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2022-09-13由 微風煮酒論自然 發表于 林業

三水禾花雀現在多少錢一隻

禾花雀,也叫作黃胸鵐(Yellow-breasted Bunting,Emberiza aureola),屬於雀形目鵐科,我國民間俗稱“禾花雀”。大小和麻雀類似,屬於遠距離遷徙鳥類,夏季在歐洲、俄羅斯及中國北部繁殖,冬季跨越萬水千山遷徙到中國南方及中南亞越冬。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禾花雀曾經是無危的鳥類,與麻雀一樣,是我國常見的小型鳥類,但根據最近公佈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所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顯示,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無危”到“瀕危”再升級到“極危”,僅僅不到13年的時間,意味著禾花雀即將與人類永遠說“再見”。

禾花雀“火箭”升級為“極危”:從無危被吃到快滅絕,13年四次“升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網宣佈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禾花雀“火箭升級”,並寫明瞭相關原因“跡象顯示,該物種數量總體下降速度超出此前想象,並且在過去11年間變得非常迅速。在中國,為食用而對禾花雀進行的非法誘捕是主要威脅。”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早在2014年的的是,禾花雀的等級還是“無危”狀態,但在2012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定,禾花雀已經屬於瀕危狀態,而到; 2017年的時候,已經升級成為“極危”狀態。在短短的13年時間裡,就接近滅絕,速度之快讓人驚詫不已,到底發生了什麼?禾花雀成為了繼“中華穿山甲”之後又一種引人注目的野生動物。

嘴饞惹的禍,這次不是開“地圖炮”,這“鍋”就得廣東人背!

2004年的時候,歐洲調查中,禾花雀的數量達到6到30萬隻,但2015的調查資料顯示,僅僅剩下120到600只禾花雀。研究人員驚詫於禾花雀快速消失的速度,在全世界237個地點進行了資料調查,對其中9個地點進行重點監測,結果發現從1980年到2013年期間,禾花雀的數量就下降了84%到94%。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而這一切的關鍵點就發生在我國南方地區,特別是廣東地區,當地曾經將禾花雀作為一種傳統美食。有廣東網友直言:

小的時候禾花雀還是挺常見的,一般酒樓都會有提供,後來慢慢變成了高檔菜,要比較有檔次的餐館才會有,而且一般是作為主菜大菜來上的,到現在完全見不到,我想說這鍋還真的要我們廣東人來背。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廣東人對禾花雀的捕食有很長的歷史,以1997年停止舉辦的“三水禾花雀節”為代表可見一斑。根據《三水縣誌》的記載顯示,1992年10月5日至11月5日,當地舉辦了第一屆禾花雀節。舉辦地點為什麼會是三水呢?這與其地理位置有關係,三水臨近廣州,是三江匯流之地,在晚稻揚花的20多天裡,遷徙而來的禾花雀會從這個狹長地帶集中穿過。

在對吃禾花雀狂熱的時間裡 ,當地人對禾花雀的烹飪方法也從簡單地“焗”,逐漸發展出數十種東南亞口味的新鮮菜式。由於禾花雀個頭太小,有時候為了滿足一盤菜的需求就要消耗上百隻禾花雀。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由於禾花雀無法人工繁育,導致其一切來源都來自於野外抓捕,這導致了禾花雀的數量急劇下降,這背後的“鍋”主要還是由廣東人來背。曾經在很多新聞上都出現過關於非法捕獵禾花雀的報道,我們來看一些案例。

2011年《中國新聞週刊專題》:廣東大量捕殺食用重點保護鳥類禾花雀。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2012年 《羊城晚報》禾花雀雖禁捕仍被爭相食用 東莞“黑雀市”。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2013年 《廣州日報》 禁食12年禾花雀仍賣得歡 暗訪:酒樓有禾花雀吃。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2014年 《廣州日報》廣東人,你對不起禾花雀。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2015年 《觀察者網》德媒:數量龐大的禾花雀竟被中國人吃到瀕臨滅絕。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2016年 《東莞陽光網》東莞一水產店非法出售禾花雀草鷺等“野味” 結果栽了。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由此可見,即使在禾花雀受到國家明確保護的時候,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非法捕獵禾花雀的行為。

