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王銀香代表:做好土壤源頭質量保護

2022-12-01由 中國食品報社融媒體 發表于 林業

保護土壤 怎麼做

王銀香代表:做好土壤源頭質量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2019年正式施行,代表著國家加大了對土壤汙染的防治力度。但目前,化肥農藥使用量偏高、土壤生產貢獻率降低、土地“疲勞生產”等實際問題仍然存在。為實現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王銀香建議,應做好土壤源頭質量保護。

一是支援在主要農區建設縣級土壤質量檔案室,做好基層土壤資料庫工作。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土壤檔案留存工作開始得到更多重視,山東、江蘇、貴州、湖南等地已經在該領域進行推進。但是,目前的土壤檔案室建設還是以科研為主,沒有完全發揮對實際生產的指導作用。建設縣級土壤檔案室,首先,可以增加土壤取樣密度,準確掌握各區域土地資料細節,為地方科學施肥、改良土壤提供直接的資料支撐;其次,可以為當地發展特色農業提供科學依據,例如哪些品種適合推廣種植,哪些需要進行改良創新;第三,為地方真正落實土壤質量追蹤、監控土地質量變化提供抓手,有利於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是對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投入品實行生產總量控制。農業投入品對於土壤質量變化有著直接的影響,特別是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雖然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但是仍遠遠高於土地真正的需求量。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國化肥農藥的有效利用率也處於較低水平。因此,建議主管部門出臺調控措施,從國內化肥、農藥的生產總量入手,在根源上減少化肥、農藥產出。同時,落實農田投入品備案制度,引導科學減量施肥,避免出現因總量減少導致投入品價格飆升的情況,維護農民利益。

三是啟動淨土工程,推進土壤改良。耕地紅線不僅是數量上的,還是質量上的,優質的土地才是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魯西南、東北等主要農區,藉助推進高標準農田、生態農場等專案建設,積極打造一批土壤改良示範基地,引導農業的低碳、綠色、高質量發展。首先,在土地生產方式上,透過農牧結合等方式,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地有機質含量,對土地進行有計劃的改良提升;其次,在耕作技術上不斷創新,例如採取輪作、間作等方式,減少土地損耗,避免透支土壤活力;第三,在投入品使用上加強追溯管理,對於主要農區的畝均投入量,因地制宜設定總量標準;第四,不斷豐富農田補貼(包括種糧補貼等)方式,在以種植面積為主要補貼方式的同時,加大對於土地質量提升等內容的獎補力度,引導全民保護土地。(杜長永)

《中國食品報》(2022年03月10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