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富崗探秘② 蘋果:崗底村共同的話題

2022-09-03由 長城網 發表于 林業

崗底蘋果和富崗蘋果有什麼區別

富崗探秘② 蘋果:崗底村共同的話題

俯瞰崗底村。 記者 胥文燕 攝

長城網訊(記者 信賀寧 胥文燕 王林紅)盛夏,驅車繞行在太行山間的柏油路上,抬眼便是滿目蒼翠。

隱於太行深處的崗底村,恰逢蘋果套袋後的農閒時光。清晨時分,孩子們伴著一曲《富崗之歌》跑進校園,開始一天的學習;村民們在村口的小廣場上閒談,言語間比的是誰家果園的蘋果長得好;一波波慕名前來的外地人,扎進崗底村的果園裡學習蘋果種植技術……

蘋果,是全村的共同話題。

蘋果是我們的眼睛和生命

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在崗底村的街頭巷尾、房前屋後,甚至村民家門前僅2平方米大小的空地上,都栽有大大小小的蘋果樹。而且,即便是體態還小的新樹,掛在枝頭的零零落落的幾個幼果,也都被仔仔細細地套上了袋。

對崗底人來說,蘋果到底意味著什麼?

“眼睛和生命!”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脫口而出。

作為帶領崗底村實現脫貧致富的領頭人,楊雙牛對崗底村30多年來的變化以及村民對種植果樹觀念的轉變全都看在眼裡。他告訴記者,從村民帶著疑問嘗試種果樹,到全村栽滿了蘋果樹、村民皆成果農,崗底人靠蘋果致了富,對蘋果的珍愛程度就像對待自己的眼睛和生命。

已過花甲之年的楊群小,坦言起初並不願意將自家良田改種蘋果樹。“靠蘋果能吃飽飯?”楊群小向記者還原了當時他反問楊雙牛的這句話。他說,當時,和自己有同樣疑問的村民不在少數,但隨著“富崗”商標的註冊,以及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技術團隊為崗底村帶來的農業科學技術,崗底村種出來的蘋果有品質、有品牌,一套“果農種植—合作社收購—公司銷售”的致富模式逐漸發展成熟。

2018年,依靠以蘋果產業為主導產業,崗底村人均收入實現4。3萬元。富崗蘋果專賣店也由1997年的一家發展到現在遍及北京、石家莊、天津等城市。

“把蘋果種好真的能發家致富!”一起接受採訪的幾位果農和楊群小一樣臉上難掩喜悅。

富崗探秘② 蘋果:崗底村共同的話題

果農楊增林一家在果園裡談論收成,全家人臉上掛滿了笑容。 記者 王林紅 攝

優質蘋果源於標準化技術

在楊雙牛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本名叫《一道都不能少》的書籍,裡面講述的是百餘篇果農實施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種植蘋果的故事。

真有128道工序嗎?果農真的都是按照這128道工序種出富崗蘋果的嗎?不按128道工序種植會咋樣?

來崗底村學習考察的人,經常會這樣一連三問。

“要想種出綠色優質的富崗蘋果,就要按照這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來,‘一道都不能少’!”楊雙牛說。

富崗蘋果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是李保國技術團隊為富崗蘋果量身定做的生產管理技術,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的紅富士蘋果生產和質量標準。從蘋果樹栽植、幼樹期管理、結果期管理到盛果期管理,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像一張明白紙,指導果農像工人生產標準件一樣生產蘋果,使其在著色、個頭兒、果型、口感、品質等方面一模一樣,保證質量。

“什麼時間修剪,怎樣套袋去袋,如何採摘……這裡面都規定得一清二楚。對咱果農來說,真是好學又好用!”採訪中,說起蘋果樹種植,果農都會主動提及這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還能對各環節的種植標準信手拈來。“拿套袋這一項來說,就講究時間、順序和手法。”果農王立敏告訴記者,蘋果套袋時間宜在落花後35—40天開始,10—15天結束,順序是先樹上後樹下,先樹內後樹外。先撐開袋子,讓幼果懸於袋中,不能碰傷果柄和幼果,袋口摺疊應在縱切口的背面,並扎嚴紮緊……王立敏家裡有3畝果園,在標準化種植技術指導下,果園去年的純利潤達到6萬多元。

富崗探秘② 蘋果:崗底村共同的話題

幼果正在袋中勃勃生長。 記者 胥文燕 攝

科技幫扶提升蘋果質量

“0。5,0。5,0。5,1,2。5……”7月2日14時許,烈日當空,在果農安保山的果園裡,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教授齊國輝正帶領3名學生為上午噴灑過營養液的45棵果樹測量樹枝尺寸。盧凱政是河北農業大學森林培育專業研究生,他手裡的五六頁紙上已經密密麻麻地記錄了一連串測量資料。

“這項實驗主要是研究噴灑營養液對果樹生長和結果產生的影響,需要前期對噴灑過營養液的樹枝一個一個地進行測量、記錄,之後每隔一個月測量一次,共需測量3次。”一邊說著,齊國輝拿著捲尺的手絲毫沒有慢下來,圍著一棵樹反覆進行測量。從上午9點到現在,這樣的測量已經持續了四五個小時。

齊國輝與李保國是20多年的同事、好友。“本著提升蘋果品質,幫助果農脫貧致富的目的,我從1997年開始就參與崗底村的果樹研究與管理,與李老師共同見證了富崗蘋果從名不見經傳到後來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回憶往事,齊國輝再一次用堅定的語氣表達著初心。“現在我還是和以前一樣,帶領著學生根據果農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開展實驗研究,爭取將問題解決,提升產品質量。”齊國輝表示,下半年,她還將帶領學生研究不同土壤性質對果樹生長的影響,為將來在更多型別的土地上推廣果樹種植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與其說是傳承,不如說是一種充滿默契的延續。”崗底村農業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灃軍表示,李保國教授逝世後,以李保國愛人郭素萍以及齊國輝教授為代表的科技幫扶團隊始終紮根在太行山,為果農提供技術支援。此外,崗底村已有191名果農拿到了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證書,作為活躍在田間的技術能手,他們主動將自身掌握的果樹種植技術傳授到其他村莊,為果農提供技術指導。

“教授、學生、果農……如今,在這裡的每個人都在談論蘋果,都在推廣技術,大家都相信科技的力量。”楊灃軍說。