江南都是我一輩子的使命。

Q

還有一張巨幅畫作《水鄉月出》也是能把大家瞬間帶 入到畫中景。

A

是的,畫中,月光裡的江南水鄉靜謐婉約,遠處的山巒高低起伏 ;月色穿過橋洞留下模糊倒影 ;廣闊的江面上波光粼粼 ;船隻悠悠然飄過 ;近處的小巷裡偶有人影閃過 ;朦朧美好的月夜水鄉在眼前徐徐浮現,用水墨畫黑白的神韻表現出我心中的家鄉美景。

Q

剛剛提及的這兩幅畫在今年4月,中國美術館“能見大義——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中都可以看到。據我所知,您向中國美術館捐贈的三幅作品,分別是沈從文、王己千、趙無極三位先生贈送給您的珍貴墨寶。能聊一聊您與老先生們的交流趣事嗎?

A

老先生們都待我非常好。1977年,我第一次見到作家沈從文,就是在蘇州九如巷張家的舊址裡,那位矮小的戴著深度近視鏡的老人滿面慈愛地招呼著我 :“快進來,外邊冷……”後來,在蘇州,我曾數次拜訪沈從文,還請他親自到我家來指點自己的寫生作品,沈從文看得十分認真仔細,還稱讚我的畫作中能看到宋畫的嚴謹……沈從文的教導,讓我學到了許多書本里學不到的知識。後來,沈從文回京後,我還收到了他的親筆信,感謝在蘇州時對他的招待。沈從文去世之後, 只要一有機會,我便會去看望沈先生的夫人張兆和先生,熱情慈愛的老人80多歲還為我親自下廚炒菜。1996年張兆和先生隨作家代表團來蘇州訪問,還特地乘了三輪車來到了我的近日樓,看到牆上掛的沈老的墨寶,感嘆道 :“他當年送你的字,都是他寫得最好的,現在連我們家裡也沒有這麼好的字了。”

Q

那您結識蘇州籍大收藏家王己千是在怎樣的情境之下呢?

A

是我在美國留學期間結識的。出國之前,我請王己千在蘇州的師兄弟為自己寫了介紹信,誰知我與王己千先生一見如故,完全沒用上。在王己千先生的建議下,我在舊金山學習了一個學期之後就轉去了紐約,並且在王家的別墅中住了一年半,這段時間,我學習觀摩了許多,幾乎是全部王老收藏的歷代名畫,這樣的機遇實在難得。透過王老的指點,我對中國傳統藝術有了更新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收穫良多,終身難忘。

Q

那您第一次遇見趙無極先生是什麼時候?

A

1985年的春天,是我第一次遇見趙無極。自法國留學回來的趙無極回到母校舉辦油畫講習班,休息期間他與學院副院長一起前往蘇州,我陪同他們一起遊覽吳江同裡和蘇州園林等地。臨上車前,趙無極對我說:“你以後有機會來法國,可以來我在巴黎的畫室,看看我的畫。”並留下了電話和地址,這張字條我儲存至今。後來,在美留學期間,我也得到過趙無極的幫助,在看過我的作品照片之後,趙無極鄭重地從法國寄了封推薦信,信中說 :“我是在蘇州認識楊明義先生的,他是一位很有才華的畫家,希望大家能幫助他在事業上獲得成功。”我對此非常感動。他和我有很多通訊,他還贈畫給我,這次我把他的珍貴畫作捐給了中國美術館,以補美術館收藏之缺。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蘇州夜 ,紙本水墨,53。5×74。3cm,1998 年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雨中江南,紙本水墨,46。5×72cm,1997 年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水鄉的節日 ,紙本水墨,62×119cm,1978

讓江南水鄉的風吹向世界

Q

現代詩人艾青有那首著名的《我愛這土地》,您對江南的感情也是如此吧,愛著江南愛得深沉?

A

的確是。你翻翻歷史,江南這塊土地,是多麼令人驕傲的地方。蘇州歷史上很多大才子路走得不遠,沒有跑到天南海北去,沒有用生命做一番大的事業。歸根結底,就是江南太好了,走不了,也捨不得離開。所以也會使他們的創作帶來許多侷限。但是江南的文學、藝術歷史源遠流長,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藝術財富,所以,今天,不管中國美術史還是中國文學史,都無法繞開蘇州,無法離開江南。

Q

您心中最美好的江南是什麼樣子的?

