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曹和平:世界本來就不是平的

2022-09-20由 環球網 發表于 林業

苔蘚地衣屬於草本植物嗎

2005年,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弗裡德曼出版《世界是平的》一書,隨當時如火如荼的全球化程序迅速火遍全球。十幾年過去,弗裡德曼的好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近日撰文闡釋當前全球化所經歷的變化,他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出發,認為世界不再是平的了,這有點讓人意外。

按《世界是平的》一書的說法,新技術條件下,交通網路和通訊基礎設施在“空天海地”意義上實現一體化聯通,數字技術又使得各種各樣的超大複雜設施在很短時間內實現超小型化。上午在紐約第49大街上釋出的新款時裝,兩小時後就可能在深圳的放樣車間中出現。人類活動中的資訊流、資金流、高能物流和人流,在地球表面布了一層經濟和社會瞬時活動的膜,世界是平的了。

那麼世界現在又為什麼不是平的了呢?克魯格曼認為,過去幾十年間,交通技術的進步速度跟不上網信技術的進步,全球化累積出“超全球化”現象,產業鏈外溢過度,數字替代技術出現之後,產業鏈迴流在物流成本節約和勞動替代方面變得有利可圖了。貿易全球化出現了與一戰前類似的現象,“超平衡”貿易帶來國際間不平衡,政治經濟學考慮壓倒了效益經濟學,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取勝。而“世界本來是個危險的地方”,來自“中俄的挑戰讓原本就不平衡的技術和貿易平衡出現了更大的阻礙”。

世界究竟還平不平,現在是要揚棄原作者思維的時候了。當年《世界是平的》在中國出版後,有點像上世紀80年代美國作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貝爾的《後工業社會來臨》所帶來的效應,為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思維維度,向我們傳達了新技術到來的好訊息。從其所產生的積極輿論效果看,十幾年來,中國人以超大規模人群行為帶來數字資源沃土,中國的年輕一輩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學習國際先進技術並用於創新,在網際網路資訊平臺、社交平臺、數字商務平臺、地方公共品平臺等方面出現引領世界的創舉,實現從“工業2。0”向“工業4。0”的突破,在數字技術的深層領域,站到與發達國家互有短長的位置上,甚至在第六代數字平臺的迭進方面,對美國形成超越趨勢。

這也許是托夫勒、貝爾、弗裡德曼在著書立說時所沒有想到的事情。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者當年判斷世界是平的時候,就是對世界的一種短期觀察,如今他們認為世界不再是平的,除了對全球化近十幾年發展的失落外,同樣是對世界的一種短期觀察。事實上,世界本來就不是平的,而生命是分株櫱生的。

前兩年在劍橋大學遊學時,經濟系的羅蘭教授與我等三人劃小船遊康河。他說當年他的系主任、邊際經濟學派創始人馬歇爾教授問同事:“為什麼康河兩邊樹木分成高喬、中喬和低喬,高灌、中灌和低灌,還有草本、苔蘚和地衣,為什麼草本植物永遠長不成灌木和喬木呢?” 這段話的啟示在於,人類對生命的理解剛在基因工程方向上有個良好的開頭,但遠沒有對生命櫱生的整體過程做出類似物理學、數學一樣的研究。有機生命體自衍化形成之後,就是自成目標的。一切經濟和技術過程是靈長類生物——人——所主導參與的,因此經濟社會活動同樣是櫱生。就如同當年馬克思、恩格斯在歐洲把社會主義由空想推向科學,他們的事業如今在東方發揚光大一樣。當全球化的種子在世界各地成長,全球化的山花爛漫時真正到來了。世界是平的比世界是生命櫱生的判斷要差一個思維維度的距離,這是克魯格曼在思考當今世界秩序時的理論欠缺之處。(作者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