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李廣公報私仇殺害霸陵尉,漢武帝為何對此表示欣賞?

2022-09-17由 王朝名將與英雄史詩 發表于 林業

定計除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熾熱的強漢(18)

主筆:閒樂生朱暉

漢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的關市反擊戰,漢軍四路兵馬,只有衛青取得大勝,李廣則全軍覆沒被送上了軍事法庭。同時上軍事法庭的還有公孫敖,他也碰到了匈奴的大股部隊,結果損失了七千騎兵,只剩了三千回去,比李廣好不了多少。至於另外一路公孫賀部,則撲了個空一無所獲,相當於帶一萬人公款武裝觀光了一把。你瞧這仗打的,比馬邑之謀也好不了多少!

漢武帝震怒,李廣身為衛尉,其統率之南軍,皆為內地郡縣輪值上番的精銳衛士。此次慘敗,帝國一下子損失了這麼多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老兵,李廣罪莫大焉。

根據廷尉的審理,李廣公孫敖失敗的主要原因除了我們以上的分析,還由於“校尉背義,棄軍而北,小吏犯禁”,無非還是管理疏忽所致。漢武帝於是下詔曰:“用兵之法:不勤不教,將率之過也;教令宣明,不能盡力,士卒之罪也。代郡將軍敖、雁門將軍廣所任不肖,按律當斬!”(《漢書 武帝本紀》)同時宣佈只降罪二將,不罪及普通吏卒。

看來,李廣沒能戰死沙場,卻要死在自己人的監獄裡了,這可為之奈何?

放心,我們前面就講過,早在景帝時期,漢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就宣佈了一條規定:“得輸粟縣官以除罪”。也就是說,只要向朝廷交上足夠的錢糧,多重的罪,都可以減輕刑罰。

於是李廣和公孫敖各自上交了一筆五十萬的鉅款,得雙雙免罪,但官兒是不能當了,爵位也沒有了(注1),削為庶人,回老家好好閉門思過去!

李廣公報私仇殺害霸陵尉,漢武帝為何對此表示欣賞?

只有衛青,深入匈奴,斬首七百,燔其龍城,凱旋而歸。武帝聞信大感欣慰,朕果然沒有看錯人,自大漢開國以來七十年來,從來都是匈奴侵我邊郡,殺我子民,唯有衛青,深入敵境,一戰攻入龍城,大振我漢軍士氣,這筆學費花的值!於是立封衛青為關內侯,寵信更甚從前。朝野上下也由此對衛青徹底改變了觀感,一時刮目相看,嘿,這小子還行啊!

身為姐姐,衛子夫自不落衛青之後,以爭氣的肚子再次為衛氏爭取榮耀。龍城之戰一年後,元朔元年三月,衛子夫為漢武帝誕下一子,這就是後來的衛太子劉據。而衛子夫母以子貴,被封為皇后,原來的劉嫖之女陳皇后則早因勾結女巫玩弄巫蠱而被打入冷宮(注2),無盡等候,獨自淚流,獨自忍受,高唱長門怨去了。誰能想到,在真實的歷史中,竟也有這等矯情公主病與溫柔傻白甜的爛俗劇情。

劉徹在29歲的高齡終於“老來得子”,使自己的最高權力有了傳承。他心裡真美,不僅為此事立高禖祠以祭祀生育之神,又大赦天下,還命令御用文人東方朔、枚皋二人作《皇太子生賦》及《立皇子禖祝》,群臣亦皆來賀喜。

李廣公報私仇殺害霸陵尉,漢武帝為何對此表示欣賞?