A

在我心中,江南最美好的樣子就是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述的。不管這個桃花源在哪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桃花源,我不管走到哪裡,我的桃花源就是江南。現在我們看似離不開高科技,離不開網路,但是終究還是要回歸現實生活,平平安安。《桃花源記》中的描述是人類理想中的一種嚮往,也是在我的畫作中一直追求的意境。

Q

您畫中的江南又是怎樣的呢?

A

我畫中的江南就是我心裡的桃花源!不管風雨雪飄,四季變換,甚至大自然大時代的變遷,人還是有靈魂地生活。 最近我又畫了幾張大場面的江南。有時候我在想,可能我畫的江南,既是江南,又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江南,是借江南對世界展開感情的宣洩與表達。

Q

美國的經歷對您描繪江南水鄉有怎樣的幫助?

A

我是到了美國以後,越來越覺得我以前畫的江南的畫,看上去比較單薄,厚重不足。厚重不是粗糲,不是曠遠,而是這個地方几千年的文化歷史,厚重感是這樣生髮出來的。我經常在想,要是此生遇不到黃永玉、吳冠中、陳逸飛等這樣的老師和朋友,我就可能一輩子走不出蘇州,也不會出去留學。如果一直在蘇州,那就不可能畫出大氣派的畫來。一個人,特別是一個藝術工作者、一個畫家,必須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當然,光走萬里路也還是不行。你要走對地方,遇到對的人。離開江南,再回到江南,你畫的江南才真的更“江南”。

Q

“心帆飛揚——楊明義的江河湖海藝術回顧展”在蘇州金雞湖美術館成功舉行。這是您個人美術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畫展,為什麼將這次畫展的地點選擇在蘇州?

A

一提起蘇州,我就能想到自己的初心所在。其實帆揚得再高、飛得再遠,前面還有一顆心。這顆心的源頭,就在蘇州。說是江河湖海,其實行走了再多的大江大河大海,我還是念想著回到熟悉的蘇州小橋流水,回到蘇州的金雞湖畔。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問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而我一直沒有過這樣的困惑。答案很簡單的:從蘇州來,再回到蘇州去,這是我一生都在堅持的事情,矢志不渝。

Q

您不僅僅是自己畫江南,也介紹了其他畫家來畫,這是為什麼?

A

我一直渴望天下畫家都來畫江南。正因為這麼多大家畫了江南,江南、蘇州、水鄉才會越來越被世人知道她們的美和好。如果蘇州還是蘇州畫家在畫,沒有用的。我,因為太熱愛家鄉,太喜歡江南。最後,我希望江南由天下大家畫之,江南讓天下世人嚮往之。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水鄉月出,紙本水墨,500×118cm,2021年

“畫好江南是我一輩子的使命”

楊明義先生自述

一輩子那麼快,而我的人生又太過簡單。似乎我就只在拿著畫筆做一件事,一做做了 60 餘 年。少年時期狂熱地臨摹傳統作品,後來到處寫生創作,出國留學結束後到北京定居,重新審視自己,不懈地追求,讓我發揮出創作生活中更大的熱情。回顧我的一生,如奇蹟般感恩遇到這麼多的中國和世界畫壇上的大師級人物,與他們深刻而誠摯地交往,給我教導示範,他們言傳身教,給我鼓勵幫助,讓我留下了許多刻骨銘心的記憶。

驀然回首,從東方到西方,再從西方回到東方,我的生命竟然大部分時間都在世界各地廣闊的大自然懷抱中,在畫室和我相伴終身的毛筆、宣紙中度過。藝術創作讓我付出了一生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在這片江南的天地裡終身耕耘,感恩賦予我藝術生命的聖土——江南水鄉,把她的美麗呈現給全世界,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使命。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王雅靜

編輯 TsaoYu

人物攝影 李英武

作品圖片提供 楊明義

陳薩:彈奏永遠指向內心

KnowYourself錢莊:置身事內

趙夢:主唱的決心

話劇演員閆楠:天真的“狂人”

趙佳麗:不定義美麗 不定義青春

金博洋:一直想要戰勝挑戰

武大靖:英雄集體成就了我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愛、治癒、成長的可能性

編舞藝術家戴露:未來對我來說充滿未知,特別好

鋼琴家張浩天·元宇宙:NFT是我們走向虛擬現實的一步

楊明義:筆下見江南 心中懷大義

「 2022年10月20日 楊明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