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你所不知道的石城(四):千年寶塔的不倒之謎

2022-10-04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林業

六角刺與八角刺一樣嗎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劉善翔 賴旭輝

編者按:

石城縣是中國白蓮之鄉、中國燈綵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溫泉之城,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東北部,於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建縣,因“環山多石,聳峙如城”而得名。全縣轄11個鄉鎮、1個城市社群管委會、131個行政村,總面積1567平方公里,總人口33。3萬人。這裡人文歷史悠久,生態環境優美,紅色底蘊深厚,處處生機勃發,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連續七年獲評贛州市高質量發展(科學發展)先進縣。我們特開設《你所不知道的石城》專欄。本專欄由中共石城縣委宣傳部和人民日報客戶端江西頻道共同主辦,有關內容已由石城縣史志研究室等單位稽核。

今天請看第四期:千年寶塔的不倒之謎

“巍巍宋塔立城東,倒影斜陽映水中。亂世硝煙遺劫火,長河瀲灩起飛虹。”這首古詩裡提及的古塔,就是石城縣寶福塔。寶福塔雄立於縣城琴江河東岸,始建於北宋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迄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2006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福塔是一座江南樓閣式佛塔。塔高59。8米,塔體為七級六面磚木結構,呈竹節鋼鞭形,自下而上逐級微收。塔內每層都鋪設樓板和樓梯。每級有六扇門,三開三閉。每級簷角懸掛有銅鈴,風吹鈴動,悅耳清脆。寶福塔既儲存了盛唐遺風,又兼有典型的宋代建築風格。登頂遠眺,遠近山川,江城風貌,盡收眼底。

寶福塔是我國迄今留存為數不多的宋代古塔之一,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

據《石城縣誌》記載,寶福塔承襲了江南宋塔的建築風格,屬於“磚外璧、木簷、木平座式塔”,主要採用的是磚砌塔身,外包木構部件(如迴廊、塔簷等)的建造方法。這種建築形式,既保證磚塔的強度,又便於人們憑欄遠眺。縱使發生火災,塔身木結構受損,也可以像更換零件一樣更換木製構件,而不會像純木結構塔那樣“牽一髮動全身”。

有趣的是,寶塔塔身設計為七級六面。這是基於中國傳統數理學,寓意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在古塔的建造設計中,樓閣式塔的層高一般從三級到九級不等,取奇數。塔身平面四角、六角或八角,取偶數。塔身選擇六面結構,就像蜂巢一樣,結構比較穩固,有利於防風防震。

從遠處看,寶福塔塔身微微傾斜,向北形成15度夾角。那麼,寶福塔是如何做到斜而不倒呢?首先,塔基採用的是柔性基礎,即一層黃泥石灰、一層鵝卵石,並由人工反覆夯實。這種夯築形式,使得塔的地基結構大大加強。無論熱脹冷縮,還是地面震動,塔體遭受的外力作用都能得到緩解。其次,塔中使用的臥木起固定和部分支撐作用,增強了外壁之間及外壁與塔心柱之間的連線,使塔身成為一個整體,起到了很好的加固防震作用,極大提高了塔身的抗震能力。

寶福塔在歷史上曾遭遇三次兵燹,並在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罹遇兵火,後歷經四次維修。第一次是在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僧明海、正悟等募資修葺。第二次是在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時任知縣郭堯京主持復修。第三次是1991年,這次大修還原了古塔初建時的風貌。第四次是2014年,再次對寶塔的塔身、樓檻等進行了修繕,使得寶福塔更加華麗壯觀,重現唐宋遺風。

如今,歷經千年風雨的寶福塔依然聳立在琴江河畔,與古城牆、古民居相映成趣,見證著這座小城的快速崛起。

審籤:鄭少忠

歡迎投稿,投稿請發rmrbj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