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福建漳州臺商投資區:生態修復讓廢棄礦山重披“綠衣”

2022-09-08由 中國縣域經濟報 發表于 林業

噴播植草籽一平米需要多少

初夏時節,在福建漳州臺商投資區獅山-周福、龍湖-大碑頭兩個廢棄礦山,巖壁已被整理成階梯狀,宕底平整,植樹種草,當年的“禿山”已披上了一件件“綠衣”,在陽光照耀下綠意盎然。

近年來,漳州臺商投資區以礦山生態環境治理為突破口,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因地制宜的原則,持續推進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織密織牢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網,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福建漳州臺商投資區:生態修復讓廢棄礦山重披“綠衣”

過去幾年,漳州臺商投資區獅山-周福、龍湖-大碑頭兩個礦山以開採建築用花崗岩為主,當地群眾靠山吃山,做起了採石生意,一定程度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但經過多年的開採,昔日的青山成了“禿山”。

礦產資源的開發,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加大了礦山生態破壞與環境汙染,從而成為制約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礦山開採後,受地表坡度改變的影響,地表平衡臨界狀態也發生變化,一旦遇到極端自然條件,很容易造成山體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質災害。

漳州臺商投資區採石廢棄地主要集中分佈在西山片區、九龍江片區及金山片區。為做好生態環境建設,漳州臺商投資區於2016年委託編制了《漳州臺商投資區礦山生態修復規劃》,並於2017年啟動西山片區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按照當時福建省國土資源廳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包的政策進行專案申報,最終入選福建省2018年第三批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包專案。

漳州臺商投資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多次組織專題會議討論規劃編制工作,對全區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同時還成立漳州臺商投資區廢棄(關閉)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指導、督促區屬國有公司開展廢棄礦山復綠方案設計、評審、施工等工作,將礦山生態修復與安全隱患消除、廢石料消納等有機結合,“一礦一策”量身制定復綠規劃。曾經的廢棄礦山,經過持續治理,治山護山成績斐然,實現從“廢棄礦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綠色蝶變。

在獅山-周福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專案現場,眼前層層疊疊、鱗次櫛比的“梯田”,完全看不出廢棄採石場的樣子,在一層層人工修葺的平臺上,新種的樹木綠意盎然。

專案經理許蔚元介紹,專案於2020年9月份施工,主要對周福碎石場和獅山碎石場兩處礦山進行環境綜合整治,該專案治理總面積333。47畝,專案總投資約4817。91萬元,包括削坡工程、綠化工程、場地平整工程、截排水工程等。目前土石方工程總體完成95%,排水工程完成70%,累計噴播植草7萬平方米,種植苗木和花卉近5000株。該專案預計於今年8月份完工進行驗收,然後轉入一年期的管養維護。

“這兩個礦區由於開採花崗岩建築石料,大部分坡面成陡立巖壁,邊坡最大落差達141米,邊坡角度約70~90度,無任何排水系統且邊坡沖刷嚴重,存在較大安全隱患。”許蔚元說,專案實施中,高陡邊坡施工及巖質邊坡復綠是重點難點。施工過程採取多級臺階削坡、整平坡面、邊坡掛網噴播、平臺覆土種植等方法,目前修復治理已初步顯效。

而在龍湖-大碑頭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專案現場,記者看到自動化噴淋系統正對已經綠化的區域進行養護灌溉。專案的兩個廢棄礦山已經呈臺階狀,一部分山體綠色植被從山頂向下蔓延,以前裸露的山體,如今都已經披上了“綠衣裳”;一部分山體則被黃土覆蓋著。

“這些黃土是根據治理工藝噴上去的,黃土裡含有草籽。”專案負責人王小平說,他們採用分臺階放坡、TBS植被防護技術方式進行治理,“經過一年半的施工,現在山上的植被已經長到一米多高了”。

“經過修復,這裡的生態有了明顯改觀,蝴蝶、蜜蜂等在叢林中飛舞的場景已是常態。”王小平自豪地介紹,巖質邊坡復綠對植物的耐旱性及養護要求十分嚴格,在施工過程中,他們邀請市林業局專家現場研判,選擇種植臺灣相思、肯式相思、卷莢相思等耐旱耐貧瘠的苗木,透過最佳化佈局自動化噴淋系統,做到養護全覆蓋和高效利用水源,確保治理效果。

龍湖碎石場-大碑頭花崗岩礦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專案治理區總面積約668畝,投資概算7563。56萬元,計劃植樹22651株、播撒草籽31285平方米,將透過科學設計、因地制宜復墾為林地、草地,專案於2020年9月份正式動工,目前已完成專案總進度75%,預計今年年底竣工驗收,然後轉入一年期的管養維護。

治理完成後,礦區現有裸露巖壁面積將大幅減少,綠色植被覆蓋邊坡,大大改變現有礦區的地形地貌景觀,消除視覺汙染,恢復生態環境,綠化率將達95%。

漳州臺商投資區自然資源局局長陳水生介紹說:“經過修復後,現有裸露巖壁面積大幅減少,邊坡被綠色植被所覆蓋,大大改變現有礦區的地形地貌景觀,消除視覺汙染,提高山區的水源涵養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承載力,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同時,消除礦區對周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及生產生活條件的威脅,改善了人居環境,消除了不和諧因素,促進了社會穩定,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

如今,透過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昔日被視為“傷疤”的礦坑靜靜地休養生息,山上的植被已經長到一米多高,播撒的草種已然覆蓋了黃土,礦山生態修復的效果正在顯現。(記者 黃長秋 通訊員 陳燕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