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探訪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丨鑄造創新策源“發動機”

2022-09-23由 浙江日報 發表于 林業

杭州策源地產怎麼樣

浙江新聞客戶端 見習記者 塗佳煜 記者 曾福泉

探訪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丨鑄造創新策源“發動機”

圖為西湖大學最核心的教學科研所在地“學術環”(資料照片)。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潘海松攝

搶佔未來科技創新制高點,拓寬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道,這是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擔負的使命。這條大動脈上的創新者們,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征途上不斷刻下自己的印記。

來到位於大走廊東端的浙江大學,彷彿能聽到這一自主創新高能引擎不懈運轉的轟鳴聲。浙大熱能工程研究所嚴建華教授團隊的發明專利“可調諧鐳射光譜結合飛行時間質譜線上監測二噁英的方法”,前不久獲得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金獎。這種能為大型固體廢物焚燒裝置做“CT”的前沿技術,在世界上首次做到實時線上監測垃圾焚燒過程中排放的劇毒致癌物質二噁英。

目前,杭州、寧波、紹興等地多個日焚燒量超過1000噸的垃圾焚燒廠,以及山東、重慶的一些垃圾焚燒龍頭企業,都安裝了基於該技術研發的二噁英線上監測系統。“既可以最佳化焚燒效率,又能夠確保排放達標,有效降低了企業的運維成本與執行風險,垃圾焚燒更清潔、更安全。”浙能錦江環境諸暨八方電廠總經理楊雷遠說。

讓嚴建華感慨的是,浙大團隊20多年前自主研發流化床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專案所在地就在今天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腹地,那時四周都還是田野荒地。經過近些年一日千里的發展,大走廊持續孕育出創新成果,助力化解垃圾焚燒“鄰避效應”難題。接下來,二噁英線上監測技術還將運用於我國危險廢物焚燒、核電廠固廢處置、大型鋼鐵企業等專案,為環境保護和“雙碳”戰略提供科技支撐。

“可以說,這項技術的推廣過程,正是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原始創新成果向外輻射、支撐產業綠色轉型的過程。”嚴建華說這番話時,正駕車自東向西穿行大走廊,前往位於青山湖科技城的浙大能源研究基地。基地面積達50餘畝,如同一個完備的工廠,一座座四五層樓高的試驗檯均由科研團隊自主設計安裝。更多的固廢、能源清潔利用新技術正在這裡開展中試,準備走向市場。

AI+蛋白質組學、紅細胞治療技術、精密3D列印……城西科創大走廊上另一創新重鎮西湖大學這一系列前沿創新成果的高效轉化,在2020年催生了西湖歐米、西湖生物醫藥和西湖未來智造這3家年輕的公司。僅過了兩年,它們的估值均已超過1億美元,今夏紛紛躋身準獨角獸行列。

“蛋白質組學在精準醫療中廣泛應用的黃金時代正在來臨。我們讓人工智慧技術變成人類的另一隻‘眼’,處理關於人體蛋白質的紛繁複雜的大資料,進而解析生命活動的數學規律,最終實現基於蛋白質組的精準醫療。”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西湖歐米創始人郭天南告訴記者。目前,這家企業已搭建起一支複合人才團隊,透過AI+深度學習與臨床醫療大資料整合,積極探索有臨床應用潛力的新診斷方法和治療靶點,重點關注腫瘤、代謝性疾病等人類重大疾病的精準分型、預後預測和精準治療等。

西湖大學迄今已成功孵化培育了21家科技創新公司,融資總額超16億元,估值超百億元。西湖大學成果轉化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西湖大學在大力推進基礎前沿研究的同時,探索靈活高效的成果轉化路徑。學校引入專業化“技術經紀人”團隊,建立綜合服務、產業賦能和金融投資三大服務平臺,提供成果轉化的全流程服務,架起科研與商業、學術界與企業界之間的橋樑,全程助力科技成果從“0”到“100”發展。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整個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還能看到5家省實驗室、1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4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今年大走廊新獲得國家科技獎23項、省科技獎一等獎44項,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核心技術。高能級創新“發動機”的牽引,正是浙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能和最大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