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22-09-10由 寒殘一葉 發表于 林業

木豆屬於蠶豆嗎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聖地、良渚古城是良渚古國的都城、良渚玉器是良渚文明的象徵、良渚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瑰寶。中華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2019年7月6日良渚遺址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五十五處世界遺產。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拍攝於浙江杭州餘杭。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良渚,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良渚文化是環太湖流域分佈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發現於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對“良渚遺址”出土的人物,經基因鑑定確認,良諸人是駱越後裔。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石器時代晚期,長江下游一帶繼崧澤文化之後興起的是良渚文化。這種古老的文化是 1936 年發掘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良渚遺址而命名的,主要分佈在太湖地區,南以錢塘江為界,西北至江蘇常州一帶,其影響曾達長江北岸的南通地區。據碳14測定,其年代約為公元前 3300 年—前 2200 年,末期已進入中原夏王朝統治的開始階段,並與夏代統治集團有密切的聯絡。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良渚文化是分佈於環太湖地區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學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遺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遺址和文化命名地,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瓶窯兩鎮。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86年,良渚反山遺址先被發現,發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這幾年,良渚文化遺址從40多處增加到135處,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良渚文化時期的社會經濟生產,主要體現在農業和手工業兩個方面。水稻栽培是當時最主要的農業生產活動,在仙蠡墩、徐家灣、錢山漾、水田畈和吳縣澄湖等遺址的良渚文化堆積中,都發現了稻穀和稻米的遺蹟。經鑑定,這些稻穀屬於人工栽培的秈稻和粳稻。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除了水稻外,各個氏族部落還從事蔬菜、瓜果及一些油料作物的種植。錢山漾遺址出土了葫蘆、花生、芝麻、蠶豆、甜瓜子、兩角菱、毛桃核、酸棗核等遺物,有些是野生植物的果實,有些可能是人工種植的,這時的農作物品種顯然比馬家浜、崧澤文化增多了,農業生產的範圍也擴大了。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良渚文化的農業生產水平,更重要的標誌是新的耕作方法和生產技術的發明與推廣。犁耕是良渚文化農業耕作的主要方式,在許多遺址中都發現了當時使用的石犁,僅錢山漾遺址出土的石犁就有百餘件。石犁有兩種形制,一種平面呈三角形,刃在兩腰,中間穿一孔或數孔,往往呈豎直排列,可以安裝在木製犁床上,用以翻耕水田;另一種也近似三角形,刃部在下,後端有一斜把,可能是開溝挖渠的先進工具,故又稱“開溝犁”。這兩種石犁都是良渚人發明的新農具,對促進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必然帶來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各地出土的遺物表明,良渚文化已擁有陶器、石器、木器、竹器、絲麻紡織、玉雕以及髹漆等多種手工業,而且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其中,以製陶業和玉器製作更為突出,在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佔有重要地位。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良渚文化的陶器已普遍採取快輪成型的方法,各種陶器造型優美,胎質細膩,器壁厚薄均勻,火候較高。當時已極少彩陶,常在器表用鏤刻技巧加以裝飾。一般的器物突出部位刻劃出精美的花紋圖案,既有形態生動形象的魚、鳥、花、草等動植物,也有線條纖細、結構巧妙的幾何形圖案。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上海青浦福泉山和江蘇吳縣草鞋山出土的良渚文化陶鼎,在丁字形足部鏤以新月形和圓形的孔,器蓋、蓋鈕及器身則精細雕刻著圓渦紋、蟠螭紋圖案。帶蓋的貫耳壺有的厚度僅 1—2 毫米,上面也分別細刻著繁複的圓渦紋、編織紋、曲折條紋、鳥形紋、蟠螭紋等紋飾。有一些陶器把手上附加的編織紋飾,竟是用細如絲線的泥條編疊貼上而成,足見其製作之精良。良渚文化的許多陶器,既是美觀、大方、實用的生活器皿,又是很精緻巧妙的工藝美術品。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與此同時,竹木器製造行業也有了一定發展。許多遺址都發現了木器和竹編器物,錢山漾遺址集中出土了 200 多件竹製品,說明這種手工業也成為一些氏族成員專門從事的生產勞動。良渚鎮的廟前遺址,出土了木豆、木盤、木矛和木箭鏃等一批罕見的木製品。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良渚文化的大批石器中,還有一種形制特殊的器物,它兩翼後掠、弧刃,背部中央突出一個榫頭,其上常穿一圓孔,形制同後來這一地區使用的鐵製耘田器十分相似,被認為是古代最早出現的稻田中耕除草的農具。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另外,在錢山漾遺址還發現一種形似畚箕的帶柄木器,形制亦同該地區農民現代使用的木千篰一樣,是一種取河泥施肥的工具。中耕除草同施肥結合起來,無疑會大幅度地提高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遠古社會的玉器製造業,到龍山文化時期已相當發達,各地普遍發現了造型美觀、製作精巧的玉器。在中原地區進入夏王朝統治之際,良渚文化的玉器在中國大陸成為首屈一指的工藝品,併成為商周禮器的一個淵源。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是還原古時的製作玉器的過程。這是第一步,用繩切割原石,為了不讓繩子斷掉,一邊還有人不時在加水。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第二步把切割好的玉石用木頭鑽孔,同樣邊上有人在加水,要不然會有火花出來。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第三步是在打磨玉器。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第四步是最關鍵的雕刻花紋。這應該是技術活,是由相當經驗的老都完成。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玉壁上還刻有字元。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玉器發現很多,有璧、琮、璜、環、珠等,大部分出土於墓葬中。與良渚遺址同類型的遺址,在長江下游的蘇南,直至錢塘江以北的平原地區,分佈較廣,考古學界統稱為“良渚文化”。據對有關遺址出土文物的碳14測定,其年代距今約4700~5300年,先後延續達千年之久。

良渚,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良渚博物院,其前身是良渚文化博物館,位於餘杭區良渚鎮美麗洲公園,是一座良渚文化專題類的考古學文化博物院。良渚博物院的建築設計出自英國設計師戴衛·奇普菲爾德之手,外觀粗獷、大氣,灰白色牆面沒有任何裝飾,顯得簡潔而流暢,與周圍悠悠小河青青草坪的美麗洲公園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