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社論」“嫦娥”挖土,探月培基

2022-09-08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林業

嫦娥的觸角是什麼狀的

「社論」“嫦娥”挖土,探月培基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2020年11月24日,註定是中國航天史上標誌性的一天。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搭乘“胖五”升空。

“嫦娥”此去,山一程,水一程,迢迢近80萬公里長途,不止要巡天,還要到月球上“挖土”,並將採集來的土壤和岩石樣本封裝後帶回祖國。這一行動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取樣返回之旅,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早已習慣於大規模基建的國人,對於“挖土”並不陌生。月球“挖土”,與基建無關,與耕種無關,與一切習見的認知無關。但是“嫦娥挖土”這個新時代中國故事,無疑會讓人回想起精衛填海、愚公移山這些動人的古老傳說。中國人就是憑藉著這樣的精氣神,在進步的階梯上不斷攀登。

“嫦娥”將月壤樣品帶回地球,讓科學家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可以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為和平利用空間資源貢獻中國智慧。

人類探月的歷史由來已久,而“挖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迄今為止,人類只帶回約382。335千克月球樣本。人類最後一次採集月球樣本,是44年前的1976年。

全過程無人操作,全自動採集包裝,對於中國人而言,絕對是開山之舉。這一無人版的“阿波羅登月”行動,也再一次驗證了過去十幾年時間中國在航天研究上的精進。

今天的“挖土”,是在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培基,也是在為人類科學研究積累寶貴經驗。

隨著人類觸角的延伸,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註定不會止步。而每一次取得的進步,都為未來前進奠定基礎。太空探索的進展之所以激動人心,是因為會使人重新思考作為人類一員的意義。

此次“嫦娥”挖土,也代表著我國探月工程的一次“繼往開來”。未來,我們走向外太空的步履必將越來越堅實,而載人登月、建設月球基地乃至更廣闊的深空探測,必將步步為營,永無止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