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曾是農村70、80後兒時“水果”,純野生高鈣漿果,怎麼可能有毒?

2022-09-13由 農情萬家 發表于 林業

漿果楝有毒嗎

文|農情萬家

導讀:曾是農村70、80後兒時“水果”,純野生高鈣漿果,怎麼可能有毒?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我國經濟的一個低谷期,農村大部分家庭還比較清貧,多餘的錢,但很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基本上就是種莊稼,只有村裡個別的家庭勞動力會參加到煤礦的開發中去,日子還算過得去,孩子們吃的水果種類是極其有限的,基本上就是西紅柿、黃瓜等蔬菜型“水果”,但孩子們依然很高興,也就是從那時起再也沒有找到這種的味道,直到長大,那種香甜、清脆的“水果”感覺依然清晰……

曾是農村70、80後兒時“水果”,純野生高鈣漿果,怎麼可能有毒?

那時候的孩子,大都吃過很多種“野果”,我們家周圍是綿延數百公里的大山,吃用的野果自然數不勝數,如果說給我印象最深的野果是什麼,我認為應該是“野山棗”,一種小小的紅紅的灌木類植物,說不上學名叫什麼,果實有個核心,果肉酸甜透心兒,滋味很重,能甜的精純甜美,更能酸的“倒了牙”,吃一次記住一次,但還是想吃,因為它們含有大山的味道。還有一種水果,叫地茄子,也是記憶深刻……

曾是農村70、80後兒時“水果”,純野生高鈣漿果,怎麼可能有毒?

這裡說的“地茄子”可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蔬菜中的“茄子”,別弄混了,它僅僅是在外表顏色上和茄子有點相似罷了。地茄子其實是一種水果,它的全株本體植物是桔梗科的植物銅錘玉帶草,地茄子是它的果實,這種植物即便在大自然中其樣子也絕對稱得上另類,因為它的果實顏色與茄子太近似,而在大自然眾多植物中,尤其是野外,能夠第一眼發現的,則就是這又紫又圓的“地茄子”了,太顯眼兒!

曾是農村70、80後兒時“水果”,純野生高鈣漿果,怎麼可能有毒?

地茄子科普

地茄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最長可達50釐米以上,莖內有白色液體,喜歡匍匐於地面生長,基部出枝,有節,節部生根,因此其繁殖格外容易,葉子基本上為互生;它的葉子多為心形,也有的接近卵形,葉子的頂端有尖,其邊緣呈現緩慢的波浪狀;地茄子的花紋基本上有紫紅色、淡紫色、白黃色以及綠色四種,花冠為筒狀,裡面有絨毛;地茄子的果實為紫紅色漿果,接近於球形,其漿果含水量高,非常適合解渴。

曾是農村70、80後兒時“水果”,純野生高鈣漿果,怎麼可能有毒?

地茄子在我國的分佈極廣,基本上黃河以南的地區都有發現其存在,主要分佈在四川以及兩湖之地。它的果實成熟期為七月份,此時此刻正是地茄子的果實期,在農村郊外、田間地頭、丘陵、樹林旁基本上都能見到它,不說無處不在,但也差不多,往往一發現就是一大片。成熟前,地茄子是青色的,成熟後它才會變成紫紅色,野外的地茄子味道特別好,真是香甜可口,並不酸澀,這就是很多人兒時的“水果”。

曾是農村70、80後兒時“水果”,純野生高鈣漿果,怎麼可能有毒?

地茄子的價值

別小看這小小的漿果,地茄子還對風溼性關節疼痛、活血化瘀、跌打損傷等有較好的作用,是一味價值很高的中草藥。同時還是非常好的“佐料”之一,很多農民朋用它清燉各種肉類,據說味道極美。也有的地方農民朋友認為它有毒不能食用,其實這是錯誤的,地茄子不僅沒有毒,其價值還非常高,這個誤解讓人們錯過了很多美味。由於地茄子的漿果紅豔美麗,有不少人還將其作為盆景來種植,不僅滿足了口福,也飽了眼福。

曾是農村70、80後兒時“水果”,純野生高鈣漿果,怎麼可能有毒?

人們對地茄子的這種誤解並不是短期現象,只是可惜了那些沒人採收而爛在地裡的漿果。地茄子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還是天然的補鈣果實,不僅能任意食用,而且將其曬乾,就成了老農們非常喜歡的茶,泡上一壺地茄子茶,聽段民間小曲,這豈不也是一種愜意生活。你吃過這種野果嗎?你們那裡還能見到這種果實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農情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