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種好中國糧 做優湖南飯丨大圍山梨:梨中“新貴”

2022-09-22由 華聲線上 發表于 林業

梨對中國農業起到了什麼作用

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彭雅惠

【江湖傳說】

大圍山與梨的緣,就有這麼妙不可言。海拔高、灌溉差、溫差大的森林小氣候,種不了糧食,卻種出了皮薄多汁、甘甜可口的梨。

2014年,“大圍山梨”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並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2018年,“大圍山梨”成為湖南第一個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示範樣板,同年在第16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代表湖南特色地標形象參展,一舉奪得參展農產品金獎。

規模種植40年來,“大圍山梨”已經成為梨中“新貴”,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評價其品牌價值已超過2。3億元。

種好中國糧 做優湖南飯丨大圍山梨:梨中“新貴”

(“大圍山梨“中的黃金梨。本版圖片均由大圍山鎮提供)

【尋味三湘】

還有15天——進入8月,大圍山鎮的果農們都在掰著指頭倒數釆摘的日子。

黃金梨即將開採,同時到來的將是一年中“大圍山”水果銷售的頂峰。

“看今年的訂單,又會供不應求。”大圍山水果聯合社負責人吳伏平口氣平淡,臉上的笑卻早已藏不住。

過去40多年裡,“大圍山梨”如何在無數輪“淘汰賽”中發展壯大、成為瀏陽一大特產?8月2日,記者來到大圍山鎮一探究竟。

種好中國糧 做優湖南飯丨大圍山梨:梨中“新貴”

念念不忘的味道——

出類拔萃的細膩與甘甜

青山如黛。

進入大圍山鎮,人們便進入了群山的懷抱。一望無際的森林佔據高高低低山頭,滿目青綠。空氣中果香若隱若現,提示人們山林裡著實有大批果樹,在大暑高溫催動下,果子正一日熟過一日。

鎮東北的楚東村鄧源衝,長青果園是當地最大果園之一。汽車上不了山,必須一步步爬至半山坡,才能看見300畝梨樹漫山遍野鋪開,數不清的黃金梨靜待豐收。

“試試看,味道很正。”魯仕宏是長青果園的合夥人之一,從2009年接手果園後,幾乎日日都在果園勞作,他從樹枝間挑了幾個黃金梨分與眾人。

女人拳頭大小的梨,黃綠薄皮隱隱帶著細白麻點,清淡果香勾得人張口就咬。

剎那間清甜涼爽的汁水溢滿唇齒,梨肉入口消融,不留果渣。

所有人都大讚,除了魯仕宏:“山裡氣溫低,還要再等等,立秋後梨的甜度更好。”他告訴記者,“大圍山梨”皮薄汁多,甜度高出外界梨4至5度,“越是挑剔的舌頭,就會越喜歡吃。”

如今“大圍山梨”主栽品種有翠冠、園黃、黃金三種,成熟期從6月底至8月不等。但不論哪種,都果形端正,最大單果可近一斤,成熟後果肉脆嫩、果汁充盈、果核極小。

種好中國糧 做優湖南飯丨大圍山梨:梨中“新貴”

(大圍山鎮水果公園全景。)

孜孜不倦的追尋——

充分發掘大圍山的“天賦”

還沒摘下的“大圍山梨”就像待嫁的新婦,每一個都套上了木漿紙果袋,見不到真顏。

“梨甜味濃,鳥和蟲專盯著咬。”吳伏平告訴記者,翠冠、園黃、黃金是三種在南方常見的沙梨品種,在大圍山之外也多有栽種,“但都沒有這麼好吃。”

究其原因,他認為“老天爺賞飯吃”——

大圍山鎮森林覆蓋率85%,空氣質量常年優異;

瀏陽河發源於此,水質清潔多礦物質;

山地多板頁岩風化土壤,自然肥力高,酸鹼度適中,富含有機質;

