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山東臨沂:小蜜蜂“釀”出沂蒙新農人甜蜜好生活

2022-09-15由 琅琊新聞網 發表于 林業

椿樹開花流蜜嗎

夏季的雲蒙湖畔,漫山青翠,百花盛開,一派生機勃勃。好山好水,處處花香,吸引眾多山野“小精靈”安家落戶,它們是我國獨有的珍稀蜜蜂品種——中華蜜蜂,在青山綠水間維持著生態平衡,為當地老百姓“釀”出甜蜜好生活。

山東臨沂:小蜜蜂“釀”出沂蒙新農人甜蜜好生活

眼下正是蜜蜂分蜂高峰期,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雲蒙湖生態區張家樓村的黃鬥頂山上,馬龍祥正在自家蜂場裡翻看蜜蜂巢脾,巢脾兩面密密麻麻爬滿了正在釀蜜的蜜蜂。“檢視巢脾得勤一些,不管是分蜂還是病害都能及時發現。”馬龍祥說。

2016年,馬龍祥撂下了在外跑貨運的生計,回到家鄉當起了職業養蜂人。他的蜂場規模從最開始的3箱蜂發展到了現在的200群,每年產蜂蜜1500公斤,收益30餘萬元。

與85後的馬龍祥相比,蒙陰縣野店鎮大石頭村的養蜂大戶邢士玉算得上是個“老蜂農”,與蜂共舞了30多年。“以前守著村周圍漫山遍野的花,在家養著玩,沒想到好生態還能帶來好生活。”邢士玉說。

2018年6月,蒙陰縣被認證為“沂蒙山國家級蜜蜂保護區”。蒙陰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派駐大石頭村第一書記劉元秋看到了發展機遇,多方考察學習,最終幫助大石頭村定下了中華蜜蜂養殖產業發展的致富路子,向村民傳授養蜂技術。最早接觸養蜂的邢士玉在第一書記的支援幫助下,開始了規模養蜂,士玉中蜂養殖家庭農場越做越大,200餘個蜂群佈滿山坡,一排排茅草屋模樣的土坯房蜂箱在栗子樹下相映成趣,最大限度地還原了蜜蜂原生態的生存空間。“上午泡在蜂場,下午伺弄果園,晚上搞直播帶貨,收入翻了番,日子過得更充實。”邢士玉說。

在蒙陰縣,中華蜜蜂養殖戶達500餘人,蜂群恢復到2萬餘群。隨著蜜蜂種群的增多,蜜蜂產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蒙甜蜂業、深山蜜坊蜂業、鞏氏蜜蜂園、崮裡花蜂業等加工銷售企業異軍突起,“蒙園”“沂蒙花香”“鞏氏蜂蜜”“魯原蜜”等40餘個蜂產品註冊商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產品也從蜂蜜、蜂王漿等基礎產品,向蜂蜜酒、蜂蜜面膜、蜂蜜唇膏、蜂蜜皂等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目前,蒙陰縣已初步形成蜜蜂養殖、蜂蜜加工、蜂蜜銷售及蜂產品包裝、快遞運輸等功能完善的蜂業產業鏈,蜂業年產值達3。23億元,尤其是蜂蜜網路銷售額居全國前三、全省第一。

而今,在蜂蜜養殖加工基礎上,蒙陰縣又開始探索發展蜂旅文化,建成了全市首個蜜蜂文化展館,展館由養殖體驗區、休閒娛樂區、科普區等版塊組成,充分發揮養蜂業觀光、旅遊休閒功能,有力促進了蒙陰縣養蜂業一二三產業的聯動發展。

“我們蜜蜂產業能有現在的發展,最根本的是源於對中華蜜蜂的保護。”蒙陰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劉傳華告訴記者,20世紀初,由於意蜂大量“入侵”,中華蜜蜂在沂蒙山區種群數量一度下降到不足千群。為保護中華蜜蜂,蒙陰縣結合山區溝峪的地理和氣候特點,創新提出了“中華蜜蜂溝峪型保種模式”,建立了垛莊鎮椿樹溝、豆角峪、野店鎮大石頭峪、岱崮鎮東上峪等近10個“溝峪型”中蜂保種示範區,對中蜂養殖戶進行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標準銷售的方式,先後實施專案20餘個,投資3000餘萬元,用於支援蜂業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中華蜜蜂,不僅維護了生態平衡,還富了農民的口袋。”臨沂市畜牧發展促進中心四級調研員陳淑才表示,目前蜜蜂產業已在全市12個縣區、開發區遍地開花,現有養蜂場戶1211戶,蜜蜂存養量約12。2萬群,其中中蜂3。9萬群、意蜂8。3萬群;蜂蜜總產量約2655。96噸,蜂膠產量約9。1噸,王漿產量約419。71噸,花粉產量約796。56噸,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共有蜂產品加工銷售企業8個,蜂業合作社69個,市、縣蜂業協會6個,臨沂蜜蜂產業正不斷壯大,成為山區群眾致富增收的“新法寶”。

臨報融媒記者 湯婷 通訊員 王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