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高溫時節,養魚用草藥,瀉下排毒選大黃

2022-09-07由 九格漁 發表于 林業

大黃屬於什麼類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世界上第一部水產養殖著作來自於我國春秋戰國時陶公范蠡所寫,名為《養魚經》。北宋時期,大學士蘇軾所著的《物類相感志》中明確記載魚類寄生蟲病的治療:“魚瘦而生白點者名蝨,用楓樹皮投水中則愈”。據我國中國魚病學的創始人倪達書先生論證,認為這是我國發現魚類感染小瓜蟲的最早記錄和治療論述。古代的勞動人民很早開始馴魚養魚,並在養殖過程中學會使用中草藥防治魚病。到了近代,生物化學及醫藥學蓬勃發展,抗生素的出現,替代了中草藥。現在,水產養殖發展迅速,病害日趨嚴重,抗生素在水產動物病害防治中越用越多,越多越亂。抗生素濫用引發超級細菌的出現,已危害到水產動物健康及人類食品安全,水產行業燃起對中草藥空前的熱望。

高溫時節,養魚用草藥,瀉下排毒選大黃

(水產養殖)

大黃,別名將軍、錦紋大黃、川軍、黃良、火參等。為夢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乾燥根及根莖。掌葉大黃和唐古特大黃稱北大黃,主產於青海、甘肅等西北地區。藥用大黃稱南大黃或川大黃,主產於四川。採集於秋末莖葉枯菱或翌年春發芽前採挖,除去鬚根,颳去外皮,切塊乾燥。大黃藥材呈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殘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繩孔及粗皺紋;質堅實,有的中心稍鬆軟,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顯顆粒性;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以外表黃棕色、錦紋及星點明顯、體重、質堅實、有油性、氣清香、味苦而不澀、嚼之發黏者為佳。

高溫時節,養魚用草藥,瀉下排毒選大黃

(生大黃)

大黃主要含蔥醌化合物,總量為3%~5%,以兩種形式存在,大部分與葡萄糖結合成苷,少部分以遊離的苷元存在。苷元為大黃酸、大黃酚、大黃素、土大黃素、蘆芸大黃素和大黃素甲醚。雙蒽酮苷中有番瀉苷A、B、C、D、E、F。蒽醌衍生物的苷類具有瀉下作用。大黃中還含有多糖、鞣酸質(如兒茶素、沒食子酸)、β-谷甾醇、胡蘿蔔苷等,鞣酸質卻有止瀉作用。此外,還含有脂肪酸,如己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

《獸醫中藥學》記載,大黃味苦,性寒;如脾臟、胃、大腸、肝、心五經。其功效為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療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溼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高溫時節,養魚用草藥,瀉下排毒選大黃

(大黃條)

大黃對水產動物的藥理:①瀉下,大黃致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結合型蒽苷。抗炎、解熱作用。②胃腸黏膜保護,大黃鞣質可減少胃液分泌,降低胃酸;還可抗拮缺氧所致腸黏膜內毒素屏障作用的損傷,促進腸道內毒素排出,具有通腑瀉毒作用。③抗病原微生物,體外實驗證明,大黃對溶血性鏈球菌、遲緩愛德華氏菌、嗜水氣單胞菌、熒光假單胞菌、柱狀嗜纖維菌、痢疾桿菌等有明顯抑制作用,大黃提取物對某些真菌、寄生蟲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蘆薈大黃素、大黃素、大黃酸及大黃酚可抗草魚出血病毒。④利膽、護肝,大黃能促進膽汁分泌,改善膽小管內膽汁淤積,增加膽汁中膽汁酸、膽紅素含量;大黃還能促進肝臟血液迴圈,使肝細胞恢復和再生。⑤免疫功能影響,大黃多糖能明顯提高免疫功能,並在體內誘生干擾素。⑥止血促凝作用。

高溫時節,養魚用草藥,瀉下排毒選大黃

(熟大黃)

大黃在水產動物病害防治過程中,可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它藥物聯用增加療。大黃與小蘇打聯用,對增進食慾、助消化有協同作用;大黃與黃連素聯用,對抑菌有協同作用;大黃與碳酸鎂配伍,可治消化不良;大黃不宜與含金屬離子的藥物(如碳酸鈣、氫氧化鋁等)、核黃素、煙酸等聯用,會降低其藥效。

鮮大黃含有大量蒽醌及其衍生物,對水生動物有毒性,長期服用可致肝硬變及電解質代謝紊亂,水產動物不宜使用鮮大黃或生大黃,應該使用用黃酒蒸煮過的熟大黃。大黃禁與生石灰合用。

防治水產動物細菌性疾病,可選用熟大黃煎劑或粉劑拌料投餵,劑量為50-80g/噸體重,每日1次,連用5-7天。

高溫時節,養魚用草藥,瀉下排毒選大黃

(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