另外一邊,李廣並沒有回老家隴西閉門思過,而是選擇留居在終南山腳下的藍田。

提起終南山,我腦子裡浮現的第一個詞是佛道,第二個詞是隱士。

眾所周知,終南山既是中土佛教諸宗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發祥地。中國第一座佛寺白馬昭覺寺(又名羅漢寺),就建在此處(東漢永平初年),老子也是在這兒為尹喜子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的。後來還有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等著名道士,也都曾修道於此。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更是非常詳細

描寫過全真教的總部終南山。

此外,正因為終南山優美的景色與濃厚的佛道氛圍,後世有很多仕途不順的文人高士都在此處隱居過,比如漢初的商山四皓,西晉的竹林七賢,東晉的陶淵明,以及唐代的李白、王維等等等等,不可勝數。

這樣看,難道李廣經此磨難,竟然心灰意懶看破紅塵,想學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或者要學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了嗎?

當然不可能,李廣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一心一意只想建功立業,何嘗有過片刻甘願蟄伏。其實終南山離長安非常之近,甚至就在漢武帝擴建上林苑的範圍之內,他不回老家卻待在這兒,顯然是覺得此處“易為時君所徵召”,一旦戰事再起,欠乏良將,皇帝總會再來找他的。與其跑回遙遠的隴西,不如留在這兒,就近以待國家召喚。

事實上,中國歷史上凡隱居在終南山的隱士,也大多是“身隱心不隱”,或者說是假隱,一旦遇有建功立業獲取名利的機會,他們便欣然出山,又為主子效力去了。他們若要真隱,躲得遠遠的讓皇帝找不著豈不更好?所謂終南捷徑,說的就是這麼個意思。

不過,文人假隱求仕,多以讀書山林致聞達於朝廷,而李廣是個武將,他卻只能射箭狩獵以解閒居之苦悶。不過也因為這個愛好,他還在此地結交了一個好朋友,同為將門之後的灌強。

灌強是漢初名將灌嬰之孫,周亞夫手下大將灌何之子。漢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灌何病逝,灌強就繼承了潁陰侯的爵位。然而五年前(公元前134年),灌強因罪被免侯,祖先的功蔭被堂弟灌賢繼承了去。從此,他閒居南山,終日飲獵,也夢想有一天能重回朝廷。

一個不得封侯且覆軍免職,一個因罪失侯而功名渺茫;類似的命運,相同的愛好,讓這兩個同是天涯淪落人走到了一起,結為意氣相投的摯交好友。兩人經常結伴同遊,縱酒射獵,流連山景,樂而忘返,可以說李廣在終南山渡過了他這一生中難得的輕鬆時光。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其實這短暫而閒適的山居時光,對於年年辛苦在征途上的李廣,也未嘗不是件好事兒。

世事無常,得失難料,這大概就是人生吧!

李廣公報私仇殺害霸陵尉,漢武帝為何對此表示欣賞?

然而好景不長,倒黴的李廣接下來很快就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不僅讓司馬遷不愉快,李廣的粉絲很不愉快,就連本作者都有點不愉快了。

一日,李廣又與灌強去終南山上打獵,一時性起竟忘了時間,回頭竟已日落西山。但所謂既來之則安之,兩人見天色已晚,便席地而坐,就在田野之間點起篝火,一面燒烤野味,一面把酒當歌,看遠山近水,聽蛙鳴蟲唱,感覺世界原來如此美麗。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飢。”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山野歡飲,自有一番放縱的快意,兩人喝喝酒罵罵娘,胸中壘塊,奔瀉而出,於是很快就醉了,醉的物我兩忘,飄飄欲仙,直到夜半更深,這才醉醺醺的各自回家。

我們都知道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酒駕害人害己,是當今社會民眾最深惡痛絕的事情。而李廣趁著酒意以及絕對自信的騎術,竟然不僅酒駕,而且違反禁令,與國家執法部門起了衝突,結果,終於鬧出了大事兒來。