山區海拔高,日照強,年均晝夜溫差達16至18攝氏度。

在森林小氣候滋養下,“大圍山梨”吸天地之精華而生。

但“老天爺”並沒有輕易透露大圍山鎮的“天賦”。

上世紀80年代前,恰恰因為地勢高、灌溉條件有限,大圍山鎮農民種糧一遇到稍微乾旱的年份,就顆粒無收。

有人嘗試“旱作”,先後種植葡萄、西瓜、大白桃等水果,但有的收益一般,有的品質不佳,有的難以穩產。

直到果農張俊凡從湖北引進了“金水2號”梨與“黃花梨”,試種後竟大獲成功,結出的梨市場上供不應求。很快,跟著試種的農戶也嚐到甜頭,種梨的人越來越多。

40多年、2000多戶果農不斷嘗試選育品種。“試種過的水果品種不下300個,綜合考核天氣、蟲害、土壤、市場接受程度等情況,篩選出最優良的品種保留下來。”大圍山鎮農業農村辦負責人說。

大山的“天賦”一經解密,“大圍山梨”就快速崛起為梨界“天花板”,零售價一度超過每公斤20元。

種好中國糧 做優湖南飯丨大圍山梨:梨中“新貴”

(大圍山鎮。)

躍躍欲試的探索——

“水果+旅遊”產業鏈在延伸

周安全眼部殘疾,但他心明手巧,將10畝梨園打理得緊緊有條。賣完最晚成熟的黃金梨,今年就能實現“年入十萬”。

“‘水果節’上已經預訂了不少。”周安全說。

7月下旬,瀏陽市大圍山水果文化生態旅遊節啟動。借勢大圍山旅遊和漂流旺季帶來的遊客,黃金梨還沒熟,就開始熱銷。

“水果各地都有,獨闢蹊徑才能實現更大價值。”大圍山鎮黨委副書記張宋姣介紹,大圍山鎮推進農業產業與全域旅遊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春賞花、夏漂流、秋摘果、冬踏雪”的四季旅遊模式,其中大圍山水果文化生態旅遊節聲勢最為浩大,已經連續舉辦13屆。藉助節會效應,“大圍山梨”順利走出了大山。

“節會帶動梨等水果銷售佔總量50%,歷年積累老客戶回購佔總量40%。”周安全告訴記者,“水果+旅遊”的農旅產業鏈在大圍山鎮不斷延伸。

如今,大圍山鎮以梨為主打的水果種植面積已達25000畝,發展水果種植戶2600餘戶,建成了25個特色果園和標準化基地,年產值過億元,帶動全鎮人均每年增收11000餘元。

種好中國糧 做優湖南飯丨大圍山梨:梨中“新貴”

(“大圍山梨”中的園黃梨。)

【茶餘飯後】

還在樹上就被訂走了

大圍山鎮農業農村辦主任 鍾交明

最後一批梨還在樹上就被訂走了,但還有老顧客希望增加訂單。

近幾年,這樣的情況在銷售“大圍山梨”時很常見。

人氣旺、銷售旺,是節會帶動的體現,但歸根結底是“大圍山梨”的品牌魅力。

為了打造這個品牌,大圍山鎮的果農們努力了40多年。在“天賦”優異的基礎上,不斷淘汰表現不夠好的品種、選育種植優良新品種,並與多所大學“科技聯姻”,研究推出了套袋栽培、頻振式殺蟲燈、無公害施肥等新技術和蚜繭蜂、赤眼蜂等特色綠色防控技術,以確保果品綠色生態、優質可靠。這些,都是成功建立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示範樣板的基礎。

為了保持這個品牌,果農們願意放慢腳步、做精產品。試種新品種、淘汰老品種,是必由之路,但篩選品種時間長且情況複雜多變,不可避免影響產量。此外,對於品質達不到標準的梨子,農戶會自行承擔損失,不對外銷售次品。

“大圍山梨”目前不夠賣的,滿足市場需求,增產“大圍山梨”看來需擴面。但前提是保證品牌和質量。如果這一條做不到,寧可讓梨子產量少一些。千萬不能濫竽充數,砸了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