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又到一年七月節,家鄉的小吃香飄萬里

2022-09-09由 劉付羅金數字視界 發表于 林業

七月十四買什麼食物拜祭

又到一年七月節,家鄉的小吃香飄萬里

文/劉付廣富

七月節,包括有三個節日,那就是:農曆七月初七的七夕“乞巧 節”,七月十四節和七月十五的“中元節”。

又到一年七月節,家鄉的小吃香飄萬里

七月初七的夜晚,俗稱“七夕”。這是傳說中,天上牛郎織女一 年一度相會的目子。在民間,婦女們有乞巧的習俗。所以也叫“乞巧 節”或“少女節”。

據《荊楚歲時》記載:“婦女結綵樓以七孔針或以金銀玉石為針, 陳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有符應。”所以,在農村, 七夕這夜,許多少女會一人偷偷躲在長得茂盛的瓜棚或葡萄架下,夜深人靜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那麼這待嫁的少女以後便能獲得堅貞不渝的愛情。

這只是傳說而已。

又到一年七月節,家鄉的小吃香飄萬里

而乞巧的活動,還有習俗流行。在這一天,用麵粉製成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為“巧果”。晚上在庭院或天井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少女們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之技巧,所以就叫“乞巧節”了。也有捕捉一隻蜘蛛,放在盒中。第二天,開啟 盒子,如已結網,便稱之為得巧了。也有盛一碗水放在天井中露天過夜。第二天,把這碗水端在陽光下,如看到碗麵上結了一層薄衣,小心地放入一枚針,浮在上面。仔細地看其倒影,如果像剪刀、尺等形狀,則說明得巧了。若出現書影,就認為讀書有出息;如出現帽狀影、則認為以後會嫁給做官的人。

因為舊時、女人很注重針黹(音zhi)工,也稱女紅。這是女人 的必修課、所以都想“得巧”。

又到一年七月節,家鄉的小吃香飄萬里

農曆七月十四節、過去認為七月是鬼月,所以也稱七月為鬼節。七月十四這天,必備三牲祭品、果品、素菜、米飯、美酒、清茶、線 香、紙寶、蠟燭等,祭拜土地神和祖宗神位,祈求神靈保佑如意吉祥。

民間,以七月十五為傳統節日“中元節”;也稱“鬼節”“孟蘭盆節”“施孤節”和“亡人節”等等。山底地區的人們,由於自己獨 特的客家民系,有自己獨特的“中元節”。

又到一年七月節,家鄉的小吃香飄萬里

中元節的源頭,應與祭祖有關。傳說上元節正月十五是天官生日。其主要職責是賜福人間。地官生日是七月十五,也是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十月十五是水官生日,為下元節。其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民間傳說,去世的祖先,在七月會被釋放半個月;地府放出全部 鬼魂,所以民間普遍進行祭鬼魂的活動。因此,七月十五是以祀鬼為 中心的節日。這也是民間最大的鬼節。

又到一年七月節,家鄉的小吃香飄萬里

中元節的稱呼來源於道教,但在節日文化上可融合了道教文化和 佛教文化。因為這一天也是佛教的“孟蘭盆節”。孟蘭盆節是佛教真誠地為追薦祖先而舉行的儀式。“孟蘭”兩字是梵文的譯音,意思是“救倒懸”。這與佛教“目連救母”的故事有關。目連是佛祖弟子。其母因為生性貪婪惡毒,死後被打入輪迴中的餓鬼道,永遠不得超生。

目連為了解救母親,就在七月十五這天,廣造“孟蘭盆會”,讓地獄 裡的孤魂野鬼享用盆裡的食物,使母親能夠超度。七月十五“中元節”之所以成為劉傅氏的一個重要節日,是因為劉傅氏十分尊敬祖先,要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對於逝世的先人,人們認為其“形滅而神不滅”,其靈魂還活在世界上。所以他們在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就增加了對祖先的祭祀內容了。

