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黃鶴樓來歷新說

2022-09-14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林業

黃鵠怎麼讀

「本文來源:長江日報」

□ 董玉梅

溯源黃鶴樓的來歷,學術界多認為,武昌夏口城設立的軍事瞭望哨就是黃鶴樓的前身。

夏口城的建立應該從關羽走麥城說起。劉備為關羽報仇,率軍伐東吳,在夷陵大敗。東吳和蜀國結仇,為了屏障首都武昌(今鄂州),遂在江夏山(今蛇山)建立夏口城。

《三國志》對此有明確記載:黃武“二年(223)春正月,……城江夏山”。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方輿紀要序》:“孫權知東南形勝必在上流也,於是城夏口,都武昌。”夏口城的修築在吳國曆史上不是小事,1700多年前的軍事城堡,用今天的眼光看,不過一個小土城,方圓只有二三里,但酈道元《水經注》認為這個小土城具有“依山傍江,開勢明遠,憑墉藉阻,高觀枕流,上則遊目流川,下則激浪崎嶇”的氣勢。

夏口城修築17年後,孫權下詔:“詔諸郡縣治城郭,起譙樓,穿塹發渠,以備盜賊。”在孫權的新詔中,我們第一次看到“樓”的資訊,譙樓即城門上的瞭望樓。但這時夏口城起的譙樓,是黃鶴樓的前身嗎?不能輕易下結論。因為《三國志》和《水經注》沒有一個字涉及黃鶴樓。

為什麼大家都認為黃鶴樓最早是三國時黃鵠磯上的瞭望樓呢?這與唐代李吉甫(758—814年)撰寫的《元和郡縣誌》有直接關係,該書如是描述夏口城:“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名樓,為黃鶴樓。”後人解讀這句話,把建樓的時間固定為黃武二年,把黃鶴樓固定成軍事瞭望樓,並把這個軍事瞭望樓固定在黃鵠磯上。

凡軍事瞭望樓,都是為了登高警戒。夏口城背依江夏山,本身就具有了“開勢明遠”“遊目流川”的優勢;況且在冷兵器時代,常常會兵臨城下,遭遇圍城,把軍事瞭望樓搭建在城外幾無先例,但利用城門上的譙樓居高望遠則是常態。夏口城又怎麼會把瞭望樓建在城外的磯石上呢?也許有人會說,黃鶴樓是搭建在夏口城內的。筆者也不排除有這種可能性,但酈道元《水經注》中明確說到:“船官浦東即黃鵠山……山下謂之黃鵠岸,岸下有灣,目之為黃鶴灣,東北對夏口城,魏黃初三年孫權所築也。”這個黃鵠岸當是後來的黃鵠磯。由此可知,夏口城並非直接與黃鵠岸相連。所以,“黃鶴樓最初是建在黃鶴磯上的瞭望樓”這一點頗值得商榷。

李吉甫是地理學家,他生活的年代,黃鶴樓已經成為天下名樓。他登臨黃鶴樓,觀察地理形貌,記述歷史,描述現狀,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李吉甫的“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名樓,為黃鶴樓”其實描述的是他看到的現狀,也就是“在原夏口城的西南角,有一個黃鶴樓,樓因黃鵠磯而得名”。

黃鵠磯上真正出現軍事瞭望樓當在南北朝時期。

南朝劉宋的第五位皇帝劉駿登基第二年,即公元454年,就把荊、湘、江、豫四州中的八郡劃出,設立郢州,這就是歷史上的“分荊置郢”,郢州的治所設在夏口。夏口遂從縣治所在地升為州治所在地。首任郢州刺史為國戚蕭思話,他對夏口城進行維修和擴建,讓夏口城變身為郢州城(亦稱郢城)。

蕭思話擴建的郢州城沿蛇山西端北坡而上,直至山脊。《南齊書》記載:此城“據黃鵠磯,邊江峻險,樓櫓高危,瞰臨沔漢”。所謂“邊江峻險,樓櫓高危”,其意是新城的城牆延到了江邊,城牆上還建有用以偵察、防禦、打擊攻城之人的“樓櫓”(樓櫓系古代作戰時搭建的沒有頂蓋的高臺)。

注意,這個“樓櫓”據黃鵠磯,高到可以“瞰臨沔漢”,可見作為瞭望及防禦的作用不可小覷。筆者以為,如果一定要把黃鶴樓的前身固定為軍事瞭望樓,那麼,黃鶴樓的前身應該是這個建於南朝的“樓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