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古人筆下的荷花,唯美了整個夏天

2022-09-17由 東方文化雜誌 發表于 林業

基出三脈是離基三出脈嗎

古人筆下的荷花,唯美了整個夏天

眼下正是觀荷好時節,很多人不知道,古人還曾專門為荷花設立了一個節日——觀蓮節,一般為農曆六月六日或廿四日,駕一葉扁舟,笙歌四起,遍染荷香,著實妙不可言。

荷花別名眾多,關於名稱這件事,各種學問就不少。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關於荷花的記載是這樣說的:“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

其實,從生物學的角度,“荷”與“蓮”並非同一種植物,“荷”屬於蓮科山龍眼目,由於荷花的花與葉均高於水面,是挺葉植物的一種;而“蓮”通常指睡蓮,屬於睡蓮科睡蓮目,睡蓮的花和葉多半浮在水面上,又被稱為浮葉植物。但在我國古代眾多的書畫及文學作品中,古人對“蓮花”的描繪即是指“荷花”。

古人筆下的荷花,唯美了整個夏天

古人對“蓮花”的描繪即是指“荷花”。

除了“蓮花”,荷花的別名還有菡萏、芙蓉、芙蕖、朱華、水芝等。《說文解字》中提到“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即是指古人稱未開的荷花,即花苞,為菡萏;已開的荷花稱之為芙蓉或芙蕖。司馬相如將妻子卓文君比作“出水芙蓉”,便是贊其如荷花般聖潔美麗。朱華之名最早見於曹植的《公宴詩》,“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後來,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引用了“鄴水朱華”的典故,還在他的《採蓮賦》中寫道:“詠綠竹於風曉,賦朱華於月夕”。朱為紅,華同花,“朱華”即是紅色的花,特指荷花是粉紅色的花。

蓮花不僅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印度的國花。印度人在精神上認為蓮花是純潔和美麗的,將其作為善良、和平、興旺和幸福的象徵。

蓮花在印度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印度史詩中說,從毗溼奴的肚臍里長出了一朵蓮花,上面坐著創造世界的梵天,然後梵天開始創造人類。梵天、薩拉斯瓦蒂、拉克希米和其他的一些神都是坐在蓮花之上。

印度教在解釋世界起源時說,最初的天下全都是水,後來有蓮生出水面,大神們經蓮莖出至水上,以蓮花為座。因此在印度教寺廟的基座上一般都雕刻有蓮花的圖案,視蓮花為世之初,位之基。印度瑜珈學派中有一支叫作昆達利尼(Kundalini),認為人體周身有三脈、七穴、五氣,而頭頂部的穴就叫千葉蓮花(sahasrara)。

古人筆下的荷花,唯美了整個夏天

印度教保護之神毗溼奴

佛教中也傳說佛祖在出世後就能下地走路,他走了七步,步步生蓮。因此蓮就成了佛祖誕生的象徵。中國老百姓最熟悉的佛家代表之一的觀世音菩薩,也選擇坐在蓮花上,“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在中國文化的語境裡,蓮花更是才高行潔、獨立人格的代名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宋代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對蓮極盡鋪排讚美。白居易亦尤愛荷蓮,其《東林寺白蓮》記有:“我慚塵垢眼,見此瓊瑤英。乃知紅蓮花,虛得清淨名。”晚唐詩人李商隱除了有“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之句,更有“留得枯荷聽雨聲”的名句,讓《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激賞不已。作為詠荷的“集大成者”,南宋詩人楊萬里更是從不吝筆墨,八百多年前,他曾詩興大發,在西湖邊一口氣寫了十首詠荷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成為荷花留在世人心中最美的印象之一。

古代畫家筆下的荷花也是一片清韻。宋代《出水芙蓉圖》設色端莊大氣,宋人寫真微妙處,讓人慨嘆;明末徐渭的《墨荷》詩中則自題:“茨菰葉碧蓼花白,菱子稍黃蓮子青。最是秋深此時節,西施照影立娉婷。”筆墨相映,書畫雙美。

值此觀荷好時節,小編特別梳理部分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荷花書畫名品,以饗讀者。

一、宋《出水芙蓉圖》紈扇頁 絹本

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筆下的荷花,唯美了整個夏天

一朵盛開的粉紅色荷花佔據整個畫面,在碧綠的荷葉映襯下搶眼而奪目,佈局、設色端莊大氣,將荷花的君子氣質表現得十分完美。

本幅無款。有殘印一角。裱邊貼籤:“吳炳出水芙蓉”。

蓮瓣的描繪技法類似後世的“沒骨”法,不見勾勒之跡,渲染出花瓣既輕盈又腴潤的質感。畫家的寫實功力極為紮實,每片蓮瓣的形狀、角度、色澤和光感都安排得無懈可擊。至於瓣上紅絲、蕊端膩粉,也一一仔細料理,微妙之處,使人嘆為神工!

