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水陸庵:集中展現了明代民間信徒所希望的諸神之代表

2022-09-04由 一縷陽光傳遞溫暖 發表于 林業

水陸庵開放了嗎

佛教東漸,從漢魏起,佛教實物的造型、材料、樣式、色彩、趣味和尺度逐漸漢化,中國人的宗教觀又一向具有實用的傾向,形成三教並存的宗教文化格局。水陸庵彩塑與其它地區寺觀彩塑相比既有共性,又具個性,異於同期寺院彩塑的藝術形式。在中國石窟寺造像中,三壁三佛是常見的組合形式,如三世佛和三身佛。將水陸庵殿門南北側(東前簷牆南梢間西壁、北稍間西壁)的應身佛、報身佛與對面佛壇的釋迦佛聯絡來看,便構成了三身佛的組合。

水陸庵:集中展現了明代民間信徒所希望的諸神之代表

東前簷牆南梢間西壁應身佛釋迦牟尼的蓮花臺座上,花瓣、雲紋都與其他壁的蓮花座不同,供養人、護法神的體量遠大於其他壁的塑像比例,主尊與其他護法的組合比例關係頗顯擁擠。應身佛服飾的線條相對簡單,佛蓮花座上的花瓣上下對稱,兩側的六尊護法神體積過大,於此鋪牆上和主尊形成的對應關係顯得擁擠,祥雲的紋樣組合也較為概念、粗糙呆板。主尊兩側有護法與供養人共12尊,此壁造像大小比例、神態氣息、服飾配景以及塑造手法都與相對應的東前簷牆北稍間西壁報身佛盧舍那的造像風格出入較大。

水陸庵:集中展現了明代民間信徒所希望的諸神之代表

東前簷牆北稍間西壁中主尊報身佛的大小比例和東前簷牆南梢間西壁的應身佛差別不大,但報身佛兩側的護法及天王比例上更為和諧,其服飾線條的長短起伏更為舒展,蓮花座的花瓣上下錯落具有形式感。東前簷牆南梢間西壁雲紋的比例及樣式與它壁大不相同,但從此壁背景牆面上部的華嚴三聖、欄杆的樣式以及人物服飾來看,仍屬明代風格。華嚴三聖塑像或是對映隋時處於魚形小島東部的華嚴堂,彼時水陸庵地處小島西部,兩寺相向而立。壁右上側為猴山,伴有一組世俗人物跪拜組像,可能為王室成員。

水陸庵:集中展現了明代民間信徒所希望的諸神之代表

主尊應身佛身側共有八位明代貴族男女塑像,體量與四位護法金剛相同,其中六位是男女組合像,皆項戴瓔珞,衣著華麗。右側上方是位手拄龍頭柺杖的男性老者,似佛道混合的仙人造型,其右側為手拿佛珠的貴族婦女,二者正下方為手持寶劍的婦女,其側是戴有華貴頭飾以及手持劍、芴板等辟邪、祈福、代表身份法器的男女塑像,有著較為濃重的道教色彩。根據水陸庵的家廟性質,這八位塑像有可能是藩王家族先人身份的供養人,右側下方的第一位力士左手持人頭,似為道教護法。基於應身佛的寓意以及此壁上部的華嚴三聖,應為秦王授意塑匠將其家族成員寄以道仙塑像的形式作為祈福。

水陸庵:集中展現了明代民間信徒所希望的諸神之代表

“宗教的發展與宗教神袛的增補擴大相輔相成,宗教世界是現實世界的反映,仙佛鬼神都是社會生活中人物的變相。佛教中的西方極樂世界和道教中的仙境,既折射出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亦是現實生活中王公貴族奢侈生活的真實寫照。”如同王樹村先生所說:“中國人信仰神佛雖然較雜,目的無非是希望居家平安,官運亨通,遇難有救,財多不貧而已。”水陸庵彩塑集中展現了明代民間信徒所希望的諸神之代表。僅從藝術表現上定義的話,東前簷牆南梢間西壁的彩塑格調氣息較其他壁弱,雲紋的塑造概念且臃腫,欄杆的紋飾和塑法卻與南北壁相一致。從水陸庵長達五年的製作工期來看,工程量較大,主匠喬仲節不大可能兼顧到全部壁塑的製作,庵內主尊或出自喬氏之手,脅侍及景物或出自弟子之手,由師傅、助手和徒弟協作完成。

水陸庵:集中展現了明代民間信徒所希望的諸神之代表

按照影象的閱讀順序,此壁應是觀者看到的最後一鋪,雖然與整座殿的造像水準有些許差異,但我認為塑造時間還是一致的,存在此種比例失衡與格調降低的情況除匠人的水平高低不同外,或因這八尊供養人可能為秦藩家族成員,塑匠為了迎合出資人,而特意塑得較大。從應身佛的脅侍像來看,其背後的衣飾線條及瀝粉彩繪十分完整,護法的背部服裝有多個層次,輪廓線的處理鬆動自然,並沒有完全依照中國古代造像中的對次要位置的人物等作簡略處理的習慣,而是在塑造的完成度上較為充分,注重完整性。

水陸庵:集中展現了明代民間信徒所希望的諸神之代表

水陸庵彩塑之連環式構圖,南北壁的彩塑在空間關係、穿插關係、揖讓關係、疊壓與平面、主次關係、動靜結合、線條與團塊的結構對比等方面都能找到大致的對應,但並無一處是完全相同的。在大殿各壁塑像的數量和本生故事主題、人物組合以及建築樓閣、欄杆庭院的分層設計上都有區別。北壁現存人物塑像317尊,南壁有277尊人物塑像,“涅槃”主題的中心人物共有13尊,十大弟子、兩位力士圍繞在釋尊的周圍,與之相對的是北壁“降生”主題中的12尊人物組塑,其中,太子喬達摩·悉達多出生時的幾種形象在同一層次中多次出現,分別為摩耶夫人右脅出生、九龍沐浴以及左手指天、右手指地的唯我獨尊場景。

水陸庵:集中展現了明代民間信徒所希望的諸神之代表

北壁主要是表現佛教“八相成道”內容,間或出現的異域羅漢形象是與佛教東傳之史實有關,故此鋪牆面的異域羅漢形象較多,烘托釋迦牟尼在故國的生活環境和成相時所在的異域景象。異域形象的羅漢有26尊,保留了部分印度特徵,頭上戴巾的羅漢只設了兩尊。有七尊黑色捲曲髯發的形象在壁中部最前景處,兩尊異域模樣的牽獅侍從也有捲曲鬢角和須,似佛菻。面板均以硃砂著色,紅膚與突出的面部結構、著裝、黑色捲髮鬍鬚襯托出羅漢們的異域特徵。塑者不僅注重單尊羅漢的形象神情,還注意表現羅漢之間情節的組合與呼應,運用中國人物畫中的蘭葉描和鐵線描表現人物的衣紋。

水陸庵:集中展現了明代民間信徒所希望的諸神之代表

彌勒是民間討喜的角色,北壁的五百羅漢左側是水神託著大肚彌勒羅漢,與長治觀音堂左側的彌勒羅漢造型及神情相似。渡海羅漢的頭部並非朝著同一方向,作者為了讓人物在情節上和畫面空間中產生聯絡,每隔幾尊羅漢中就有一位回望的羅漢,所有羅漢的身體及服裝袖籠都是朝著西邊方向飄動突出渡海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