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成熟和年齡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

2022-09-08由 有且僅有XML 發表于 林業

成熟年齡是主伐年齡嗎

成熟是個很玄學的詞。有些成熟是跟年齡有關的。比如“不矯情”。有時聽著小著幾歲的朋友聊天抱怨著人或事,會覺得這也算個事?矯情!不過稍一回味,自己這般大的時候,似乎也真的會把這當個事。有些成熟跟年齡關係就不是很大了。真要說的話,跟個體的差異關係更大一些。比如有些人剛畢業就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標的明確,目光如矢。這種人是很容易做出成就的。有些人三四十歲了依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隨波逐流,過一天算一天。成熟和年齡二者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我們不像柿子,時間一到,成熟了,就會掉下來,定時定點地落入別人的口中。可我們又很像柿子,掛在樹上,有些人貪吃,把我們敲下來了,咬上一口,澀的,丟掉——他們覺得時候到了,我們就一定是成熟的。如果不成熟,那就是我們的錯,活該被丟掉,被唾棄,被嘲笑。殊不知,有些柿子寧願爛在樹上。

我們是怎樣的一顆柿子,處在怎樣的角度,怎樣的位置,這些不是決定我們成熟的標誌,是扛過的那些霜,受過的那些雨,曬過的那些日光,才是重要因素。

只有這些因素存在之後,當我們聽到比自己年齡小的人,抱怨一些被我們稱之為矯情的事時,才會回過頭來想到,自己當時也是這個樣子。這並非取決於事情本身,而是我們有這種“回過頭來”的資格。因此,這與其說是與年齡有關,倒不如說是一種資格。這種資格的存在,才讓我們看上去比較成熟。

三島由紀夫曾說過,在一個時代的樣式中生活,誰都不能不透過這個樣式去看待事物。可以說,你處在這樣的環境,感受這樣的風氣,教育,經歷才會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個體,而不同的個體差異又會以不同的判斷標準去看待事物,從而產生不一樣的定義。你定義他是成熟的,她定義他有可能是不成熟的。大部分人都以自我為中心,認為那些符合自己預期的,就是成熟,有悖預期的,就是不成熟。卻沒有想到,以此為基礎的定義,本就是不成熟的表現。

而年齡只是作為一組數字伴隨著我們,你什麼都不做,保持不變的時候,它不會因你而停,你達到人生巔峰的時候,它還是以這個速度持續著,你墮落三千尺的時候,年齡並不會減少而越來越年輕。

記得有一次在火車上,為了打發無聊的時光,聽了對面一位中年女性的故事,從她的故事分析出,她前半生頗為曲折,甚至稱得上坎坷。她中年得子,丈夫去世,房產糾紛,孃家遙遠,孤苦無依,她坐這趟火車離開,就是想與那些事斷絕關係。她說,這個年紀了,什麼也沒有,就是要走得遠遠的,不打擾不相干的人,也不要被不相干的人打擾,才是正事。

當時在我的認知裡,覺得這就是成熟的表現。可不到一會兒,她就拿出一個小型音響,大聲地播放著佛經,她說她只要聽這個,心就不會亂。可我的心亂了,周圍人的心也亂了,抱怨聲四起,別人讓她關掉,她罵別人不理解她,罵上天不公平。原以為受盡生活苦楚的人,是會比常人成熟一些。

後來我才知道,有些人在自我調解方面,可謂是成熟的,而在待人接物上卻是不成熟的,他們並不會換位思考,多一份體諒與理解。還有些人的人生觀是成熟的,可他們的戀愛觀卻是幼稚的,就如我們常常看到的現象:一個人工作得很好,生活得很好,怎麼在戀愛方面一塌糊塗(也有可能戀愛本就使人糊塗)?

我一直相信實踐出真理,可假若不去理解、不去悟得這份真理,不去看透真理的本質,人就無法在成熟的道路上跨出一步,彷彿那些經歷都是虛的,還以此打擾了別人。

所以,並非一個人年齡越大經歷得越多,人就會越成熟越懂事。我們要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產生自己的思想頓悟、人生哲理,以此來抓住一心想要的東西。實現心中所願,人才不會越活越糊塗。

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會以不成熟的思想悟得不成熟的道理,而我們自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常常與別人的思想相沖突,或者一味地與他人辯駁、較量。以上這種行為就是網上常見的“撕咬”現象,我們又總是將自己看作局外人的那一方,和這些不堪的一切撇得一乾二淨,卻不想我們偏偏是那局內人。

在遇到碰撞點時,隔著這麼多的障礙,我們怎麼知道對方究竟是“不成熟的大人”,還是“成熟的小孩”?對方又是怎樣看待我們的?若實在無法看清自己的位置,不妨拋下這種成見,畢竟別人的成熟與否是他們自己的事,跟我們沒關係,我們也應當跟他們沒關係,大家互不打擾,有點距離,至少這是成熟的一個基本點。人有多樣性,接受別人的存在,也就等於接受自己的存在。

成熟和年齡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