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築牢黑土地保護安全屏障|我為耕地保護獻一策

2022-10-04由 i自然全媒體 發表于 林業

怎麼保護田地

築牢黑土地保護安全屏障|我為耕地保護獻一策

本月起,《黑土地保護法》正式施行。筆者認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保護黑土地,要在織密法治網的基礎上,用好經濟激勵、技術最佳化以及普法教育等有效機制,共同築牢黑土地保護安全屏障。

黑土地保護需要更為有力的法治工具。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我國耕地保護力度不斷加大,耕保立法也取得長足進步。《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中都有針對耕地保護的專章,並根據耕保實踐需求進行了多次修改。與此同時,黑土地保護法治化程序也不斷加快,《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先行,隨後國家層面《黑土地保護法》正式施行。筆者認為,當前迫切需要加快制定《耕地保護法》,將耕地保護黨政同責、耕地進出平衡,以及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等禁止性規定和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增強法律之間的協調性,為黑土地保護織密法治網。

黑土地保護需要專門的大資料監測平臺。筆者建議,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物聯網技術、空間定位技術和遙感監測技術等現代化手段,構建黑土地保護監測大資料平臺,精準監測黑土地數量、質量、生態變化。基於大資料平臺資訊,各部門形成合力,強化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及時發現並嚴肅查處土地違法,特別是破壞、盜挖與濫挖等行為,堅決遏制黑土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提高行政執法效能。

黑土地保護離不開有效的經濟激勵手段。儘管《黑土地保護法》明確了地方各級政府的責任以及農業生產經營者的義務,但由於黑土地保護成本與收益“倒掛”,地方政府和農業生產經營者內在動力不足,這將導致法律實施成本過高。對此,可以充分運用利益補償、產業發展等經濟手段,顯化黑土地保護價值,激發地方政府和農戶保護黑土地質量、生態的積極性。比如中央可以設立黑土耕地保護專項基金,按照誰保護、補償誰的原則,加大對黑土地保護的補償力度;也可以建立糧食產銷區橫向利益補償機制,以糧食調出量和調入量為基準核算補償標準,緩解糧食主產縣“糧財倒掛”問題。除了既有的黑土地保護補貼外,還可以透過助推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等產業發展,讓農業生產經營者分享因保護黑土地帶來的增值收益。

作為“耕地中的大熊貓”,黑土地對保障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強化全社會保護黑土地的法律意識。對此,筆者認為黑土地保護普法宣傳有必要向基層延伸,特別是面向典型黑土區基層政府工作人員、農業生產經營者等重點人群開展普法宣傳教育,不僅要讓基層行政執法主體全面知曉耕地特別是黑土地保護相關法律規定,還要以農民聽得懂的方式,讓黑土地保護實施者們知法、懂法、守法。此外,還應規範行政執法流程和標準,推動黑土地保護行政執法標準化、流程化、體系化,提高行政執法的規範性和透明度。

( 作者:郭珍 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築牢黑土地保護安全屏障|我為耕地保護獻一策

文字編輯:方正飛

新媒體編輯: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