諸位,酒駕害死人哪!要牢記教訓,千萬別重蹈李廣覆轍。

當夜,李廣醉歸,或許是找不到投宿的地方,或許是急於回家,又或許真是喝高了,他竟然無視法紀,連夜闖到霸陵亭下,大大咧咧的叫起門來。

所謂霸陵,就是漢文帝劉恆的陵墓。很多人讀史至此,都大罵李廣夜闖皇帝陵寢,屬於大不敬之罪,其實事情也沒有那麼嚴重,一般漢朝皇帝建陵,都要在陵墓附近建立一個新的聚居區,將當朝的大臣、貴族和富戶遷入,等皇帝駕崩後,陵墓最終建成,這個聚落也就升格為亭或縣,稱為陵亭或陵縣。這種地方白天城門開著,晚上當然要關閉,如果沒有朝廷特發的夜行憑證,一般人肯定是過不去的。

所以李廣之罪,無非是違反漢朝治安條例而已,談不上大不敬。

這要換個好說話的霸陵亭尉,說不定也就放李廣過去了。

可惜,偏偏今天這位霸陵尉晚上也喝高了,他被李廣的叫門聲吵醒,氣不打一處來,便跑出來對著李廣一通呵斥,絲毫不客氣,半點不通融。

李廣公報私仇殺害霸陵尉,漢武帝為何對此表示欣賞?

深諳潛規則的李廣隨從趕緊跑過來,一把拉過霸陵亭尉,扯到邊上,低聲道:“此為故李將軍,公且高抬貴手,行個方便。”

不料霸陵亭尉不但沒有立正敬禮,反而跳起來大叫道:“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李廣的臉頓時綠了。他是文景武三朝老將,是大漢軍隊的一面旗幟,是“立名於天下久矣”的國民偶像,朝中哪個將相公卿見了他不是客客氣氣尊敬有加,這小小亭尉算個什麼東西,竟敢如此無禮?哦對了,這大概就是酷吏吧,李廣幾個月前才從監獄裡放出來,在那些刀筆之吏底下受盡了屈辱,他明白,這些狠人只認皇帝,只認律令!他們眼中沒有任何人的尊嚴與價值,事實上,他們的一大快樂,就是踐踏別人的尊嚴與價值。這霸陵亭尉雖然只是個官兒

小的

不能再小的“鄉派出所所長”,但他轄下的居民不是權貴就是豪強,所以他的一大快樂,就是整這些“高等人”,來達到精神按摩,特別是像李廣這種聞名天下的昔日名將,整整最開心了!

於是,霸陵尉又笑話了李廣一通,然後命士卒把李廣給扣了,關在霸陵亭下,治安拘留一夜,以儆效尤。

李廣垂頭喪氣束手待擒,只覺滿腹辛痠痛苦羞辱悲憤齊上心頭,天哪天,虎落平陽被犬欺了,堂堂飛將軍,窩囊丟人竟至於斯乎?他真想現在就一箭把這臭嘴巴小吏給射了以洩心頭之恨,但回頭一想不行,我現在無權無位,殺人肯定得償命,咱犯不上吃這眼前虧。

從此,李廣與霸陵尉的樑子算是結下了,他遲早要跟這傢伙算總賬。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太史公《報任安書》亦有云:“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在古代,士大夫的尊嚴受辱,或自殺,或殺人。總之,此仇不報非君子!!死灰獨不復燃乎?

李廣公報私仇殺害霸陵尉,漢武帝為何對此表示欣賞?

李廣報復的機會很快來了。就在他免職賦閒後第二年秋天,匈奴兩萬騎兵大舉入侵漢境,殺死遼西太守(遼西郡治陽樂,今遼寧義縣西),擄去邊民兩千多人。武帝乃重新起用韓安國為材官將軍,坐鎮漁陽,以抵擋匈奴入侵。韓安國運氣不錯,剛到任就打了個小勝仗,還抓到一批匈奴俘虜,審問之下,得知匈奴軍隊主力見漢軍強大,早已遠遁大漠,不欲再與大漢為敵。

老謀深算的韓安國,聽了匈奴俘虜的花言巧語,竟忽然變得天真起來。他立刻上書武帝,說現在正值秋收農忙時節,請求停止屯兵,讓所有士卒先回去收糧食。結果,作為漢東北邊防重地的漁陽,竟只剩了七百常駐軍,但韓安國認為這就足夠了,匈奴已經遠遁,戰爭結束了。