禾花雀悲劇能避免嗎?從坊間開始流傳起它的肉能“壯陽”的那刻起,禾花雀就難逃厄運。

禾花雀是一種季節性遷徙鳥類,一直以來,大部分地區都沒有食用禾花雀的習慣,但在廣東部分地區卻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禾花雀的肉能“壯陽”,是一種補藥!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這種觀點給禾花雀帶來了滅頂之災,在禾花雀遷徙過程中,當它進入中國的時候,北方已經接近秋天,氣溫下降很快,並不適合禾花雀越冬,它們很快就會繼續遷徙,一路向南飛向溫暖的南方,而此時廣東的穩定剛好合適,禾花雀會從四面八方彙集到這裡集中度過一段時間。

然而,這種集中卻無異於自投羅網,它們紛紛飛入的不是溫暖的環境,而是一頭扎進了滾燙的油鍋,究其原因卻僅是毫無根據的所謂“療效”。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事實上,靠此“再起雄風”,還不如減個肥!

禾花雀非但沒有補藥作用,食用禾花雀還可能存在危害!

國家智庫的姚教授發表文章顯示,禾花雀可能存在“輻射過量”的危險。原因是禾花雀是一種候鳥,夏季會飛到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區繁殖,而其繁殖地卻集中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由於輻射的威脅,當地已經沒有人類生存,但卻意外成為了野生動物的樂園,很多野生鳥類在這裡繁殖,其中就包括禾花雀,有超過85%的禾花雀在該地區產卵,因此食用禾花雀很可能對人體是有危害的。

麻雀憑藉數量和繁殖優勢“起死回生”,但禾花雀卻難以複製這種成功。

在僅僅13年的時間裡,禾花雀快速走向滅絕邊緣,與其體型、長相極其相似的麻雀有過類似經歷,曾經消滅“四害”的時期,有上億隻麻雀被消滅,但隨著後續對麻雀的保護,麻雀的數量已經有了顯著恢復。禾花雀能複製這種經歷嗎?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答案可能不太樂觀,麻雀每年可以繁殖2到3次,一次繁育4到6只幼鳥。但禾花雀一年僅繁殖一次,每次繁育3到6只幼鳥,再加上其屬於候鳥,與留鳥相比,生存壓力更大。禾花雀想要複製麻雀的“成功”是很難的,更有希望的是類似丁長青老師已經洋縣農民保護朱䴉的經歷,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將禾花雀從滅絕線上搶救回來。

歷史上不缺乏類似禾花雀的悲劇,旅鴿、大海雀都紛紛亡於人類的“饞嘴”之下。

人類對野生動物的滅絕案例數不勝數,其中並不缺乏類似禾花雀這樣的案例,比如北美旅鴿和大海雀,都是被人吃光的。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在殖民時期,歐洲人在踏上北美大陸之後,曾經發現了一種數量幾乎遮天蔽日的鳥類,它就是旅鴿。殖民者曾經感慨,旅鴿是永遠不會被滅絕的,但僅僅數百年的時間裡,旅鴿就被人類吃光了。

而遠在更早的大航海的時代,早期的冒險家發現了大海雀,這是一種不會飛的大型鳥類,形態類似企鵝,數量達到數百萬只,這種行動緩慢的鳥類被當成了食物補給,在短短的幾十年裡就被吃完了。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禾花雀的遭遇只是瀕危物種的冰山一角,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對野生動物的捕食已經造成了很多物種種類和數量的減少。自1900年以來,物種滅絕速率遠超以前。而從1970年到2012年,世界上所有的瀕危物種數量都在增加。

在北京的麋鹿苑,有一個世界滅絕動物墓地的多米諾骨牌,上面有很多已經滅絕的動物記載:渡渡鳥(1681)、大海雀(1844)、旅鴿(1914)、裡海虎(1980)等等。

13年內四次“火箭升級”,禾花雀被吃成“極危”,廣東人該背鍋嗎

保護野生動物的路還很漫長,我們只有不斷的瞭解野生動物才能更好的保護它們。

“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瀕危物種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