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2022-09-08由 非羊視界 發表于 林業

筋骨齊鳴存在嗎

近年來,閆芳、太極雷雷等所謂“大師”,一次次把傳統武術推上風口浪尖。傳武到底能不能打?傳武在當代還有沒有價值?傳武未來的路在何方?

知名作家、評論家、媒體人,同時也是傳統武術練習者的吾非羊老師,以親身經歷,圍繞多年來接觸的武術家、江湖門派、不同拳種、武術打假,以及武術江湖中的人和事,寫成一部紀實小說——《武林揭秘》,講述當代中國武術和江湖的發展現狀。

一者,向大眾揭開中國傳統武術的神秘面紗;二者,解析一些武術造假的技術和方法;三者,介紹傳統武術中一些真正實用技術的訓練方法和使用技術。同時也探索尋找保護和發展真正的中國傳統武術的出路問題。

下面刊載的是《武林揭秘》第二十九章的內容。

讓我們從對往事的回憶中歸來,回到21世紀10年代。時隔100餘年,傳統武術早已面目全非。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嚴老曾經的傳承基地如今空無一人

2017年冬,上海復興公園內,寒風吹過粗大的百年梧桐,枯葉就像棉絮一般飄飄落下,隨著寒風在地上翻滾。樹下的椅子上,坐著已82歲高齡的嚴承德老師,他面容枯槁,身形消瘦,歲月的痕跡昭然若揭。此時,每天的晨練,嚴老師已不太“下場”,主要是坐著監督“拳場”上寥寥幾個學生練拳。

作為汪兆銘保鏢褚桂亭在解放後授藝最多,也是後來名氣最大的徒弟之一,此時的嚴老師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一來,他已老邁;二來,傳承學習武術的學生越來越少,學生也開始老齡化。復興公園內每天堅持來練拳的學生,平均年齡已經到了五、六十歲的年紀,他們主要以練習太極拳、劍、刀等養生保健武術為主。傳統武術的老年化、保健化,甚至是“廣場舞化”,已成為傳統武術衰弱的一個主要特徵。

在嚴承德老師的學生中,五十歲以上的佔60%,四十歲以上的佔30%,三十歲以下的只有10%。

而學生們主要練習的武術內容上,太極、形意、八卦等拳種的基本功和套路為80%,推手等模擬對抗為10%,套路類器械為10%。散手、發力等技術除個別傳授外,公開場合幾乎沒有傳授,對抗練習幾乎沒有。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嚴承德老師帶學生練拳

就在好幾年前,為了讓拳種和“拳場”繼續運轉下去,嚴老師在學生的陪同下去體育管理機構尋求扶植。得到的答覆是,民間武術由於沒有賽事、賽績和眾多的練習參與者,嚴老的武術門派和“拳場”社團,只能作為和廣場舞一個類別的全民健身運動的一部分。

對於民間武術,體育管理部門目前的財政扶植也很困難,有限的財政扶植主要用於培養競技體育隊伍、專業武術隊、專業武館、中大型體育賽事以及體育場館維護。體育管理部門雖然對民間體育社團和協會有指導功能。但是,民間武術組織主要還是要依靠自己謀發展。由於沒有良性的市場化的傳播和運營機制,民間武術要生存下去,就只有另外一條路——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文化遺產來保護和保留。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到了2018年,嚴老得了重病,在最後幾次我去他在康定路的家中看望他時,嚴老將他珍藏的最後一套“褚桂亭形意十二形”的影片送給了我。

談起門派、協會和褚派武術的未來問題,嚴老沉默半天,最後無奈地對我說:“只要我活著一天,你們要學,我都教。”

他又從床底下拿出一把鐵劍,對我說:“要練出功夫,光練套路是不行的,要練扎大槍,要實打實地練硬功。”這是他對我說的最後的話。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半年後的2019年夏,嚴老患胰腺癌去世了。

他最大的心願,是能把傳統武術傳承下去。一輩子踏踏實實、一絲不苟教授傳統武術的嚴老,就這樣過世了,回到了他的師父褚桂亭和劉奇蘭、李存義、李洛能等歷代拳師那裡。在嚴老的追悼會上,大家都哭了。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但是,