韓安國錯了,大錯特多。對於農耕民族來說,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又何嘗不是呢?秋天,漢人的糧食成熟了,可匈奴的戰馬也肥壯了;所謂月黑風高殺人夜,秋高馬肥搶糧時,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搶的就是你。

對於匈奴人來說,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不是我的搶過來,就是我的。這很正常,理所當然。因為掠奪別人的勞動果實,這就是匈奴人的勞動習慣,一切只是為了度過寒冬,一切只是為了生存。

果然,漢朝這邊方罷屯兵月餘,匈奴人就殺來了,是年秋,匈奴二萬騎入漢東北境,殺遼西太守,掠邊民二千餘人,繼而又入漁陽、雁門,各殺掠千餘人。三郡剛剛豐收的糧食,自被匈奴一搶而盡。韓安國手下只有七百人,根本無力抵擋,幾乎全部戰死,無奈只好退守右北平,放任匈奴魚肉漁陽百姓。這正是,你罷兵,我殺人,莫錯過了好時光;你農忙,我搶糧,為誰辛苦為誰忙?

韓安國一敗再敗,悔愧交加,又連遭武帝責斥,鬱鬱不樂,竟至吐血而死。

衛青的龍城之勝與韓安國的漁陽之辱證明,面對匈奴,只能針尖對麥芒,與之拼力決戰。忍辱求和是沒有前途的。從此,漢朝上下終於統一了思想,不再瞻前顧後戰和無定,結果一時間,銳勇輕死之士充滿朝廷,保守派徹底沒戲了。

這就是我們的祖先漢朝人。接連遭受的慘敗不僅磨滅不了他們的雄心,反而更加激發了他們的鬥志,從而越戰越勇,越戰越狂,越戰越遠,越戰越強!

李廣公報私仇殺害霸陵尉,漢武帝為何對此表示欣賞?

而韓安國死後,東北的情況就更是一團糟了,漢武帝迫切需要一名救火隊員去收拾殘局,如此重任與苦差事,非李廣莫屬。

於是一紙詔令發到藍田,武帝拜李廣為右北平太守,並言東北告急,命他即刻上任,不得有誤。

這正是: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雲。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橫行負勇氣,一戰淨妖氛。——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李廣聞詔大喜,遂飛奔長安,在上任之前,向漢武帝提出了一個條件,說霸陵尉忠於職守,大公無私,是個大大的人才,請準調任右北平軍中為軍正,使掌軍法。

漢武帝一聽好呀,李廣也懂得治軍嚴明瞭,看來這一年朕沒白讓他閉門思過,恩准了!

那邊霸陵尉聽說自己升官,本來挺高興,但又聽說自己的頂頭上司竟然是李廣,當下心裡涼了半截。大家都在官場上混,豈能不知其中險惡,現在自己落在李廣手裡,那還能有個好嘛,小鞋是穿定了,人家肯定得報復,慘了。

歷史告訴我們,官兒永遠是官兒,死灰也能復燃,犯了錯,大不了歇會兒,等風頭過了,轉眼調個地方繼續還是官兒,怎麼地還是能繞個彎繼續打擊報復你,逃是逃不掉的,硬著頭皮挨吧,人在官場飄,豈能不挨刀?

於是霸陵尉忐忑不安的來到軍前報道,正想磕頭認錯說句小人有眼無珠不識泰山您大人不計小人過,李廣卻壓根不給他這機會,直接推出軍門砍了!

——當初在霸陵你是老大我不敢動你,但現在右北平我可是老大了,好不容易逮到這個機會,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我不殺你還真對不起我這張老臉了!