二、元《荷花水鳥圖》 趙孟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筆下的荷花,唯美了整個夏天

繪一枝荷花自左向右斜上而出立於水上,一雙鶺鴒立於蓮荷枝幹,荷花雙鉤填色,以工帶寫;荷葉葉脈清新,似有微風輕拂;枝幹富有彈性,彷彿只要鳥飛走,就會恢復直伸之狀,形態生動。全幅工而不豔,細而不拘,既無南宋花鳥畫的濃豔之弊,又無北宋以來士夫畫逸筆墨戲之陋,在強調文人作畫重神情的同時,又擯棄文人落筆忽視形象的遊戲態度。

三、明《荷花與蹲蛙》 沈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筆下的荷花,唯美了整個夏天

沈周(1472—1509),江蘇長洲人,能詩文,工書法,又善山水,併兼工墨畫花果、翎毛等。

本幅選自沈周六十八歲所作“寫生”冊中的第四幅,用意精而筆墨不羈。以大筆揮寫荷葉,水墨淋漓交融,蘆葉用筆勁利,待放荷花則用淡墨勾畫,並稍加暈染,雖淡白猶勝豔紅。葉心上正蹲踞的水蛙,更為此作平添了無限生趣。

清高宗行書御題:卉中君子號雖同,淡白應知勝豔紅。水鏡當前難辨色,祗饒香氣噴翁濛。

四、明《芳塘淨植》 文徵明

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筆下的荷花,唯美了整個夏天

文徵明(1470—1559),長洲(江蘇蘇州)人。詩文書畫並佳,畫師沈周,為明四大家之一。以淡墨畫法勾出娉婷玉立的荷花,大片墨染成荷葉,復以重墨勁筆勾畫葉脈,蓮葉鮮翠的精神立顯。全圖下筆在有意無意之間,物象意趣自來。

此作選自《文徵明花卉冊》第五開,此冊是文徵明在嘉靖十二年(1533)接受徐縉邀請到洞庭西山的徐家避暑時,乘興將窗前名花異卉點畫成冊。

五、明《墨荷》 徐渭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筆下的荷花,唯美了整個夏天

徐渭(1521—1593),山陰人,性情好奇,曾簽名曰田水月。工詩善古文辭。書法寫得好,行草尤為人所推崇。中年學畫花卉。用筆瀟灑,天才橫溢。人物極其生動。山水不拘規矩。自己認為書第一,詩第二,文章第三,畫第四,學者們都表贊同。

這幅墨荷,筆墨很好。詩中自題:“茨菰葉碧蓼花白,菱子稍黃蓮子青。最是秋深此時節,西施照影立娉婷。”書畫相輝映。

六、清《聚瑞圖》 郎世寧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筆下的荷花,唯美了整個夏天

此為郎世寧現存紀年最早的作品,距他來到中國大約八年光景。畫中描繪一隻青瓷弦紋瓶,瓶中插著並蒂蓮花、蓮蓬與稻穗等象徵吉祥的植物。雖自元明以來就有這類祥瑞瓶花圖式,但此畫幾乎不見任何勾勒,色彩的敷設也極具光影效果,與西洋寫生觀念較多符合。畫中青瓷瓶與臺座均以詳實態度進行描繪,可以在清宮收藏中追索真實對應的物件。

郎世寧楷書自題:聚瑞圖。皇上御極元年,符瑞疊呈,分岐合穎之谷,實於原野,同心並蒂之蓮,開于禁池,臣郎世寧拜觀之下,謹匯寫瓶花,以記祥應。雍正元年(1723)九月十五日,海西臣郎世寧恭畫。

七、清《荷花圖》 吳昌碩

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筆下的荷花,唯美了整個夏天

右上方以篆書自題:“石師潑墨,往往如此。乙巳秋中吳俊卿。”鈐“吳俊之印”白文印。乙巳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吳昌碩時年62歲。

圖繪荷塘小景。荷葉以潑墨法繪出,墨分五彩,濃淡相宜;荷花以胭脂加水暈染,得嬌豔欲滴之貌。構圖盈滿,層次鮮明,畫風新奇。

吳昌碩(1844—1927),浙江安吉人。早年習書,中年學畫。曾任官府小吏,後以鬻書賣畫為生。繪畫以寫意花卉著稱於世,對近現代畫壇影響極大。精篆刻,被推為“西泠印社”社長。書法一變前人成法,風格獨特,長於摹寫石鼓文,並以此擅名於近代書壇。

八、近現代《墨荷圖 》 陳師曾

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筆下的荷花,唯美了整個夏天

畫面右側張大千題:“水殿風來暗香滿。師曾畫荷,大千補茨荘水草。”鈐“張大千”“大風堂”印。

圖中陳師曾畫荷用筆粗放,富有拙趣;張大千畫的水草筆觸伶俐瀟灑,英氣勃勃,二人之畫風差異明顯,但相互補充,配合頗為默契。畫面突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令人觀之似覺暗香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