傳承傳統武術的實際情況卻很糟

。很多傳統武術拳種由於長期缺乏實戰對抗,沒有現實中的對抗比賽來證明自己具有格鬥功能,許多的原先學習傳統武術的學生開始轉向現代格鬥、現代散打、拳擊等運動。

除了有非遺專案資助的傳武拳種,可市場化運營的大型拳種如太極拳、少林拳等,民間傳統武術中的一些邊緣的小拳種和“自創拳種”只能靠坑蒙拐騙來維持。

一些長期練習傳統武術的拳師,由於只會武術表演套路,幾乎沒有實戰對抗經驗,但是為了吸引學生來學,只能誇大其詞,靠“吹牛”自己“很會打”來招生。這些手段包括拍攝炫動的小影片,比如“打”徒弟,配合表演“發力”,也有每天在抖音、快手上刷一些無關痛癢的“筋骨齊鳴”、“什麼把”、“什麼錘”之類的武術動作,號稱自己“很會打”。用這些雕蟲小技把網路學員招募進來後,高價傳授一套一套的保健體操和熱身動作,以及各種稀奇古怪的劣質“古拳譜”,還有所謂“寶劍”、“寶刀”高價出售,儼然成了一個江湖雜耍賣藝的網路“武術”直銷傳銷組織。

據一位浙江嘉興地區練習傳統武術的朋友稱,他的師父為了牟利,批發了一批“珍藏版龍泉寶劍”,要徒弟高價購買,但是買回去後沒多久,寶劍就生鏽斷掉了……

即使是一些有非遺保護的頭銜、名門正派的大拳種的繼承傳承組織,每年的活動也只是限定在年會和一些“吃喝交流”活動上。他們的問題還是在沒有賽績、成績證明自己在技擊格鬥功能上的作用,於是乎又只能靠吹祖師爺、吹自己有多厲害來維持。

但是,久而久之,招進去的徒弟也感覺到自己只是學了一套保健體操,而別無他用,最後只有出走。導致了傳統武術傳承的惡性迴圈,傳統武術的市場越來越萎縮,拳種越來越封閉,技擊格鬥越來越弱,最後淪落為“老年人廣場拳操”和“武術歷史研究組織社團”。

武術技擊家越來越少,“武術歷史研究家”、“武術表演藝術家”越來越多,武術界充斥著理論家、大名家,但是在對抗賽中卻堅持不了十秒鐘。

“對抗時,體能是最重要的。如果要會打,你每天要打沙袋一千下。左右直拳一組五十下。”李忠明老師指著一個放在他家樓宇走廊裡的橡膠人形沙袋對我說。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在經過幾次交流和接觸後,李忠明老師認為我是一個文化人,性格善良熱情能吃苦,不會惹是生非,對傳統武術有深厚的感情,又願意學習現代武術,所以李忠明老師決定傳授我武功。從基本的拳法運用、步法、擒法、拿法等傳統和現代武術的實用技術上,著重來培養我。在他家裡,只有很少的幾個學生在跟著他練武。我們每次去,主要的任務是“學以致用”,將武術中的基本技術在對抗模擬中使用出來。

“套路是練習你動作的協調性的,最後的目的是練出人在運動中的身體整體的協調力。”李老師對我和師兄弟說。“但是,

套路是僵死的,要在實踐中把套路中的拳法在打鬥中運用出來。

我用形意拳中的劈拳,用盡最大的力氣向李老師劈去,只見他腳下步伐一歪,人輕輕側身,我的手還沒有劈到老師,李老師的快拳連擊已經打在了我的面門上,然後又是一拳打在我肋骨上,接著老師的腿已經鏟到我的大腿內側。

“在對抗時,對方要打什麼拳你要提前從他的肩膀、胯部、身體的啟動方向來判斷,然後你可以預先迅速躲避,在對方露出攻擊空隙時,果斷反擊,要打組合拳,打的快、準、狠。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李老師雖然已經60多歲,但是反應速度和拳速、拳重還是比我們這些青壯年的徒弟都要好。“我用的這些拳法,還是形意拳套路中的基本技術,但是把這些基本技術靈活運用出來用於打鬥,就是散手和散打。”李老師解釋了一遍。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顧鶴雲老師年輕時

同時,另一位彪悍的武術老師又出現在我練習武術格鬥生涯的初期。

“武術就是要打,武術不能打,還算什麼武術!!!!”說完,顧鶴雲師父就一拳向我打來,我眼睛還沒眨完,手都來不及格擋,逃都來不及逃,顧鶴雲師父的“連環霹靂炮”已經“一二三”分別打在我的面門,喉頭和檀中部位,雖然他沒有發力,但是他拳硬如鐵,快如閃電,打的我胸口一陣悶疼。“當年有人去挑戰修劍痴,祖師爺就是用這連環霹靂炮把對方打癱了。”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日本通背拳名家常松勝老師與顧鶴雲老師在一起交流

顧老師外表上和我一樣是個斯斯文文的文人,一點都看不出是個有武功的人。

1970年代末,少年顧鶴雲就跟隨上海通背拳大師學習通背拳,至今已經有四十多年。

在我和顧老師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見識到了通背拳作為我國傳統武術中最接近現代格鬥的攻擊拳種的厲害。

就這樣,我在李忠明和顧鶴雲兩位隱匿的貨真價實的武術家的親自指導下,走上了修煉東亞技擊武術的道路。這也讓我看到了傳統武術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