表面上看,李廣這事做的忒不厚道,度量也忒小。但聯絡到他最終被刀筆之吏逼死的結局,我們就會發現,他報復霸陵尉的行為,還是他內心強烈的軍人尊嚴感在作祟。太史公不愧是太史公,前後呼應之間,就寫出了他要呈現的時代氛圍與悲劇。

事實上,從周勃到周亞夫,再到李廣,乃至太史公他自己,都是這個時代悲劇的犧牲者。

按照漢律,六百石以上官員犯罪有“先請”制度,即對犯了法的官員,必須先向皇帝報告,“請”其作出減免的決定,這是貴族官僚的一種法律特權。當然,依照情況輕重,皇帝也可以選擇不減免,不過,此時正當用人之際,漢武帝肯定不會自毀長城,總不能為了區區一個亭尉就殺了一個將軍吧,這未免也太虧了。於是漢武帝玩弄辭令,輕輕一詔,就名正言順合情合理合法的免去了李廣殺人之罪。所謂官字兩個口,正過來說反過來說都可以,只要頂個寶蓋頭就行。

該巧妙詔書內容如下:

“將軍者,國之爪牙也。《司馬法》曰:“登車不軾,遭喪不服,振旅撫師,以徵不服;率三軍之心,同戰士之力,故怒行則千里竦,威振則萬物伏;是以名聲暴於夷貉,威稜憚乎鄰國。’夫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於將軍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顙請罪,豈朕之所旨哉!將軍其率師東轅,彌節白檀,以臨右北平盛秋。”

看到這篇詔書,我又忍不住淚流滿面了,漢武帝真是太有才太會用人了,這樣一來,不僅霸陵尉成了李將軍樹立軍威的合理犧牲品,相信李廣看到這封詔書,也一定會叩謝龍恩感動流涕。天乎,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陛下也!

作者年少時讀史至此,也曾對李廣此段劣跡甚是傷心,因為這破壞了英雄的完美形象。但後來年歲長了書讀多了再一想發現這其實也很正常,人無完人,英雄也不是聖人,他們有血有肉有感情,他們也會挾私報仇,他們也會濫殺無辜,他們也會有個人英雄主義與流寇殘餘,正所謂可愛之人必有可惡之處,可敬之人亦必有可恨之處,愈是能人志士,其優劣善惡愈將無限放大。自古名將,大多是因為太有本事太有威望,進而太過驕傲太過敏感。所以除了信陵君韓信衛青等少數人外,大多數都是死愛面子活受罪。當年項羽也正是為了自己的面子,殘忍的烹殺了王陵之母,完全不顧政治影響。

缺少政治家的胸襟與氣度,這大概就是史上英雄名將們總也繞不出去的致命死結吧,太愛面子反而真正大丟面子,世上之事大多如此。當然,以今天的法律視角來看,李廣洩私憤,圖報復的行為無疑已經犯了故意殺人罪,但對於這樣的特殊歷史環境下的特殊歷史人物,我們應該更多一些深入的反思,而不是激憤的指責,這對我們也更加有益。

另外,從這段歷史記載也可以看出,漢武帝對李廣其實還是很愛護的,但一個備受皇帝愛護的名將卻為何還是落得了個悲劇下場呢?這又有很多令我們反思的地方。

李廣公報私仇殺害霸陵尉,漢武帝為何對此表示欣賞?

注1:李廣雖未封侯,但他多年征戰沙場,卿一級的爵位還是有的。漢承秦制,亦有二十等爵制。但李廣犯法,便只能削爵為庶人,從頭開始了。

注2:所謂巫蠱,大致是用桐木削製成仇人的形象,有的插刺鐵針,埋入地下,用惡語詛咒,以為能夠使對方罹禍。漢武帝時,迷信成風,很多宮廷婦女都因為嫉妒而使用巫蠱互相詛咒,當年陳阿嬌便是因為用巫蠱詛咒衛子夫而被廢掉了皇后之位,漢武帝還特意讓酷吏張湯來處理此案,極力株連,最終殺了三百多人,將竇太后、長公主與陳皇后一黨的所有外戚舊黨勢力幾乎清除乾淨。至此,漢初的黃老政治的意識形態宣告全面終結,外戚、功臣、諸侯王這三大權力結構完全瓦解,這才有了漢武帝真正的大權獨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