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專訪愛建信託業務部總經理張天非:抄底是偽命題,可關注地產結構性機會

2022-09-15由 風財訊深度 發表于 林業

sgs是全球前500強嗎

鳳凰網訊 王婷婷/文 從“增量時代”到“存量時代”, 當前房地產行業正發生戰略性的轉變,面對市場新格局,企業及個人如何改變思維尋求新空間?

2022年8月26日,在《潮湧浦江·投資虹橋|2022“資管大變局,存量新思路”共話資管機遇論壇》上,18位重磅嘉賓、超50位實力企業代表、180餘專業人士共聚上海大虹橋交流探討變局新道。會議由AFC資資樂主辦,鳳凰網房產|風財訊獨家協辦,指導單位為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支援單位為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閔行投資促進中心、閔行區南虹橋管委會辦公室。

會間愛建信託業務部總經理張天非接受了鳳凰網房產|風財訊的專訪,就地產紓困的方法論與新機遇、地產消費與投資的前景、房地產發展空間等話題,展開了深入分析。

專訪愛建信託業務部總經理張天非:抄底是偽命題,可關注地產結構性機會

鳳凰網:“地產紓困”潛藏怎樣的機會和前景?

張天非:

目前重點是“保交房”,國家可能會從金融政策、財政政策、房地產政策等方面給予相應的紓困支援。

地產紓困從技術層面來看,利用金融手段是能夠實現的。因為它的邏輯是——底層資產是存在的,只是沒有流動性。所以我們說,現在一些專案即低效資產、不良資產、困境資產,它們其實“就差一口氣”。

而信託的作用就是加一把氣、加一把流動性,把專案的債權作為一個信託計劃,一直存續,然後引進新的資金、資源,引進新的開發商讓專案進行完工。

而且既然國家政策支援地產紓困,我們從業人員肯定是全力以赴去推進,這是一個積極正面、有可操作性的方式。

國家不希望房地產崩盤,需要房地產穩健發展、“住房不炒”(即不讓住房作為投資工具),所以開發商(尤其住宅類開發商)跑馬圈地、以量取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未來開發商肯定要依靠“質”,從細分市場去獲取盈利,比如長租公寓市場、養老公寓、保障房市場、租賃市場;比如高階市場、剛改市場…這意味著,開發商會分流、會更細化,也會更專業化。那麼肯定會淘汰一批,剩下來的開發商會活得更健康。

鳳凰網:購房者還能買房嗎?

張天非:

房地產如果分住宅、非住宅兩大類市場來看,投資邏輯和運作模式不一樣。

首先從住宅市場來看,未來有人口匯入、有產業基礎、有發展前景的城市,其住宅市場應該還是很健康的,因為它會持續不斷產生首套、剛改、再改的各類購房需求,這是住宅的居住功能決定的。

所以從個人置業的角度,隨著收入增加,買房需求還是剛性的,選擇城市則要看當地的城市能級、產業發展、人口因素等。

鳳凰網:投資地產還有多少價值?

張天非:

房地產投資,就是把地產資產作為底層資產的投資產品,它同樣具備潛力,關鍵是怎麼來操作。

目前的很多地產專案仍有資產價值,只是流動性出現困難,導致以此為底層的投資產品無法還本付息或有兌付壓力。

那麼新增資金讓資產盤活,解決流動性緊張的問題、提升品質和價值,利用資產證券化等系列操作,最終能夠讓資本利得收益。

但前提和關鍵是“如何管好”。以我操作過的實際案例來講,我們首先會做詳盡的評估,例如測算底層的資產是多少、貨值多少、對應債權多少、負債率,以及還需追加投資金額等等。

比如一個專案總貨值300億,其中流動性好的貨值200億,負債約90億,實際負債率約30%,資金投入量在100億左右,我們認為是可以介入的,把原來債權人的錢還掉,再加增量,讓它復工形成可交易資產(也就是從在建工程變成可銷售資產),讓它的市場價值產生一個跳躍,藉此來平衡以前的成本。

期間,我們會由公司內部形成業務分析報告、外部律師做專業法律報告、外部審計師做審計報告、外部評估師做評估報告、市場研究機構做市場報告;另外,公司的風控、運營、託管等部門再進行評估,給出風險意見書和合規意見書。7份報告一起上會經評審會投票透過,才能往下一步走。

所以核心還是那句話——踩剎車和踩油門配合好,必須管住增量資金、將存量形成可交易資產,然後才能變現。

鳳凰網:地產抄底期到了嗎?

張天非:

預測“底和頂”我個人覺得是一個偽命題。

首先,誰也不好判斷某一市場在某個階段是頂還是底;其次,無論是頂還是底,對於一家機構來說都存在機會,因為具體專案需要獨立判斷,宏觀週期中也有結構性機會。

所以從我們的邏輯來講,週期在我們的判斷標準中權重較低。因為就算總體需求在萎縮,但市場的個案機會還是有的,就像那句話——只有夕陽的產公司、沒有夕陽的行業。

在任何時點都有機會,無非就是市場上行的時候,用上行的套路去打,市場往下走的時候,按照下行的套路去打。

鳳凰網:還有哪些政策工具能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

張天非:

國家願意讓房地產穩定健康的發展,可用的工具還是蠻多的。

政策工具箱主要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房地產政策幾大類。

目前已經使用了放鬆購房限制、放鬆房貸利率和首付等政策,主要是調節購房資格和個人槓桿。

如果說還有能對房地產釋放巨大影響的工具,我覺得還有房產稅。

如果房產稅在全國推行,對於存量資產會有很大的推動。簡單來說,把房產稅稅率提起來,業主每年交稅可能比租金高的話,他肯定會考量要不要將多餘房產推向市場。所以房產稅對於住宅市場(尤其一線城市住宅)的影響會很大。

還有地方的一些產業政策,比如生三胎可以便宜買房,比如特殊人才和稅收支援企業,低價配相應的住宅類專案,我們叫產城融合。

實際上從中央到地方,就不同的角度來講,還是有蠻多實際可用的政策,這也是我們對未來對市場有信心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