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還在繼續做“杜鵑殺手”?趕緊學會這幾招

2022-09-18由 農民也優雅 發表于 林業

多枝杜鵑怎麼造型

映山紅,其實在農村大多數人還是稱作杜鵑或者是山石榴,在咱們農村每年的四五月份盛開于山嶺之上,花色淡紅或深紅,把整個山嶺映的猶如滿天的紅霞,可能這也就是映山紅這名字的由來吧。現在有很多人喜歡把野生的映山紅移植回家,不過估計沒有一點專業的知識的人還真的難以養活,那麼到底野生映山紅怎麼樣才能提高成活率?正好我也是杜鵑的發燒友,那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野生映山紅移植的一些基本知識吧。

還在繼續做“杜鵑殺手”?趕緊學會這幾招

一,野生映山紅移植的最佳時間。

映山紅合適的移植時間很長,幾乎從頭年的秋分開始一直到花前都可以進行野生老樁的移植,因為這段時間的映山紅生命體徵正處於休眠期,整個樹幹裡儲存了充足的養分,而且樹液停止流動,這樣也就減少了因移植對映山紅帶來的傷害。

但是真正最合適映山紅老樁的下山時間還是在正月的這段時間裡,經歷了一冬嚴寒的考驗,不管是病蟲還是病菌在這個時間內都是最少的時候。所以建議映山紅老樁的發燒友還是選擇這個時間進行移植吧,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成活率。

還在繼續做“杜鵑殺手”?趕緊學會這幾招

二,野生映山紅挖掘的技巧。

對於資深的映山紅愛好者來說,為了保證下山樁的成活率,都有一套自己的挖掘方法,具體可以分做兩步來進行。

1,深秋斷根養樁。映山紅根系生長的非常緩慢,而且多為一些毛細根系,而要想提高成活率就得想辦法讓映山紅生長出更多的新生根。所以在深秋的時候就把映山紅的側根挖出來進行修剪,只需要保留主根不動,然後原土覆蓋。

這種做法的最大作用就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映山紅會依靠主根提供的養分,不斷的生長出新的根鬚,而這些新生的根系正是以後移植時成活的保障。

2,正月挖掘移植。一般來說,映山紅移植的時候都會把主根剪斷,在這時候我們就必須注意小心的挖掘,儘量避免不要再傷到新生出來的細根,可以說新生的根系保留的越完整則成活的機率就越大。

還在繼續做“杜鵑殺手”?趕緊學會這幾招

三,對映山紅新手移植的一個關鍵建議。

就算我不說,現實中號稱“杜鵑殺手”的朋友應該不在少數吧?很多人看到別人栽一棵就成功一棵,而自己卻怎麼栽怎麼死,總之辦法用盡了成活率卻很是讓人傷心。

對於這一部分朋友,我的建議就是不要在網上去購買那些下山樁,而是自己親手去挖,挖的時候我們只需要保證一點,那就可以有百分百的成活率,而這關鍵的一點就是;原土移植!在挖掘的時候儘量保留根系的原土別動,然後用草繩或者布條包紮,進行原土移植。

還在繼續做“杜鵑殺手”?趕緊學會這幾招

四,映山紅移植時必須狠剪。

野生映山紅一般都生長的枝繁葉茂,一些老枝長的甚是蒼勁奇特,移植的稍晚一些甚至帶有滿樹花苞,所以很多人在移植時左右為難真的難以下手,但是越是這樣就越難保證成活率。

所以我們在移植時根本不需要這麼愛惜,根據自己預定的造型,只需要留住主要的枝條就可以了。很多人在移植以後的第一年,幾乎是花團錦簇,但第二年就再也沒有活過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映山紅在移植的時候沒必要憐花惜玉,就得狠剪。

還在繼續做“杜鵑殺手”?趕緊學會這幾招

5,映山紅移植的合適環境和後期護理。

1,映山紅喜陰怕暴曬。大家都知道映山紅一般生長在比較廕庇的環境裡,比如說背陽的山坡或者松樹底下。所以我們選擇移植的環境必須是相近於這一類的地方,能夠保持在早晨的一段時間有太陽的地方就是最好的,早晨的陽光比較柔和比較適合映山紅,切忌在太陽暴曬的地方。

2,最適宜映山紅的土壤。前面說過映山紅喜歡生長在松樹底下,所以微酸性又疏鬆透氣的松針土非常適合映山紅生長。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風化岩土也非常適合用於種植野生映山紅,因為風化岩土也是微酸性,而且排水性非常良好。

還在繼續做“杜鵑殺手”?趕緊學會這幾招

3,映山紅的澆水養護。映山紅喜陰、喜溼,但是卻極怕澇,因為映山紅根系比較纖細,過澇的環境非常容易漚根導致死亡。所以我們澆水不應該過多,在一個月四次為好,澆水儘量選擇天然水(雨水、河水、池塘水,或者放置兩三天的自來水),同時可以在每次的水裡新增微量的硫酸亞鐵,保證土壤的微酸性環境。

4,映山紅的施肥管理。原則上來說,映山紅不喜歡大肥,而我們剛剛移植的培土中本身已經有足夠的養分,所以移植後的映山紅基本不需要施肥。在移植成活之後,依據映山紅的生長態勢,可以少量施用餅肥水或者礬肥水。只有等到移植之後完全生長正常,可以在花季開始每半個月施肥一次,到六月以後止。

還在繼續做“杜鵑殺手”?趕緊學會這幾招

總結,提高映山紅移植的成活率主要就在於這幾個方面,概括起來從開始挖掘到最後養護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養根、護根、狠剪、選址,以及最後日常細心養護。所以說映山紅雖然非常惹人喜愛,但真的要養好還是需要花一點心思的,這也正所謂來之不易才會倍加珍惜吧。(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