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錢塘江丨“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海上的深入實踐

2022-09-05由 浙江日報 發表于 林業

鼠屬於醫者類嗎

浙江新聞客戶端 林瑋

編者按:浙產劇《和平之舟》《春天裡的人們》已於近日收官。浙江新聞客戶端邀請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的多位文藝評論家,圍繞思想性、藝術性與觀賞性等多個方面展開精彩點評,以饗讀者。

錢塘江丨“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海上的深入實踐

《和平之舟》劇照

一艘醫療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上。它就像和平使者,為各處送去健康與平安。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艘船竟是一艘實打實的軍艦。

浙產劇《和平之舟》的開篇,把一個充滿認識論矛盾的議題拋在熒幕之上。看到“和平之舟”,常人心中難免會有疑問:軍艦何以能是“和平之舟”,那種充滿戰鬥性與力量感的“軍事”屬性還存在嗎?如果存在,這種戰鬥性如何與和平的使命共存;若不存在,那“和平之舟”為什麼又非要是一艘軍艦不可呢?

軍事與醫療,一者衝鋒陷陣,奮勇殺敵;一者救死扶傷,懸壺濟世。前者勇,後者仁,幾乎毫不相干。而《和平之舟》的故事讓人拍案叫絕之處,就在於把這兩個領域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這種結合有兩種方式。一是聚焦於人物——軍醫。劇中,“和平之舟”上的每一位醫生都珍惜自己的軍人身份。因為妻子沈默住院需要照顧,張渡航決定轉業,換回的是沈默聲淚俱下的勸服,“不要脫下軍裝”。這種對軍人天職的崇高表達,使勇氣與仁心結合在了一起。

二是聚焦於事件——救援。以“救”為核心的醫療題材,本身就充滿緊張感,再加上軍旅色彩,一種常態化故事難以呈現的快節奏講述,便成為了《和平之舟》的獨特風格。劇中故事環環相扣,醫生們不僅要會救人,還要與恐怖分子、毒販集團鬥智鬥勇,與鼠疫病毒正面較量。這些過程中,醫生的勇敢之心得以彰顯。

醫療與軍事的結合,是《和平之舟》題材上的優勢。而這種優勢並非誰都可以拿捏到位。電視劇在表現“仁”與“勇”關聯上,高度突出真實與冷峻,用動作戲填補了二者間的空白,為一種大愛的表徵,提供了空間和可能。

如果說軍事與醫療都還只侷限於“職業”,那麼,對一種大愛的呈現來說,同樣重要的是情感。這種情感不只發生在家人與戀人間,也發生在醫者與患者間。

這是兩種不同的側面映照。前者顯現出使命與情感的互相支撐。片中,親情、愛情等關於愛的片段出現在緊張刺激的“海上敘事”中,為漂泊之感提供了堅實之基。後者顯現出的是情感與使命的等同。片中,“和平之舟”的軍醫們在受風災襲擊的國外地區“衝鋒陷陣”,當地人詢問:“你們從中國跑來給我們看病,還免費?!”而最後,受助的外國朋友紛紛用中文感謝。這些來自受助者的情感反饋,促發了“和平之舟”使命感的生成,也促發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全球擔當。

作為影像藝術的《和平之舟》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存在內在的關聯,是顯而易見的。

劇中,菲利國的群眾一開始不太信任“和平之舟”,少有人願意跟隨海軍軍醫回醫療船上接受治療。而一艘軍方醫療船,帶有權威的國家標誌,它用自己的真誠打破了堅冰,換回了各國民眾對中國的好感,也為中國贏得了國際聲望。

它不是在陸地上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而是深入茫茫大海中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它把“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在了軍醫們的使命與情感之中,也就實現了本土與全球話語的轉換。導演曹盾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大白船的配角,大白船才是真正的主角。”

在中國海軍史上,“和平方舟”號醫療船2008年12月入列。這是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制式遠洋醫療船。《和平之舟》裡的故事都有史實原型,而這種真實構造了“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基。醫療船的功能不只是遠海衛勤保障,更在遠赴海外開展人道主義醫療服務中,實現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