又到一年七月節,家鄉的小吃香飄萬里

但在山底地區及周邊的劉付氏人過的中元節,並不是七月十五,而是七月十四。這可能與劉傅氏漫長南遷的歷史密切相關。據祖傳資料,可知大概有三個原因。

其一,是南宋末年,當時元兵暴虐人民。有一年的七月十四這一天,北地一支準備南遷的傅氏(劉付氏先祖)人 正在準備過七月十五中元節。但突然傳來訊息說元兵第二天要來的訊息,非常害怕。他們為了避免兵禍,於是他們趕緊提前在七月十四這一天,把祭祀祖先、普度亡魂等事辦完,然後匆忙外逃。自此之後,就習慣在七月十四這天過鬼節了。

其二,是因為劉付氏是客家人,是從福建遷移來的。原著居民怕他們會爭奪土地、搶奪當地資源,就想方設法欺負劉付氏人。因為那時,劉付氏還未是泱泱大族。所以不允許劉付族人和他們一起過中元節。劉付族人,也只好提前七月十四過節了。

其三,是因為劉付族人是遠方移民,原居與山底之間路途遙遠, 要提前一天過節,燒冥紙、衣紙等,這些冥紙、紙衣物等才能在七月十五這天到達先人手中。

以上三種原因和說法,世代流傳,久而久之,山底及周邊劉付氏,就形成了在七月十四過中元節的習俗了。

又到一年七月節,家鄉的小吃香飄萬里

相傳,七月十四是地獄之門大開的日子,陰氣重、鬼魂多;因此 人們在這天晚上,都很少出門,以免撞鬼招邪。一般親朋戚友也很少登門探訪,即使有也一定要在太陽下山前,急忙趕回家。另外,還教育小孩不要到河邊、山塘、水庫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落水成了水鬼的替身。也不能到嶺上、山坡上,尤其是墳墓邊上,採摘野生稔果,尤其是果上有像人用指甲掐過留甲印的果,叫鬼掐果,更不能採摘;以免撞鬼中邪。也不要亂講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話,以免招惹陰靈。這也是“鬼節”最具恐嚇力的表現。

又到一年七月節,家鄉的小吃香飄萬里

七月十四雖然是鬼節,但是山底及周邊劉付氏人,極為重視,有 “七月十四大過年”的俗稱。這是與劉付族人慎終追遠的傳統觀念密 切相關。七月十四的下午,各家各戶在祠堂、廳堂(香火堂)用茶酒、 三牲、素菜、米飯、米乙果、香燭紙寶,供奉祖先;虔誠地拜祭先人。以往傍晚還會到室外道旁焚燒冥紙、陰幣給孤魂們,請他們不要搶祖 先的錢。此習俗,在山底已淡化了。但從山底遷到廣西浦北縣相思田 的劉付宗親,仍然有七月十四傍晚燒紙幣的習俗流行。

又到一年七月節,家鄉的小吃香飄萬里

有些地方,七月十四,一定要殺鴨子,用鴨血蘸紙錢、衣紙等物。在祭祀祖先時,燒了紙錢衣物後,就可以透過鴨子送給在陰間的先人。到陰間先人住的地方,碰到有河流,鴨子就可渡河送紙錢衣物,而雞就不能;所以要劏鴨供奉祖先。

同時,在祭拜祖先時,一般都會選擇在下午這段時間進行。山底 地區,在過節時,有句順口溜:“清明朝,五月晏,七月十四餓得額皺皺”的說法。意思是清明節上午祭拜祖先,五月節(端午節)中午 祭拜祖先;而七月十四就會在下午去祭拜祖先了。七月十四供奉祖先,非常隆重,除三牲、果品外,還會做糖心餈、蒸簸箕炊等食品,所以 有“七月十四大過年”的俗稱。

此外,也有些地方,有“放河燈”的習俗。這就是山底過七月十 四中元節的習俗。

注:

本文摘自民俗專家劉付廣富所著《劉傅氏文化探索與研究》第五章節慶文化的第6篇《七月節》,首發於公眾號“劉傅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